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精品推薦 > 正文

拍了四年87《紅樓夢》,憑啥演出了難以逾越的國劇巔峰?圖集

—35年前,央視一群半業餘演員,憑啥演出了難以逾越的國劇巔峰?

作者:

「俗話說,千里搭長棚,

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誰能守著誰一輩子?

不過三年五載,

各人干各人的去了。」

——作家·曹雪芹

「逝於1763年2月12日」

代表作品:《紅樓夢

01.

1987年6月,連續4天,《中國電影報》、《中外電視》等四家單位開了個會。38個代表坐在一起,要評一部電視劇。對男女主角,他們有很大意見。男主雖不失純真,但太呆,不夠神采飄逸。女主,更要不得,除了尖酸、刻薄,就是小家子氣,與原著中的複雜、深刻,相去甚遠,完全沒抓住人物。

這部劇,是同年播出的《紅樓夢》。

會上,陳凱歌他爹,戲曲電影導演陳懷皚指出,《紅》劇的人物總譜鋪排失當,鳳姐戲份都蓋過寶黛了,鄧婕的表演壓倒了一切。

同時期,民間紅學愛好者紛紛寫信、打電話,給央視指出了劇中禮儀、場景的諸多錯誤。更嚴重的是有人問,你們劇組算什麼?高鶚續得不咋樣,好歹經過時間檢驗,後40回你們居然不照著書拍,自己說改就改了?

而紅學家們的一致意見是:

雖有「脂批」提示,紅學研究做依據,續補的劇情,遠不及高鶚的水平。

被罵,導演王扶林早有預料。所以開會那天,他乾脆就沒去。

「87版《紅樓》寶玉、黛玉」

其實立項之初,為了規避風險,87版《紅樓夢》準備了兩個版本。一個是把後40回改掉,一個是照著原著拍。但這劇前後拍了4年,改編版還沒拍完,劇組人員都散了。而且花了670萬,破了中國電視劇拍攝記錄。就這,為省錢,像「太虛幻境」這種只出現一次的情節,根本沒敢拍。

面對資金困難,央視副台長戴臨風拍板說:

「就播改編版,出了事,我擔著!」

1987年,央視版《紅樓夢》正式播出。收視率高達75%。新華書店的《紅樓夢》一度賣缺貨。民間雖然看得津津有味,但由於《紅》的文化地位實在太高,整部劇還是遭受了文藝界幾乎一面倒的批評。

然而,研討會怕得不敢去的王扶林沒想到,20多年後,這部被批得千瘡百孔的電視劇,卻被中國老百姓視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

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員和主創,後來數十年間,都在一次又一次讚嘆、追懷中反覆確認:

「不會再有第二部87版《紅樓夢》了。」

02.

1979年,王扶林隨團出國訪問,看國外拍名著劇,深受啟發。回台里後,就說咱們也可以搞啊。彼時,文藝百廢待興,搞是該搞,就是條件很差。

王扶林跟領導說,《三國》要拍打仗,《西遊》需要特效,拍起來都不容易,《紅樓夢》全都是文戲,相對簡單一點,可以先拍它。

又到各大高校打聽,很多大學生都沒讀過《紅》。更堅定了拍攝想法。1982年,紅學會在恭王府開會,王導和戴臨風去了。聽說要改編成電視劇,大家覺得是好事。但也有人不客氣,說別把《紅樓夢》毀了。

王、戴二人回央視繼續開會,正反意見也是各半。有個文學家勸戴臨風:

「那可是《紅樓夢》啊,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改的,你一輩子政治上沒犯過錯,小心栽在這上頭!」

當時沒台長,戴是第一副台長,等於就是台長。是他一聲令下:拍!

