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孝莊太后臨終留下遺言 康熙到死都不知怎麼辦

孝莊太后生於1613年,娘家是科爾沁蒙古人,本名布木布泰,「孝莊」是她逝世後的諡號。13歲時,布木布泰嫁給了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成了後金「大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媳。

兩年之後,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繼位,23歲的布木布泰晉封為「莊妃」。32歲時,兒子福臨繼位,她成為順治一朝的皇太后。49歲時,孫子玄燁繼位,她又成為康熙一朝的太皇太后。

孝莊一直活到75歲,從她13歲入宮算起,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和康熙四個朝代,一共62年時間。她還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在順治、康熙繼位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康熙皇帝,是在皇祖母孝莊的親自撫養下長大,後來在位61年,開創「康乾盛世」,成為名垂青史的一代明君。

孝莊皇太后賢明睿智,不貪權力,成為中國封建史上絕無僅有的傳奇女子。圍繞她有很多的疑案,加上野史和演義小說的杜撰,她的身上又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例如,她為何在13歲的花季嫁給比自己大20歲的親姑父?傳說她靠美色引誘多爾袞,讓其輔佐自己的兒子福臨繼承帝位,後來又以太后身份下嫁多爾袞;在她死後未能與丈夫皇太極合葬,給康熙出了一個難題,而且懸棺37年未能下葬。

1616年,後金崛起,公開與大明決裂。為了對抗明朝,後金與蒙古結盟,努爾哈赤命子侄等人娶科爾沁蒙古族之女為妻。

在娶布木布泰之前,皇太極已經有了3位妻子,其中有一位是孝莊的親姑姑,比她大15歲的孝端皇后。因為孝端皇后未能生育,皇太極又娶布木布泰。論起來,皇太極是孝莊的親姑父,比她大了20歲。

皇太極在娶了布木布泰後,又再娶了11位妃子。這些妃子之中,除了姑姑孝端皇后之外還有一位宸妃,她是布木布泰的親姐海蘭珠,比她大5歲,在26歲時嫁給皇太極。於是就出現了「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局面。

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後,先後生下了3個女兒。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冊封皇后與皇妃,布木布泰晉封為莊妃,居永福宮,位居「五宮」之一。

兩年之後,25歲的莊妃生下皇子九阿哥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莊妃誕下皇子,母憑子貴,但是此後她卻遭到皇太極的冷落。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她的姐姐海蘭珠。

海蘭珠被封為「宸妃」,同樣位列「五宮」。她在入宮之時,已經26歲,很顯然她是結過婚的。她最初的丈夫是誰?為什麼改嫁皇太極?清史稿中都沒有記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她進宮時已經是個成熟女性,比起年輕的莊妃,更容易贏得皇太極的感情。

海蘭珠姿色卓絕,性格溫婉,入宮後就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與皇太極情投意合、夫唱婦隨。皇太極還將她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雎宮」,「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由此可見她所受到的寵愛。

宸妃生下皇子八阿哥,皇太極喜出望外,當即宣布立為皇太子。可惜小皇子年僅1歲就夭折了,喪子之痛讓宸妃整日鬱鬱寡歡,不久就身染重病。1638年正月,宸妃病逝,皇太極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好巧不巧,就在宸妃去世兩天後,莊妃生下九阿哥福臨。皇子降生,並未沖淡皇太極的悲痛,反而因為福臨生得不是時候,皇太極對這個兒子沒有多大好感。莊妃也因此遭到冷落,以致於皇太極去世前的6年時間,她再未生育。

來自科爾沁蒙古王族的姑侄三人,孝端皇后是皇太極的正妃,宸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莊妃則位居末位。但是因為孝端皇后和宸妃都沒能生下子嗣,莊妃為皇太極生下3女1子,也為她的後來居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1643年,皇太極突患重病離世,當時莊妃布木布泰才32歲,他的兒子福臨才6歲。因為皇太極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又沒有留下遺詔,按照祖制應該由八旗旗主共同推舉「賢者」繼位。

