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把情緒關在門外(深度好文)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

美劇《小謝爾頓》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小謝爾頓因為在學校受了氣,回家之後對家人耍了小脾氣。

這時候,他的爸爸過來,向他講述了自己這一天遇到的倒霉事:

先是挨了校長的批評,後又被學生家長謾罵,在更衣室勸阻學生打架,還不小心被誤傷到脖子。

最後,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每個人都很辛苦,但不對愛你的人亂發脾氣是最基本的責任。」

深以為然。

家不是情緒的發泄地,而是心靈的避風港,把情緒關在門外,家才會成為幸福的歸處。

01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我們為什麼總是對陌生人客氣,對親愛的人發脾氣?

有一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我們肆無忌憚對親密的人發脾氣,其實是一種很聰明的任性,我們潛意識裡知道對方愛自己。

但是所有的惡語相向都是對愛和親密關係的一種消費,會無形中將家人越推越遠。

微小說《你唯一敢得罪的那個人》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半年來,「我」每天下班都能聽到鄰居男主人的指責,他發火的理由通常是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我沒帶鑰匙,為什么半天才開門?」

「把遙控器給我,天天看韓劇,煩死了。」

直到有一天,敲門聲響過後,出人意料,那個男人沒有質問,而是驚訝地叫道:「媽,你怎麼來了?」

母親出來,把兒子攔在樓道里。

「你怎麼在家一個樣,在外面又一個樣?」

男人苦笑:「在外面,是為了工作。我跟老闆喊,老闆會辭了我;我跟客戶喊,生意就談不成;我挑同事毛病,他們就會說我壞話。沒辦法,只能回家發泄。」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這個男人一樣把在外受的委屈,生的悶氣,通通發泄在家人身上。

但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消耗彼此的感情,在對方心頭留下難以祛除的疤。

聽一位醫生朋友說過一個病例。

一名健壯的男青年,平時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可是開車的時候,他每過一會兒,身體就會向一側抖動一下。

十幾年來,青年多方求醫,卻不見效果。

最後,在心理醫生那裡他找到了病源。

原來,他7歲時,有一天在學校受了欺負,回到家委屈地哭個不停。

不巧的是,那天父親在公司被領導罵了一頓,躁鬱難安,回來見此情景,把手提包往沙發上一扔,面目猙獰地衝上去做了一個要踢他的動作。

雖然沒有真正踢下去,但他卻被嚇得不輕,父親的這個動作,給他留下了一生的陰影。

威廉·貝納德在《哈佛家訓》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認為家人不會介意你的傷害,傷害就像在籬笆上釘釘子一樣,即便把釘子拔出了,還是會留下痕跡的。」

生活中誰都有痛不能說,苦不能言的時候,但這不是你拿起語言的刀子,舉起情緒的垃圾,扔向家人的理由。

02

朋友麗姐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她的丈夫大方和善,孩子彬彬有禮。

去她家做客時,發現她的房門上掛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

進門前,請拋去煩惱;回家時,請帶著微笑。

我好奇地問道:「我也會時常提醒愛人,不要帶著怨氣回家,可是她總是當耳邊風。你用木牌提醒真的有用嗎?」

她笑了笑,解釋說:「我並不是提醒他們,只是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裡看到一張疲憊的臉,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

朋友的話,讓我頗有感觸,家人就像一面鏡子,你進門時的表情,會影響家裡所有人的心情。

古人云:一人向隅,舉座不歡。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少幸福的家庭,缺少的是懂得進門表情管理的人。

曾看過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在一個貧困家庭中,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先是孩子分數不夠,入學需要交高昂的擇校費,後父親下崗,斷了經濟來源。

母子倆沉寂良久,整個家烏雲遍布,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父親卻始終平和鎮定。

因為年邁體衰,父親找工作連連碰壁,然而母親問他情況時,他都笑著答「差不多了。」

後來父親買了輛三輪車,給人拉貨,有一次不慎翻車,車上客人的電冰箱摔壞了,父親伏地痛哭,然而回到家,面對母親的關心,父親卻笑嘻嘻地連說「沒事,沒事。」

最終,一家人靠著那輛三輪車渡過了難關。

孩子也在父親的感染下,發奮學習,考上了名校。

周小鵬曾在一期節目中說道:

「一個家庭幸不幸福,從你進門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因為你進門時的心情,便決定了你家庭的走向。」

把煩惱拋在門外,把溫柔留給家人,生活自然會還你幸福與和諧。

03

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和朋友發生分歧時,你會為了維持關係微笑點頭,可回到家父母的一句嘮叨卻足以讓你大發雷霆;

工作中遇到客戶刁難,你會忍氣吞聲,可回到家妻子一句關心的話卻讓你找到了發泄的理由;

遇到衝突時,即便他人挑戰你的底線,你也會保持自身的修養,可回到家孩子的一聲啼哭卻讓你火冒三丈……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

家,是愛和溫暖的安樂窩,不是壓力與情緒的垃圾場。

真正有教養的人,會把壓力與情緒消化在家門之外。

主持人李靜講過自己創業時的故事。

創業初期,她常常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也沒有,要連軸開會,還要宣傳自己的電視節目;

每天喝酒應酬,在洗手間吐完之後,還要立馬奔赴會議現場。

經驗不足的她,資金也極度缺乏,焦慮和壓力大到難以疏解,她經常一個人放聲大哭。

可每當深夜歸家時,她總會在進門前先站在一棵梧桐樹下休息。

然後對著梧桐樹,傾訴自己這一天的痛苦煩惱,心情舒暢後,她才會愉快地推開家門。

因為在她看來,家是存放幸福與歡樂的淨土,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最幸福的歸處。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懂得尋求方法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而不是把一腔怨氣發泄到最愛自己的人身上。

進門前,把疲憊卸下,把眼淚擦乾,最好的情緒,值得給最親的人。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記載過自己與母親的故事。

自從他生病後,整個人開始變得喜怒無常,時常會對母親發脾氣。

直到母親去世後,他才追悔莫及,後悔當時沒有克制自己的情緒。

他說:「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孩子,千萬不要跟家人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一輩子不長,對家人和顏悅色,才不會空留遺憾。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oneto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9/181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