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淡水魚無法在海洋生存,那黃河流入海洋後,河裡的魚都去哪了?

生活在淡水裡的魚類很難適應海洋中的生活,這一點我們都知道。然而我們知道,河水是具有流動性的,那麼原本生活在河流中的魚類,有沒有可能會順著河水流入到海洋之中呢?流入到海洋之中的淡水魚,應該怎麼辦?

雖然河水是具有流動性的,但是魚類是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棲息地的,原因是因為一旦離開自己的棲息地,有可能會對它們的生命造成威脅。

在一些河流流速較快的地方,魚兒會經常逆流而上,這樣即使它們被水流衝到下游,隔一段時間仍能夠回到上游。

在一些河流流速較慢的地方,魚兒生活的比較愜意,它們可以游游停停,輕易不會離開自己的生活區域。

再者我們知道,河水之中有水草,水草能夠幫助它們減緩被水流沖向下游的危險。所以大多數淡水魚不會被水流沖入到入海口。

但是在入海口附近,也生活著一些淡水魚。這並不是它們已經適應了海洋的環境,而是由於這裡常年有河水流入到海洋之中,河水沖淡了這裡的礦物質含量,以至於這裡的環境能夠供它們生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魚類既可以生活在淡水中,也能夠在海洋中生存。比如:鮭魚,這種魚類在淡水環境中出生,之後會順流而下進入海洋,海洋中豐富的食物將它們孕育成熟之後,它們會重新逆流而上返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產卵。

值得注意的是,它們會選擇一處含有較多砂石,且當地水流較為平穩的地方產卵,這樣水流就不會將自己的魚卵沖入到海洋之中,而是能夠留在淡水中孵化。

除了鮭魚之外,許多淡水魚也有溯游的天性,它們也會回到上游進行產卵,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為了讓自己卵在孵化之前,能夠不被奔騰不止的河流沖入到海洋之中。

淡水魚之所以無法在海洋中生存,其實是因為海洋中的礦物質含量實在是太高了。

我們知道,細胞活動離不開水,而細胞是通過細胞膜滲透來吸收水分,然而當細胞膜外側的水分濃度過高時,此時在滲透壓作用下,細胞內的水分會流失到外界,導致細胞更加缺水。

這也是為什麼人類如果在海洋中遇難,在沒有其他水資源的情況下,寧願喝自己的尿液,也不要喝海水的原因。

而生長在海洋中的魚類,腮片中有一種海水淡化裝置,它是由「泌氯細胞」構成,當咸澀的海水過濾到魚鰓之中時,腮部就會將其快速淡化,淡化後的水分才能夠進入到身體內部。

另外,海洋魚類的身體黏膜以及口腔等與外界接觸的黏膜都是一層半滲透膜,當海水被吸入到口腔之中時,口腔黏膜會把海水阻滯在口腔內,然後通過吸氣,增加口腔壓力,導致細胞膜內外側形成壓力差,使得被淡化後的水分進入到體內,而淡化的物質則被排出體外。

另外,鯊魚其實並不能像海洋硬骨魚一樣能夠淡化海水,但是不要忘記它們的尿液是通過身體排泄,所以體內含有較高的尿素和三甲胺,導致體液滲透差比海水還要高,這樣海水中的水分就會通過身體或者黏膜滲入到體內。

這兩種魚類雖然採取的策略不同,但殊途同歸,都能夠在海洋中生存,然而淡水魚卻沒這個本事,它們在海洋中時身體會快速流失水,以至於無法生存。

按照目前的理論,所有的生命都起源於海洋,這是因為在當時陸地上並不適應生物生存。但現如今,生物在40多億年裡不斷演化,不斷適應不同的地理環境,不斷地探索著生命的邊界,以至於許多生物演化的過於適應當前環境,而變得不再適應海洋。

對於我們而言,雖然海洋曾經孕育了我們,但現如今也成了我們的殺手,無論是人類還是淡水魚,都無法在海洋中長久生存。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不同的地方,孕育出獨特的生物,生物之間才演化出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我們才得以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旅行密碼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8/177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