「多虧了戴臨風,才有了87版《紅樓夢》」

此前,王扶林就拍過一個《敵營十八年》,害怕經驗不足,於是央視找來「北影四大導」的成蔭做導演。沒想到還沒上任呢,成導心肌梗塞去了。王只好自己頂上。搭團隊,要了親命了,一聽說是《紅樓夢》,這也請不來,那也不敢去。就先搭了個美工組,化妝、布景、道具都在裡面。

好在開拍時,央視得到了紅學會的鼎力支持。1983年,顧問委員會成立。《紅》劇組建了一個如今看上去堪稱「學界天團」的顧問團:

王朝聞、王崑崙、曹禺、沈從文、楊憲益、朱家溍、蔣和森、啟功、吳世昌、周汝昌、鍾惦棐、鄧雲鄉等等……這些大師,給演員講課、給化妝找參照、給場景做設計、為劇組挑錯,沒有報酬,只有偶爾一頓工作餐。

劇本,一開始讓蔣和森主筆。蔣精耕細作,央視實在等不及,勸其做文學顧問。又找來周雷、劉耕路、周嶺三人,寫了一年,完成劇本。

央視這邊正在籌備,突然北影廠要找謝鐵驪導《紅樓夢》,投資2200萬。壓力一下子全給了王導。台里就勸,要不我們跟他們合作?王扶林說,合作個屁,一合作,我們都成跑腿的了。扭頭去台里要錢,預算500萬。

計財司的人一聽,都傻了。當時很多電視劇,拍下來也就一萬多。

「劇組的開學典禮」

錢,好不容易磨下來。劇本,也出了。王扶林在演員上犯了難。通讀兩遍《紅樓夢》後,王覺得,這劇首先不能找名演員。成熟演員,演寶黛,年紀大,不夠純情,只能找二十歲左右的。這又涉及演技問題。

最後方案是:全國選演員,搞培訓。

報紙上一登出消息,很快,上萬封信件湧入劇組。那邊,劇組的人也時刻繃著一根弦。負責選演員的潘欣欣和周嶺出去吃飯,看見一姑娘排隊,問了句「鴛鴦可否」,就給拉進培訓班,讓她試演玉釧。

潘偶遇一戰友,見她身邊站的姬培傑,也給拉進組,日後演妙玉。還在路上遇到去給北影送劇本的高亮,也拉進去,日後演賈璉。

「培訓班的年輕人」

1984年春,劇組在圓明園辦第一期培訓班。60多名演員進組,學古典文化知識,學身段、禮儀,研讀《紅樓夢》。給他們授課的,是一水兒的紅學大師。王扶林呢,偷偷觀察他們的個性,看他們排小品。今天演這個,明天演那個。到底誰演誰,在兩期培訓班結束後,公布結果。

就在這期間,黛玉、寶玉、寶釵、熙鳳、四春、公子、丫鬟…紛紛浮出水面。

03.

招募信息公布後,成千上萬的自薦信湧入央視。選角兒隊伍,又帶著一箱子《紅樓夢》繡像,從北向南,跑遍全國十多個省,一個劇團一個劇團地挑演員。凡是覺得有氣質、有潛力的,錄完像,就帶回北京

這意味著劇中每個角色,都會有好多人競爭。要演上,可不容易。

最幸運的人,是陳曉旭

那年,她還在鞍山話劇團打下手、演配角。在男友畢彥君的鼓勵下,寫了信,還附上詩作。小詩《柳絮》引起劇組注意。陳曉旭瞞著劇團去了北京。這女孩的氣質、眼神,弱風扶柳的姿態,太像林黛玉了。

不久,劇組派專人跟她劇團簽合同,把她帶進了圓明園。

「來自鞍山話劇團的陳曉旭」

要知道,當時上萬封信里,最終被選中的,就她一個人。還有什麼威脅劇組不讓演就自殺的,跑到電視台堵人的,一個個都被勸走了。不過,到了培訓班,一心想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對手都很強。

她們是張蕾、張靜林、胡澤紅。三人背景,非同小可。

張蕾是高幹子弟,演過電影《越女哀歌》;張靜林免試進中國戲曲學院,演過電視劇《四世同堂》。這兩人,都是被文藝部老導演推薦進組的。胡澤紅,來頭更大。好多紅學顧問,就是她爹的朋友,她是文化部直屬的紅旗越劇團演員,跟甜歌皇后李玲玉同期入團。這仨人,都想演林黛玉。

