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竹,卻話巴山夜雨時。
盛唐有大李杜(也稱為老李杜),晚唐又有小李杜,共同構成了唐代詩壇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老李的詩浪漫天真,豪放飄逸,老杜則風格多變,兼綺麗雄壯,以沉鬱為主。小杜詩風峻邁拗峭,清健壯麗,其豪邁與老李有三分相似。小李淒婉晦澀,穠麗沉鬱,而在沉鬱,精工上與老杜有七分相合,比如小李的《籌筆驛》,《馬嵬》,《重過聖女祠》,《安定城樓》,《無題》組詩,《杜工部蜀中離席》等等。這大致因為李商隱和杜甫活得潦倒落魄有關係。
雖然李商隱在好友令狐綯的讚譽和推薦下二十五歲就中了進士,但他又娶了李黨成員王茂元的女兒為妻,而令狐綯屬於牛黨成員。兩個黨派相互排擠,打壓,致使沒有堅定立場意識的李商隱處處遭人誣陷,成了眾矢之的。他生命中的貴人令狐綯也日漸疏遠了他,甚至於質疑他的所作所為。
就這樣,詩人李商隱在彷徨憂鬱的思慮中度過了一生,他從來沒有做過重要的執法官職。他只在兩廣(廣東,廣西),徐州,四川等地做一些幕僚性質的工作,也就是說,做一些輔助地方長官的工作,比如弘農尉,巡官,書記,判官等。
然而有句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又有句話叫「東方不亮西方亮」,欣賞李商隱才華的人很多。雖然失去了令狐綯等人的信任,可一位叫柳仲郢的人也和令狐楚令狐綯父子一樣欣賞李商隱。唐宣宗大中五年,時任東川節度使的柳仲郢起聘李商隱為節度使判官,不久又舉薦李商隱為檢校工部郎中。但這一年夏天,李商隱的愛妻王氏在家中病故,幾個月後他才得到訊息——古代交通不便造成的訊息阻隔延遲就是這樣,不像現在這般資訊網絡發達。
李商隱與王氏感情十分恩愛,雖然李商隱長期在外當差,做著幕僚羈旅的公務。李商隱在巴蜀,他的妻子在長安,鴻雁傳書,南來北往,系兩人心。這其間有李商隱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可以看出二人恩愛情深。
《夜雨寄北》在有的詩書里也寫為《夜雨寄內》,因為有人認為是寫給親友的,而從詩意的纏綿悱惻,細膩婉轉上來看的確是寄給內人,也就是給李商隱妻子的。要是寫給親友的話,這詩意就顯得非常親昵,關係非同一般,有好基友的味道了。李商隱的妻子在北方的長安家裡,題目寫成「寄北」也是完全可以的。白馬在此就認作是寫給他愛妻的。
白馬獨家譯詩:你在信里問我什麼時候回來,我還不能確定下來回家的時間呢。巴山的秋雨此刻正在夜間嘩嘩地下個不停,池塘都漲滿了秋水了。什麼時侯我們再能在西屋的窗下徹夜長談的話,我一定給你說說那巴山下大雨的夜裡我的寂寞,還有對你的思念。
《夜雨寄北》裡所蘊含的情思仿佛是許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歌詞裡所寫的句子:「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對了,這是齊秦的《大約在冬季》,對這個還是印象深刻的,因為它們都表達出了一種款款的深情,含而不露。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包含了兩人的書信對話,一問一答。你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呀?我還沒準,遙遙無期。當時李商隱在柳仲郢幕府里頗得柳的信任,主要是做些像秘書一類的工作,協助柳仲郢處理一些大小繁雜的公務和案件,忙得不亦樂乎。這都是為了養家活口呀,因為柳仲郢給李商隱開的薪資還是比較高的,而李商隱在柳仲郢幕府里對工作又正直,又盡責。所以當妻子從家裡來信詢問歸期的時侯,李商隱也在無可奈何中記掛家裡的妻子和孩子。他忍耐住對妻子的思念,想像中妻子也是和他一樣互相牽掛。可他得給妻子一個理由,於是他就以眼前所見順筆寫成了詩的第二句。
巴山夜雨漲秋池。秋天裡多雨的天氣,或許可以作為沒有歸期的理由吧,恰似杜工部所寫的「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誠然是這樣的,秋水阻擋著詩人的歸期。涼涼的大雨很快讓池塘注滿雨水,正如詩人的心中注滿了寂寞,孤獨,相思,讓詩人李商隱遲遲不能入睡。於是一個人,一盞燈,一扇窗,一夜雨,就構成了一種苦雨孤燈里的意境和畫面。