於是宗室貴族,人人覬覦皇位。圍繞帝位繼承人的問題,滿洲貴族內部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其中最有力的兩位競爭者,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多爾袞。皇位繼承鬥爭初期,壓根沒有福臨什麼事。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正白旗旗主,受封為和碩睿親王;豪格作為皇長子,受封為肅親王,正藍旗旗主。多爾袞擁有兩白旗的支持;豪格則擁有正藍旗和兩黃旗的支持。

多爾袞與豪格「鷸蚌相爭」,莊妃「漁翁得利」。在兩人爭執不下的情況下,莊妃說服多爾袞立福臨為帝,兩人暗中結盟。莊妃又讓德高望重的代善和齊爾哈朗出面斡旋,推舉福臨繼承帝位。

福臨也是皇太極的兒子,兩黃旗轉而支持福臨,豪格陷入孤立。6歲的福臨繼位為順治帝,多爾袞輔政,莊妃當上皇太后,也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太后」。

孝莊到底是如何說服多爾袞的?野史傳言,她和多爾袞有私情。

《孝莊秘史》中杜撰,孝莊皇后入宮之前名叫「大玉兒」,與親王多爾袞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互相愛慕。大玉兒長大後,出落的標緻動人,有一天被皇太極看見,就把她收入宮中做了妃子。

被皇帝老哥搶走了心上人,多爾袞非常傷心,但也無可奈何。後來,大玉兒被立為孝莊皇后,生下皇子福臨。皇太極去世,多爾袞支持福臨繼承帝位,就是顧念與孝莊皇后的昔日舊情。

這一說法,來自於明末遺老張煌言的《建夷宮詞》:「上壽觴為合卺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因為這首詩,後人傳言多爾袞掌權成為攝政王,曾秘娶孝莊皇太后。

野史和演義小說的杜撰,當然是無稽之談。

當然,孝莊皇太后和多爾袞之間,的確有一段「政治蜜月期」。

福臨繼位,年僅6歲,孝莊也才32歲。孝莊與多爾袞的關係,決定了清朝的命運。多爾袞攝政7年,他與孝莊的關係也從盟友逐漸走向疏離,甚至變成仇人。這一切,都是因為多爾袞不讓孝莊與福臨母子見面導致。

多爾袞攝政,要求皇太后與皇帝「分宮而居」。清史稿記載:「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母子分離,導致孝莊對多爾袞生出抱怨之情。

皇帝年幼,多爾袞專權。從順治元年到五年,多爾袞的封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不斷提升,專橫跋扈,已經到了「其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與皇上同」的地步。

多爾袞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他成了名副其實的清朝「當家人」。如果多爾袞登基稱帝,孝莊母子只有被廢黜。在權力的爭奪之中,孝莊與多爾袞也轉而互相防範,從昔日盟友成為互相對立的敵人。

孝莊一直在等待一個除掉多爾袞的時機,隱忍多年的機會終於到來。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死在邊外。靈柩運回京城後,福臨先是下詔為多爾袞舉行國葬,接著又下令收繳多爾袞從皇宮拿到王府的印璽。

在多爾袞的親信黨羽尚未瓦解,而且手握重兵的情況下,14歲的福臨宣布親政。這一切,當然是作為母后的孝莊在身後暗中支持。正是孝莊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才讓福臨得以迅速親政。

