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能讓人變優秀的能力:虛舟效應

《莊子山木》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人劃著方舟在渡河行進,突然被一條船撞上。

方舟上的人,立即向撞來的船高喊,要對方避讓,可叫了兩次都沒人應,到了第三次時,他便脾氣暴躁地罵了起來。

可在此時,他卻發現撞來的船上,竟然空無一人,他不僅停止罵聲,還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著名的「虛舟效應」。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和方舟上的人一樣,遇到點摩擦,便脾氣暴躁起來。

當發現「船上」沒有人,是自己「虛其心」時,就不由自主斷定「船」並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們,也就不計較生氣了。

可,如果撞上我們的船上有人,我們會呼叫其避讓,如果對方不回應,我們就會罵人,甚至衝動釀成慘劇。

很多時候,越控制不住情緒,越容易把小事無限放大,最後擾亂了自己和別人的生活。

對成年人來說,收起情緒、修煉「虛舟效應」,不僅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讓人變優秀的能力。

生活中的苦,多數是情緒種下的毒

心理學家戴維斯教授,曾對近上千人做過一項跟蹤調查,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激烈的壞情緒當中,不但會把好事弄得一塌糊塗,還會導致家庭失敗、事業糟糕。

足可見,一個人對情緒的管控率,對生活影響重大。

可很多時候,所謂人生絕境,起因大多是把小事無限放大。

比如:沒趕上公共汽車、忘記帶手錶、排隊被插隊......

因為都在意,你控制不住委屈、憤怒、焦慮,結果滋生出更多負面能量,長期以往便吞噬你的正面能量,埋下生活更多的苦,影響生活品質。

有人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之前,重慶孕婦怒剪32件婚紗的新聞引發熱議。

蔣女士因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不想辦婚禮,便去婚紗店要回她之前交的3500元定金。

因雙方當時已經簽訂了合同,婚紗店早把定金交給了主持、攝影等工作人員,沒法退還。

便和她協商,等她寶寶出生之後給她安排寶寶宴,她同意了。

可不久她又反悔,先後幾次索要無果,便怒氣沖沖地跑到婚紗店,拿著剪刀剪壞了32件價值不菲的婚紗。

她剪婚紗時,店員在旁提醒她:「這些婚紗都是幾千幾萬哦,你可要想清楚。」

她正在氣頭兒上,大聲說:「幾萬,十萬都可以……」

當婚紗店報警,警方介入,認定她剪爛的32件的婚紗,總價值大約6.72萬。

她傻眼,說可能是孕期壓力過大,情緒太激動了,一時沒有控制住才做出了這樣的傻事,已經後悔了。

可卻為時已晚,做錯事就該承擔後果,過度放縱自己的情緒,買單的都是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生活里的苦,大多都是情緒種下的毒。」

很多時候,那些讓人抱憾終生的結局,大都是因為一時衝動,讓情緒擾亂了心智。

就像心理學上的「踢貓效應」,當我們把不滿的情緒傳遞給身邊的人,就會產生一系列惡性的連鎖反應,到頭來,傷人又傷己。

有位父親的做法,給我們很深的啟發。

一個男孩經常亂發脾氣,父親建議他每生氣一次,就在木欄上釘一顆釘子。

不久後,整塊木頭都被釘滿釘子。

父親又建議男孩,如果有一次不生氣,就拔下一顆釘子。

最後,釘子全部被拔掉,但木頭上的釘子痕跡,卻永遠地留了下來。

事實證明,你負面情緒越深,留下的印記也就會越深,造成的傷害也會留下痕跡。

情緒過度,會將人拖入沼澤地,即使有幸脫離了,身上也會留下泥臭味。

所以,別讓壞情緒肆意滋生,良好的情緒,是走出低谷的運氣,也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有情緒是本能,控制情緒是本事。控制好情緒,才能留住福氣,生活的苦才會回甘。

最好的生活狀態,是減少情緒紛爭

暢銷書作家何權峰曾在書中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知名大學心臟學系主任心臟病發作,經歷過瀕死絕境後,他總結了兩條簡單卻發人深省的生活守則:

守則一,別為芝麻小事耗力氣;

守則二,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這兩條守則,反映了人生在世,情緒決定心態,心態決定生活。