可當時拍《紅樓》,看的不是誰來頭大,誰背景硬,看的是誰合適。

「東方聞櫻(探春)和張蕾(秦可卿)」

進培訓班後,王導一邊讓四人排小品,一邊私下觀察她們。張靜林太鬧騰,很快就被排除。張蕾呢,雖然美若天仙,面相大了點,年紀不太適合。胡澤紅有個朋友,叫朱碧雲,此女是王導夫人推薦進組的,早定下要演寶釵。她對胡說,王導覺得你有潛力,就是你太活潑,你得裝得安靜點。

為演黛玉,胡澤紅裝了很久。不料一日,她在水榭邊歇腳,一老頭過來搭訕。兩人聊起來,胡澤紅聊嗨了,本性暴露無遺。後來才知道,老頭就是王扶林。王導見她這麼外向,跟林黛玉性格差太遠了,實在可惜。

多年後,胡澤紅還很不服氣,笑道:

「其實陳曉旭也很調皮,她就是裝得比我好!」

「胡澤紅(惜春)差點演了林黛玉」

沒演成林黛玉,胡澤紅還想演紫鵑、晴雯。王導覺得她俏麗,說你演惜春吧,她是正冊,還上掛曆呢。胡澤紅一翻劇本,說戲太少,還是要演紫鵑。王導說,那你自己去原著里翻,我給你加戲!這才哄了下來。

張靜林演不成黛玉,也沒意思,要走。王扶林又勸住,說你演晴雯吧,以你的性格,這角色就是為你量身定製的。事實證明,王導眼睛雪亮。後來「晴雯撕扇、補裘」兩場戲,果然極其出彩。至於張蕾,因電影事業不順,早就辦下了出國的簽證。劇組讓她演戲少的秦可卿,她就答應了。

就這麼著,黛玉這個角色,最終落到了陳曉旭這個話劇團小配角的頭上。

04.

黛玉的選角,並不意外。當初最意外的,是演王熙鳳的鄧婕。

在選上來的一大堆美女演員里,鄧婕又黑、又矮,眼角有條疤,最不起眼。

鄧婕的父親是川劇名家,梅蘭芳的好友。可惜走得早。鄧婕進省川劇院時,正值大師黃金時代。她這種小演員,只能演丫鬟,跑龍套。連三四流的小姐都沒她的份。有次文化局領導視察,老師直接讓她下台,說她有礙觀瞻。

鄧婕氣得差點改行。

結果紅樓劇組在江浙滬三地選美人,效果不佳,知道成都美女多,就到成都走了一圈。這一去,帶了兩個人的錄影回京。一個川劇院的鄧婕,一個軍區文工團的張莉。帶鄧婕的錄影時,大家意見很不統一。

鄧婕雖黑,化完妝後很上相。可有人質疑說,就她這條件,能演啥呢?

「怕是連個丫鬟都演不上。」

「鄧婕的試妝照」

不久,鄧婕接到邀請,飛往北京。她的對手,也很厲害。樂韻、周月,這倆都是高挑的大美人,戲院的台柱子。對手厲害還沒啥,關鍵全劇組的人,沒一個看好她。一聽說她要試戲王熙鳳,眼神都不對了。化妝師給她化妝時,驚得大叫,什麼!你居然試鳳姐?只有王導覺得不錯。

排小品,王導讓她排五個王熙鳳的。這時,攝影師過來說:

「人啊,貴有自知之明,劇組上下都知道,你就是來給樂韻、周月做陪襯的,我覺得你不如把平兒的小品排好,這樣還能留下。」

不說也就算了,一說,鄧婕反而發了狠,每天研讀原著。沒人搭戲,就對著石頭演。一口氣把五個小品全排了,外加一個平兒。結果她一演,那潑辣、犀利的眼神,周月看了說,算了,我演不過她,我退出。

剩下的競爭,在她和樂韻之間。樂韻是個大美人,劇組上下都支持。沒想到樂韻媽討厭王熙鳳,不讓她演。這一鬧,樂韻去香港發展,卻不幸殞命。此乃後話,下文再說。說回鄧婕演的王熙鳳,服了不少人。但樂韻剛走,又來了一個哈爾濱的於蘭,一米六九,鶴立雞群,正適合鳳辣子。

定角色那天,王扶林給鄧婕兩張電影票,打發她去看電影。鄧婕三心二意看完回劇組,見有人使眼色,知道定了。在全組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王導一句話拍板,鄧婕矮,可以穿增高,或用鏡頭彌補,就她了!

