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顧意:丁香之死(圖)

作者:

一夜之間,丁香醫生系列一起「沒」了。

之所以給這個「沒」加引號,是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它到底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整個社交平台看下來,我發現無論是憎惡它的,還是喜歡它的網友,都不知道。

雙方唯一的共識是:猜。

微博平台顯示,丁香醫生、丁香園、丁香媽媽、丁香生活研究所等帳號被禁言,相關微博帳號均顯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戶目前處于禁言狀態。」

而在微信公眾平台,「丁香園」「丁香醫生」「丁香媽媽」等部分帳號在8月9日未向用戶推送內容。而根據以往的推送規律,這些帳號每天皆向用戶推送3條醫療健康內容。

不瞞大家說,我關注丁香醫生很多年了,感覺還是比較受益的,很多科普內容和生活息息相關,也挺受用。它突然沒了,除了震驚之外,也有點困惑。

丁香醫生到底因為什麼被禁言?這應是一塊正常大腦下意識的思維反應。

舉個淺顯的例子,當一個人突然沒了?會發生什麼?我們該關注什麼,追問什麼?

一個人突然沒了,而且是外力所致(丁香醫生不可能自己封自己吧?)不管他是所謂的好人壞人,我們難道不應該首先問問他為啥突然沒了嗎?

然後,丁香系列究竟是臨時性死亡還是永久性死亡?死亡原因是啥?微博說它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具體是哪部法律法規的哪條?這份求知慾,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因為每個人都可能面對。

現在,輿論場上說什麼的都有,這就是信息發布不充分、不及時、不到位,所引發的不必要輿情的直接體現。

而且,丁香醫生系列還不是個人帳號,而是企業性質的帳號,背後還牽涉到投資人、融資方等問題。

我們都知道,上市公司突然出了什麼變故,它肯定要發個公告,因為它要對投資者負責,對股民負責。而即使是一家普通企業突然停產了、關門了,處置方也有必要告知公眾,到底是因為什麼,對方觸發了哪些法律法規,接下來要面臨怎樣的境況,因為要對購買和正在使用他們產品的人負責。

我所驚訝並畏懼的是,人們不再問為什麼,而是下意識地叫好歡呼,指責痛罵。這種情緒,是全民養成法治思維道路上最大的磕絆。

丁香醫生被禁言後,網絡上的這些情緒很值得玩味。大家也可以看到,他們想「幹掉」的,還不只是丁香醫生。

「我覺得他有問題」和「他有什麼問題」,這兩種表達方式大不一樣。相比丁香醫生的突然消失,滿屏喊打喊殺的聲音更令人震驚和困惑。

當人們不再問「為什麼」,而是直接叫嚷著「怎麼辦」的時候,這種思考和處事方式是十分可怕的。

一些人也不要得意於這看似「人多聲量大」的潮流,這股潮流也可以隨時調轉方向,因為某個事情將你淹沒。歷史當中,已經有過太多類似的教訓。

丁香之死,及其所泛起的輿論漣漪,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社會的窗口。

如果「猜」成了我們共同的基本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一致去爭取「知曉」的權利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Z史地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1/178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