多爾袞死後,兩白旗樹倒猢猻散。順治八年二月,對多爾袞的清算開始了。順治列舉多爾袞14條罪狀,頒布詔書對全國公示。

多爾袞被削奪爵位,查抄家產,他母親和妻子的封號也被剝奪。因為多爾袞已死,對其進行掘墓鞭屍,梟首治罪。

孝莊為何不阻止福臨清算多爾袞?恰好證明了她與多爾袞之間並無私情,更不要說曾嫁給多爾袞。南明遺老在《建夷宮詞》中的污衊,不過是當時漢人對清朝統治不滿的一種體現。

多爾袞的勢力被剷除了,忍辱負重的歲月結束了,少年皇帝終於親政了。孝莊心情應該很舒暢。國事的順利,朝廷的穩定,成為她關心的側重點。

孝莊以皇太后的身份,多次拿出宮中的節省銀賑濟災民,為清廷贏得了輿論上的好感。此後,她又採取締結婚盟的手段,穩定了三位漢人藩王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進一步穩定了清朝的統治。

順治十七年年底,年僅24歲的福臨患了天花,孝莊心急如焚。天花在當時是不治之症,無藥可醫,她傳諭全國「勿炒豆,勿點燈,勿潑水」,大赦天下,以祈禱皇帝康復,但是福臨還是一病而亡。

順治去世,誰來繼承皇位?孝莊選擇了8歲的皇三子玄燁。湯若望記載,玄燁在髫齡時已經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症的傷害,這成了玄燁在爭奪皇位時最大的優勢。

孝莊把8歲的孫子玄燁送上皇帝的寶座,這一年她49歲,成為「太皇太后」。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玄燁繼位為康熙帝,在位61年,成為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而且勤政愛民的賢明之君。

在孝莊的輔佐下,康熙14歲親政,在祖母的指點下剷除權臣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清朝的統治也在康熙一朝步入正軌,走向興盛。

康熙8歲喪父,9歲喪母,在祖母孝莊的養育下長大,他與祖母感情極好。康熙親政後,孝莊絲毫沒有貪念權力,而是退回後宮頤養天年。

康熙二十六年年底,經歷了清朝四代的孝莊,走完了她七十五年的人生路,在慈寧宮中合上了雙眼。彌留之時,她向玄燁交代自己的後事安排:

「太宗文皇帝(即皇太極)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如何安葬皇祖母?對玄燁來說是個極大的難題。除去祖孫情深的感情因素外,更重要的還有制度上的棘手之處。不與太宗合葬並不難,但將孝莊葬在孝陵近地卻是難題。孝陵是孝莊之子順治皇帝之陵,母陵陪子陵古今未見。

將皇祖母安葬在孝陵,與中原古禮不合,也與滿洲傳統葬禮不合。但是又不能違背祖母的遺願,最終康熙選擇將皇祖母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側一座殿宇,拆建到孝陵風水圍牆外稱「暫安奉殿」,將其棺槨送至那裡安置。

此後終康熙一朝35年,孝莊一直都被「暫安奉」在那裡。

康熙死後,雍正繼位。祖奶奶孝莊應該葬在哪裡,同樣擺在了雍正的面前。老爹康熙沒能搞定的難題,雍正本來有意迴避,但是不懂事的大臣上奏,提出要給孝莊文皇后建陵。

眼看是躲不過去了,雍正把大臣們找來,大家一起想主意。提到孝莊的遺囑,大臣們引經據典,提出不合葬也沒什麼,《禮經》上就說了,合葬就是個形式。大清自孝莊文皇后殯天,國運蒸蒸日上,說明了啥?說明了她棺槨所在地就是風水寶地。

孝莊遺言強調不願陵墓離兒子福臨太遠了,不能違背老祖宗的意思。那事情就簡單了,直接在停靈的地方建陵,不是很好嘛!皇上的意思很明顯,大臣們也急忙迎合,於是「暫安奉殿」就成了孝莊的陵寢之地。

雍正二年十一月,懸棺37年的孝莊葬入地宮。孝莊的陵墓,地處安葬皇太極的盛京昭陵之西,因此被稱作昭西陵。以上是為什麼孝莊去世之後,懸棺37年沒有下葬的原因。康熙沒有解決的難題,讓兒子雍正給破解了。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博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31/178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