事實再次證明,王導眼睛雪亮。後來鄧婕靠鳳姐,拿了金鷹獎最佳女配角。

她是全劇組裡唯一拿獎的人。

「《紅樓夢》裡極為經典的一幕」

至於周月,本來想走。王導讓她演了性格剛烈的尤三姐。尤三姐戲不多,但角色鮮明,勝在出彩。周月也就答應了。

相比鄧婕殺出重圍,另一位成都姑娘張莉運氣太好。張莉是文藝兵,話不多,總是含笑,人家問她什麼,她就呆呆的,說話慢條斯理,氣量大。她本是陪朋友參加選拔,沒想到自己被選中。進京後,試戲紫鵑。

結果被王導夫人推薦到劇組的朱碧雲,早早被定下最適合演寶釵的美人,突然要出國。這一走,全劇組慌了,要重選寶釵。一天開會,編劇周嶺突然提議,不如讓張莉來演寶釵吧。在座的聽了,紛紛反對:

「她這麼瘦小,怎麼能演寶釵呢?」

周嶺說,你們看她做事周全、得體,不與人爭,看著深藏不露,怎麼不像?

王導聽了,一拍桌子說:好!

「寶姐姐美如畫」

錄影當天,攝影對張莉說,你眼睛好像有點斜。本來只能演個小丫鬟的張莉,突然來勁了,專門跑了一趟醫院開證明給他:

「醫生說了,我眼睛不斜!」

就這麼著,寶釵落到了張莉頭上。

當時張莉連一部戲都沒演過,可見這個決定有多大膽。

05.

《寶黛話紅樓》這本書里,曾提到一個細節。當年定完角色,有人哭有人鬧,有人傷心地去散步,有人一個勁兒地抽菸。這也難怪,當年那麼多人培訓,不是人人都能留下。有人留在劇組,也沒演上心儀的角色。

譬如被潘欣欣一眼相中的姬培傑。她在皮鞋廠上班,文化館的業餘演員,當過群演。進組後,特別想演晴雯,排過「晴雯補裘」。但審度完她的氣質,王導最後讓她演妙玉。為了說服她,紅學家還跟她分析,妙玉是十二釵里的第六位,戲雖少,但高潔、清高,是個很重要的角色。

而妙玉最早的人選,是來自揚州劇團的沈琳。沈琳長得那叫一個水嫩。整體看起來也高冷,平時在劇組,特別宅。她一直以為自己會演妙玉,結果最後演的是俏平兒。不過她還好,只要有角色,就滿意了。

當時爭的最多的,自然是黛玉。

不光陳曉旭、張靜林、張蕾、胡澤紅想演。來自安徽黃梅戲校的袁玫,也想演。

袁玫是戲校的台柱子。當時央視去招人,選中兩人,一個袁玫,一個馬蘭。馬蘭大家不熟悉,但她老公余秋雨,想必大家都知道。央視開口,戲校不好不放,但只給一個。領導拍板,讓袁玫去。進組前,特想演寶釵。培訓班結束,又覺得自己不合適。排過鳳姐、鴛鴦。臨到開機前,突然被定為襲人。

袁玫心說,雖是個丫鬟,戲份卻很多,喜滋滋收下了。

「寶玉三大丫鬟:晴雯、襲人、麝月」

襲人,最早定過西影的演員陳劍月。她本是去《西遊》劇組試戲,試到一半,被隔壁潘欣欣逮住,拉去了《紅樓》。結果她領導不同意。

陳劍月哭著去找西影廠老大吳天明,吳天明一聽,說你們沒文化的,人家拍《紅樓夢》幹嘛不讓去?連夜送陳劍月北上。到了劇組,陳劍月性格內向,被定為襲人。她覺得襲人心機太重,不喜歡。培訓結束,又讓演迎春。她說這戲少,戲路不對,要走。就在她要回西安時,被定成香菱。

