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世界上最珍稀的企鵝!外表黑社會,內心超社恐,反差感太萌

企鵝不會飛,那翅膀是幹啥的?

看到這個問題,不少盆友可能會想到這樣一張圖...

(圖原作者:沼笠航)

在遙遠的紐西蘭,與企鵝共處的人們,則會給出這樣的勸誡:

「它們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麼可愛,隨時可能跳起來,當場給你一耳光。」

在這片土地上,一種暴躁老哥式的黑幫兇狠臉企鵝「艷壓群芳」,成為當地企鵝中數量最多的群體。

醒目的黃色眼睛、黃色頭帶,一眼看去,它和我們熟悉的黑白色企鵝完全不同。

犀利的眼神,成熟的「髮型」,表情中透露出看慣大場面的淡然,配上頭頂造物主打翻的黃色染料,處處彰顯著與眾不同。

因為嗓門太大,它們被原住民毛利人命名為Hoiho(意為「大聲喧譁者」)。

在英文中,Hoiho很形象地被命名為Yellow-eyed penguin,黃眼企鵝。

這位「大聲喧譁者」是咋叫的呢?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仰天長嘯

胸肌反覆震顫,面對面叫起來宛如打架現場,當然旁觀者無需勸架,人家正在進行一些親密關係下獨有的友好交流。

「你們不要再打了啦」

和其他企鵝相同的是,小時候,黃眼企鵝也是灰不溜秋的獼猴桃

在經歷過「尷尬期」的一些換毛之後,才出現明顯的黃色。

可別小瞧這一抹亮眼的黃色,雌性會根據這抹黃色來選擇配偶,擁有一顆黃得發光、黃得璀璨、黃得不可一世的腦袋,是所有雄性企鵝的鵝生追求。

而一旦黃色過關,配偶關係確定,兩隻企鵝的關係就會持續終生

不過這份浪漫偶爾也會遭受考驗:如果伴侶有生育上的困難,多年的感情也有可能毀於一旦

再考慮到黃眼企鵝孵出來的小企鵝生存率很低,能擁有健康的企鵝寶寶,屬實是經歷重重考驗才能做到的事了。

即使成功有了寶寶,養娃的生活也沒那麼輕鬆。

一般來說,黃眼企鵝會在清晨離開巢穴,到巢穴之外的十幾公里外覓食,整個過程要花上2~3天的時間,必要時還會往海水深處不斷下潛,尋一口小魚。

但有了娃之後,這個過程要大大縮短,前一天早上出門,第二天晚上就得趕回家,這是對體力和狩獵技巧的雙重考驗。

野蠻、頑強、邪惡,近距離接觸黃眼企鵝的人會給出這樣的評價。

但實際上,和混社會的老大哥長相相反,黃眼企鵝是小透明「資深社恐」

我們經常在視頻里看到南極洲的企鵝們一起生活,無論是覓食還是歸巢,企鵝們總是集體行動,適應群居生活。

而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獨居企鵝物種,黃眼企鵝從來都不會考慮和其他鵝進行過量交流。

雖然出門的時候會三五成群,但歸途它們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伴兒。

如果家中配偶正在等候,它們會站直身體互相問候,進行一些神秘的歡樂呼喊儀式,來表達對彼此的思念。

從這一點來看,其實很像人類情侶在外應酬社交,回家累到抱抱充電,這麼一比還挺有愛。

「明明是我先來的」

此外,它們不喜歡在鄰居的視線範圍內築巢,有時甚至會在發現另一隻企鵝在附近時,直接放棄自己窩裡的蛋

腦補了一下有點像「同事在前面進了電梯,為了避免碰面只好等下一班電梯」的情景。

不過不同的是,電梯沒了還可以再等,窩裡的蛋不要了,就沒法孵化小企鵝了。這讓本就不樂觀的種群數量雪上加霜。

於是,雖然看似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但現實是,黃眼企鵝是世界上最瀕危的企鵝物種之一

由於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減少、天敵的威脅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它們的數量在過去30年內急劇下降,現存僅2~3千隻

(死在漁網中的黃眼企鵝)

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僅從90年代算起,黃眼企鵝的種群數量就減少了約四分之三

在紐西蘭,為了幫助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名為「企鵝廣場」的私人保護區一直在努力。

企鵝廣場的建立要追溯到1985年,當地農民用柵欄圍住了約60公頃的土地,為在這片土地上築巢的八對黃眼企鵝,創造了一個小小的保護區。

小企鵝從蛋中孵化,一天天長大,成熟。看著這些「兇狠」的小鳥在保護區內健康成長,建立者決定把這份工作延續下去,讓更多的小企鵝能無憂無慮地成長。

隨著企鵝廣場規模擴大,越來越多的黃眼企鵝來到這裡接受救助。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英國報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3/175715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