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顏寶剛:今是而昨非?談暫緩「熔斷機制」

作者:
香港由國際航空地圖上「消失」,這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狠批香港防疫政策,最一針見血的形容。一直被航空業及旅客批評的航線「熔斷機制」,據統計,今年以來約有100個航班被「熔斷」,其中這些被「熔斷」的航班有五分之一為國泰航空營運。2019年,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而機場數據顯示,去年的數字比這一水平低了98%,由於仍有貨機往來,航班數量才能維持2019年的三分之一。

李家超一上任就提出暫緩被外界詬病已久的航空「熔斷機制」,當然絕非主動釋出善意,製造所謂「領袖蜜月期」,只是履行習近平提出四個要求的其中一項:「珍視香港聯通世界優勢。」

可惜的是,只是暫緩一個熔斷機制,不可能令香港重拾昔日的光芒,反之是一日不放寬隔離措施,甚至變本加厲在港執行「健康碼」,只會更快失去亞洲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由國際航空地圖上「消失」,這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狠批香港防疫政策,最一針見血的形容。一直被航空業及旅客批評的航線「熔斷機制」,據統計,今年以來約有100個航班被「熔斷」,其中這些被「熔斷」的航班有五分之一為國泰航空營運。

2019年,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而機場數據顯示,去年的數字比這一水平低了98%,由於仍有貨機往來,航班數量才能維持2019年的三分之一。

負責制定防疫政策的醫衛局局長盧寵茂解釋,動態清零「方向是減數」非要「絕對零」,而暫緩「熔斷機制」是由於今年截至6月底,共100航班熔斷,找到534宗個案,平均每熔斷一次航班只能找出5.34宗輸入個案,而檢疫、核酸檢測措施已可有效找到這些個案,故決定暫緩「熔斷」。

李家超在有線新聞的專訪中表示,疫情處理要採取快、准、狠的策略,暫緩航班熔斷機制是「精準」的防疫抗疫政策,特區政府經過分析認為,熔斷機制的成本與效益不成正比。

被問到於上屆政府出任政務司司長時,有否提出要暫緩「熔斷機制」,李家超只是狡辯不想討論歷史,指現時情況與之前不同,中央在物資和經驗方面已提供很多支援,強化本港有關方面工作,認為不應該作出比較。

事實上,李家超在過去一年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亦是制定防疫政策的主要官員,甚至是由他本人親身帶隊北上,與內地官員商討通關,為何要到自己擔任行政長官時,才覺「今是而昨非」?這個試圖將自己過去的責任劃清界線,根本與「無賴」無異。

說到底,恢復香港昔日地位,是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提出四個「必須」其中一項:「珍視香港聯通世界優勢。」

習近平表明,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

「熔斷機制」說穿了,就是將防疫責任轉嫁到航空公司身上,試問一個地方有人染疫,航空公司如何得知?即使事前有做核酸測試,也難保是隱性或在航班上被感染,特區政府如果真的要「外防輸入」,大可索性像內地一樣封關。現在航空公司及機組人員卻成了代罪羔羊。

何況今次政府只是「暫緩」而非正式取消熔斷,萬一疫情有變化,這個暫緩隨時可以撤銷,難怪即使暫緩了「熔斷機制」,維珍及英航仍維持原定9月及10月直航客機抵港的安排,無意即時恢復正常航線。

而且不要忘了,香港的隔離政策絲毫沒有跡象改變,盧寵茂甚至已經表明,短時間內沒可能與內地免檢疫通關,與國際免檢疫通關亦有難度,「是否要回到2020年,疫情發生前這麼方便……我相信在短時間內這不是一個合理期望,完全無檢疫的通關,我想短時間內真的完全無可能」。

由Facebook專頁「HK Quarantine Support Group」中,看到即使在「暫緩熔斷」後,仍然有不少中外人士求救各式各樣的防疫問題,例如核酸證明不合格、防疫酒店爆滿、隔離酒店設備不足,甚至投訴膳食質素。這個專門針對外國人的專頁,已有近十萬人加入,甚至設有Buddy Program提供物資互助,可見防疫隔離政策,仍然困擾很多入境香港人士。

更令人擔心,是香港會否仿效內地,以防疫之名進一步限制市民自由?盧寵茂證實,正研究透過「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實施類似內地「健康碼」的制度,限制高風險而未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出入某些處所。這種科技應用不正是李家超口中的「精準」防疫?

有誰可以保證,香港日後不會出現河南四間村鎮銀行「爆雷」,政府卻以「健康碼」限制存戶不能上街維權?

在過去兩年多的防疫政策,已經從「筋骨」處損害到香港的國際樞紐及金融中心地位,過去兩星期,不論《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及《華爾街日報》,都在討論亞洲金融中心地位開始轉移,香港已拱手相讓至新加坡手上。

特區政府一度寄望,今年秋天重新舉行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可以成為對外宣傳香港恢復活力之都的重要任務。

甚至香港金管局已邀請全球金融界重量級人物參加可能在11月舉行的一次會議,大約與「國際七人欖球賽」同時舉行。

多年來「國際七人欖球賽」一直是國際銀行家和客戶拓展亞洲人脈的重要場合。不過「香港欖球總會」已表明,今年賽事準備採用閉環方式舉辦是次賽事,參賽的16隊球隊及隨行工作人員需接受閉環管理,方案參照了今年在北京舉辦的冬奧會的閉環模式,將參賽運動員和其他參與者與公眾區隔離開來。

換言之期間所有入境香港的旅客都必須接受為期七天的隔離,意味著賽事雖然恢復,但往年成千上萬的海外遊客蜂擁而至的熱鬧場面不會重現,一名獲金管局邀請參加會議的跨國銀行負責人亦表明,如果需要強制隔離,他就不會考慮參加。

事實上,由於香港仍然存在隔離措施,很多每年一度在港舉行的國際性會議,均已搬遷到新加坡。其中「AVCJ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論壇」,將於11月中旬改在新加坡舉行。疫情爆發前,私募基金「大佬」每年都會來到香港出席這一論壇。另一個通常在香港舉辦的私募股權會議SuperReturn Asia也將於9月移至新加坡。

《經濟學人》提出,衡量城市相對優勢的一個指標是財富管理。正是在這裡,香港和新加坡之間的競爭最為激烈。香港管理和基金諮詢資產,從2010年的近1.3萬億美元,上漲至2020年的3萬億美元以上。但新加坡的類似指標從1萬億美元左右,飆升至3.4萬億美元。而新加坡早在2017年就已超過了香港。

當然,香港的股市市值仍然遠高於新加坡,上市集資能力更一直是全球三甲。曾擔任《路透社》記者,前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已經變成一個只聚焦內地的金融中心,內地企業可以上市集資,用中國的條款(Chinese terms)可以與全世界做生意,前題是你要接受這些規則,那麼你將有美好的明天。

「但對於那些習慣了過去香港模式的人,這個香港已經消失。」

我相信,香港仍將是投資中國的一條途徑,但它不太可能吸引其他類型的新業務。願意搬到香港的企業更有可能以中國人為主。對國際投資者來說,香港推遲重新開放,正是反映政府實際對自己的全球地位漠不關心。

李家超說要向外國「說好香港故事」,甚至不惜要「畫公仔畫出腸」。我只想奉勸一句:將自己肚皮全部揭開來,清醒的人看到的會是藏污納垢的恐怖畫面。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12/177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