一看香菱是個有頭有尾的人物,形象豐滿,陳劍月就留下了。

「陳劍月飾演被拐走的香菱」

起初競爭林黛玉的張蕾、張靜林,最後演了秦可卿、晴雯,留下的理由和陳劍月一樣。因為這是《紅樓夢》。為這個理由,一開始被定為寶琴,最後卻演了刁婦夏金桂的楊曉玲,也「委屈」了自己。

本來寶琴一角都定了。中途,楊給人搭戲,客串夏金桂,演得太好。第二天角色就變了。氣得楊一腳踹了王扶林的房門。她說夏金桂這個角色不光彩,演出去,太損害自身形象。最終讓她動搖的一句話還是:

「這可是《紅樓夢》啊。」

女演員里有這樣感到「委屈」的,男演員那邊,也有。

戲裡除了寶玉,賈璉算男二號。很多男演員搶著演。演話劇出身的吳曉東,當年是話劇團的台柱子,演過不少電影、電視劇,劇組特邀而來。他一進組,就開始熟悉人物,研讀原著,琢磨賈璉。結果到培訓班結束,賈璉還沒定。他一著急,失眠、長痘。想了各種辦法,就是消不掉。

演員名單公布後,讓他演賈芸。

吳曉東萬般沮喪,但還是選擇留下。

「吳曉東演了賈芸」

誰演賈璉呢?萬萬沒想到,當初去給北影送劇本,臨時被潘欣欣拉進組裡培訓,本來想演柳湘蓮這個配角混過去的高亮,被定了賈璉。高亮一聽,人都傻了,我形象這么正,怎麼演放浪的賈璉?可王導說:

「你身上有一種王貴氣,賈璉不是一般的紈絝子弟,我們相信你。」

有人愁,自然有人樂。譬如薛蟠,當時有十個候選,結果周嶺的髮小陳洪海去,設計了一段劇本上沒有但原著里有的戲,把那十個都淘汰了。

他還不是最幸運的。運氣最好的,是演迎春的金莉莉。她是接線員,熱愛文藝。被文化館老師推去參選。錄完像,沒抱期望。結果王導站在樓上往下看了一眼,把她叫了回去。劇組說,她試戲的樣子有點木訥,放不開。王導說,木訥也沒關係,正好可以演二木頭。就這麼進了組。

這還沒完,拍戲時,金莉莉為了做專業演員,去報考中戲,還考上了。但中戲不允許讀書期間拍戲。只能二選一。她哭著去找王導,王導知道,她上了中戲,就能拿到城市戶口,忍著怒氣,讓她讀書去。

金莉莉這一去,成了跟鞏俐、伍宇娟等人並列的「中戲五朵金花」。

演迎春的人沒了,劇組老師接到死命令,三天內,找到迎春。劇組就跑到成都大街上,找到了在汽車公司勞資科上班的牟一,讓她接戲。

一個普通科員,就這麼突然當了演員。

「惜、探、迎,三春」

想想當初多少沒演上角色的人,都是抱憾回家。80年代中期,內地根本沒什麼戲,長篇少得可憐,更別提《紅樓夢》這樣的大製作。那時,市場還沒起來,公家鐵飯碗才是保證。面對這個機會,有人連鐵飯碗都不要了。

演鴛鴦的鄭錚,本是話務兵。回京復員後,已經得到工作安排,去石景山檢察院做檢察官。結果這期間,被文化館老師拉去試戲。她帶著一把剪刀,準備極其充分地演了「鴛鴦抗婚」,差點把頭髮剪了。劇組通知她培訓時,領導允諾她可以去政法大學深造。鄭錚一咬牙,愣是辭職,去了劇組。

要知道,當時劇組能給的,只有三年演員合同,其他啥承諾也沒有。

沒想到,鄭錚不但出色完成鴛鴦,去別處串戲,還拿了「飛天獎」。給她打電話通知領獎的,不是別人,是當時在《中國青年》雜誌當記者的馬未都。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宅總有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05/179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