詩的前兩句透過夫妻二人的家書來往問答,表達出恩愛的夫婦兩地分離的無限愁緒和關切。古時傳家書,私人之間是托人捎帶口信,而公文則靠驛站的驛使傳達,來往長達數月才能收到,效率很低。因此收一封回信是需要漫長的等待的。我們可以從岑嘉州《逢入京使》裡的「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中體會這其中的情深。而從李商隱這首《夜雨寄北》的前兩句,我們一樣可以體會出家人之間,兩地分居中深深的期待。
這兩句的高明之處在於,不說羈旅不得歸的愁苦,不說自己對家人的深深思念,而思念之狀透過白描就躍然紙上了。這是詩人採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含蓄飽滿的情思和綿綿密密的夜雨交織如注,猶如盈盈的滿塘秋水。詩人透過眼前的窗外夜景,自然地鋪敘,令人讀後如同身受,感慨不已。正如近代王國維所說的,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作品自有一番境界,李商隱這兩句將就是個好例子,也是這首詩意境美的原因之一。
何當共剪西窗燭。詩的第一句充滿了夫妻二人對歸期的繾綣與盼望,而從第三句開始寫詩人自己的憧憬。什麼時候我們能夠一起在家裡西屋的窗下,邊促膝長聊邊剪著燈花啊。兩口子燈下說著話,妻子忙活著手中的針線活。燈光暗下來時,丈夫扶著燈燭,妻子就剪去燈花,讓燭光更亮一些。他們簡直像春風裡呢喃的雙飛燕,水面上雙棲息雙嬉戲的鴛鴦。多麼愜意的生活啊!這是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到未來,與妻兒團聚的日子裡了。
這首詩的前兩句像蓄滿力量的弓弦,「何當共剪西窗燭」這一句則像一支猛發出的相思之箭,向千里之外的家中發去,與家裡的愛妻共鳴,也讓讀者產生共鳴。何當,指何時能夠,什麼時候才能。強烈的渴望由這兩個字發出,它是由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無奈里迸發出的自嘆,頗有「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的味兒,然而這倆夫妻可是相隔幾千里地呢。
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一句詩作為這首絕句的結尾,卻又承接了上一句共剪西窗燭的畫面,如現代的電影播放的敘事蒙太奇場景。詩人和他的愛人說著團聚的喜悅,說著家中的日常生活,孩子們的一天天長大,更有收到家書的夜裡,巴山那邊雨傾如注的思念。卻話,指一邊回憶一邊訴說。這是詩人在向妻子訴說巴山夜雨時的孤寂情懷。
《夜雨寄北》這首詩乍看詩中字句樸素無華,既沒有運用炫麗的辭藻,詩人也沒有引用其所擅長的各種典故,只是在作句上如行雲流水,工到渠成。這一切實則是詩人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在裁詩的一瞬間就已經在腦海里選定好了合適的字句,而不是寫好草稿再反來復去的修改,因為這首詩實際上是一封對家書的回信。但這首詩在謀篇布局上可謂是極盡工巧。
詩人在《夜雨寄北》裡的前兩句採用了實寫,透過一問一答就涵蓋的來信和回信的主要內容。第二句採用了遞進的寫法,進一步闡明了巴山夜雨的綿長之勢,恰似歸程的遙遙無期。在這裡巴山夜雨已經成為一種相思的象徵。詩的後兩句採用了虛寫,想像中夫妻團聚的恩愛氛圍如燭光一般溫馨可人。
第四句同樣採用了遞進的寫法,幻想在團圓的那一天裡兩人同樣回味著那巴山夜雨,就像在未來的日子裡忙苦思甜一樣。第四句的韻味猶奇纏綿,卻如浪花倒卷溯回到大海里,回擊到礁石上,雪浪滾滾,產生了迷人的藝術共鳴。巴山夜雨兩次在偶數句(第二句,第四句)里出現,成為一種建築式的形式對稱美,在音律上,時空連線上也形成迴環復沓的蘊藉的意境美,如昨日再現。
《夜雨寄北》的第一句詩是妻子的相問,詩人以三字相答;而第三句詩是詩人喃喃自問,卻無人回應,其孤寂之狀不言已明,而又在暢快美好的憧憬中,令人嗟呀不一,並令人不由得在心裡為詩人送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