《情緒可控力》一書里寫道:「情緒,不過是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你看見怎樣的環境,就會表現出怎樣的情緒。」

南非心理學家蘇珊,曾是一個情緒波動很大的人。

常常遇到點小事,就情緒爆炸,比如:公寓停電、錯過地鐵、沒被邀請聚會……

甚至偶爾別人在身旁交談,她都會大發雷霆,覺得他們是在故意干擾自己。

漸漸地,她身邊親密的朋友越來越少,工作和生活也變得一團糟。

她很苦惱,尋求導師幫助。

導師了解她的情況後,和她一起分析每次情緒失控的原因。

蘇珊發現,自己在80%的場合中,都不是為某件具體的小事發脾氣,而是對自己身邊糟糕的環境感到不滿。

導師開導她,希望她看到更大的世界,克服過度的情緒敏感。

於是,蘇珊專心研究提升專業水平,遇到問題就想辦法去解決,慢慢地,她發現:不順心的事和人變得越來越少。

如今,已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的她,在演講時分享道:

「我們是情緒的主人。當我們的智慧和內在的感受相調和,所做出的行動與價值觀一致時,我們才能克服情緒,修煉成更好的自己。」

的確,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才不會被情緒左右;減少情緒紛爭,才能讓生活保持最好的狀態。

羅振宇曾說:「我現在的人生里沒有所謂的情緒,只有發生了什麼問題,和怎麼解決問題。」

曾看過一個視頻。

家住鄭州的劉先生因工作需常駐外地,在一個老舊小區租了間房。

一次,他出差後回到租住處,發現門口多了一袋垃圾,他沒往心裡去,出門順手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隨後,因家人生病,加上事業遇阻,他回鄭州待了一周。

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租住處時,發現門口又堆放了垃圾,火氣蹭一下上來。

但他冷靜了一兩分鐘,控制住了情緒,提起垃圾,準備去扔掉。

這時,對門的女士剛好出來,她說:

「我見你長時間不在家,咱們小區人多眼雜,在你家門口放垃圾,免得招賊。」

他連忙道謝,慶幸自己控制住脾氣沒發火,不然冤枉人,少了一個好鄰居。

常言道:「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懂得減少情緒紛爭,理性地駕馭情緒,生活才能變得輕鬆、簡單,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修煉好「虛舟效應」,才能把生活經營好

豆瓣曾有個熱門討論:「人過三十,最該培養哪些能力。」

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控制情緒的能力」。

《莊子·德充符》言:「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一個能控制自己情緒,能止得住胡思亂想的人,才能靜下心,專心致志地做事。

莊子曾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叫士成綺的人,聽說老子具有超然的智慧,於是跋山涉水,登門拜訪他。

結果,到老子家一看,屋內雜亂不堪如同鼠窩,大失所望。

於是罵道:「我聽說你一個大聖人,所以走了幾百里路來見你,誰知,你像老鼠一樣。」

老子聽完,毫無反應。

士成綺感到無趣,轉身走了。

次日,士成綺自覺失禮,來向老子道歉。

老子平靜地說道:「都說我是智慧神聖的人,我的內心和這些名分沒有什麼關係。

而你罵我是牛、是馬、是老鼠,只是稱謂上的,改變不了什麼,我還是我。」

弱者才做情緒的奴隸,強者早已戒掉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生氣解決不了問題反而生事,別太在意,就不會滋生更多負面情緒,不被那10%的煩惱絆住,才能去掌控90%的事情。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心地乾淨、沒有多餘情緒和妄念的人,才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安全感。」

如果我們能有「空船心態」,能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少一些紛爭,少生點閒氣,放大格局,爭議自然也會遠去。

就好比當兩艘船相撞時,如果我們能夠問一句:「你沒事吧?」,對方還會生氣埋怨嗎?

懂得控制情緒,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智慧;修煉好「情緒虛舟心態」,才能把生活經營好,成就自己。

哈佛大學曾通過多年的研究總結,發表了一套邏輯圖。

圖里明確地表明:

當你生氣時,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陷入「生氣—憤怒—報復」的惡性循環。

生活中的情緒失控,就好比汽車剎車失靈,容易造成嚴重事故,只有及時控制、修復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別為小事置氣,別拿別人的行為折磨自己的心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2/180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