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順應中期選舉趨勢 美科企討論與中共脫鉤

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不太可能改變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在這種預期下,美國科技公司已放棄美中關係緩和的希望,轉而尋求政府幫助,討論如何「科技脫鉤」。

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和民主黨參議員布魯門索(Richard Blumenthal)周二(10月9日)致信超微電腦執行長查理斯‧梁(Charles Liang),要求該公司提供關於中共植入間諜晶片的更多信息。圖為美國國會大廈。

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不太可能改變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共和黨贏得眾議院,會迫使拜登政府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在這種預期下,美國科技公司已放棄美中關係緩和的希望,轉而尋求政府幫助,討論如何「科技脫鉤」。

共和黨將推動更加嚴厲的對華政策

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數據,在本屆美國國會上,立法者已經提出了400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或決議,幾乎所有法案都將中國(中共)視為競爭對手或敵手。

根據追蹤國會活動的華盛頓網站GovTrack的數據,在已提出的法案中,超過120項法案獲得了兩黨共同提案權。

南華早報》報導,堪薩斯大學的傑克‧張(Jack Zhang)指出,中國(中共)已經成為「一個兩黨的問題,以至於候選人不論其背景或專業知識如何,都在評論這個問題」。

雖然兩黨都升級了對中共的言論,但與民主黨相比,共和黨的聲音更大。根據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中國數據實驗室匯聚的2019年和2020年信息顯示,共和黨人在推特上發布有關中國(中共)的言論,比民主黨要多得多。

一些民主黨人擔心,對抗性的言論可能會激起好戰情緒和種族主義,並試圖用柔和的語言為其政策辯護,不把中共作為敵人,而是作為一個「競爭對手」。

共和黨在提出與中國(中共)有關立法方面也更加積極,在本屆國會任期內,提出的法案數量是民主黨的兩倍以上。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對《南華早報》表示,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勝利,將轉化為「更加響亮、更加積極地推動更加嚴厲的對華政策」。她補充說,與此同時,如果民主黨保住了參議院,可能會受到觀念上的影響,因為他們擔心在中國(中共)問題上顯得軟弱。

共和黨對華鷹派料將連任

與此同時,國會中的對中共強硬派正在準備重返下一屆國會,繼續對中共施壓。

根據民調數據網站FiveThirtyEight,長期批評中共的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盧比奧,贏得連任機會達93%。僅在本屆國會任期內,盧比奧就至少提出了28項與中共有關的立法。

其他積極參與對華政策的現任參議員的競選,包括馬里蘭州的民主黨人克里斯‧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和印第安納州的共和黨人托德‧楊(Todd Young),根據FiveThirtyEight的最新預測,兩人都被看好會獲勝。

還有一些在中國問題上直言不諱的參議員,如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人約翰‧科寧(John Cornyn)、阿肯色州的共和黨人湯姆‧科頓(Tom Cotton)和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人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都不需要競選連任。

2018年8月,約翰‧科寧敦促川普川普)政府根據《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對在新疆侵犯維吾爾族人權的中共官員實施制裁。今年9月,約翰‧科寧和參議員盧比奧一起,致函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對長江存儲構成的威脅發出警告。

2021年2月,湯姆‧科頓撰寫一份《定向經濟脫鉤與長期的經濟戰》,被稱為「反映兩黨對美中未來經濟關係的共識日益增強」。

領導參議院共和黨籌款工作的斯科特,一直主張美國企業與中共完全脫鉤。

此外,印第安納州共和黨人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和德克薩斯州共和黨人麥可‧麥考爾(Michael McCaul)等有影響力的眾議院現任議員,都有機會連任。

麥考爾在2020年主持了國會「中國問題工作組」的報告,該報告除了強調國家安全和供應鏈問題外,還強調了與中共的意識形態和技術競爭。

班克斯曾在「中國工作組」任職,稱自己是「國會中最多產的中共批評家」,並擔任眾議院最大的保守派核心小組——共和黨研究委員會的主席。

在爭奪影響力的過程中,兩黨在中期選舉中的對華言論,可能會促成立法。

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和安柏‧維喬斯基(Amber Wichowsky)根據2010年中期選舉數據進行的研究發現,在政治上抨擊對手中國(中共)政策的挑戰者,更有可能成為與中國(中共)有關立法的共同提案人。被批評對中國(中共)態度軟弱的現任者,在連任後對中國(中共)會採取更強硬立場。

美科技公司正在為進一步與中共脫鉤做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科技行業大多放棄了美中關係U形回歸的希望,正在尋求政府的支持,這可能有助於減輕他們的脫鉤代價。

「現在,坦率地說,我們幾乎所有的科技客戶都有一個策略,那就是試圖找到一種積極與中國(中共)脫鉤的方法。」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的全球技術和雲服務實踐負責人大衛‧克勞福德(David Crawford)說。

對於中國的科技公司來說,中期選舉的結果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我沒有太關注美國的中期選舉,因為結果對我們來說幾乎不重要。」一位中國人工智慧公司高管告訴《日經亞洲》,這位高管表示,無論如何,「都會有更多、更嚴厲的中國政策」。

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不斷惡化的經濟環境,給科技行業帶來了沉重打擊,許多公司正在尋求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的援助。

克勞福德說:「從監管和立法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當(科技)公司經歷這種轉型,試圖尋求公平和穩定的貿易環境,尋找替代地點,無論是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中歐地區等,(政府的)支持對於技術部門來說,確實非常重要。」

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在拜登總統任期剩餘兩年裡,共和黨可能獲得對兩個立法機構的控制權,這意味著拜登政府的一些政策可能更難在國會通過。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重建美國國內供應鏈或與中共競爭的立法,特別是在先進技術方面的,可能會得到共和黨的支持。

業內人士和分析師表示,晶片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一個主戰場,無論誰贏得中期選舉,都是一個期待政府提供更多支持的領域。

「一些國內激勵措施,如《晶片法案》,可能會增加」,Brandes Investment Partners的投資總監弗瑞德柏格(Brent Fredberg)說,「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一種普遍做法,你需要有競爭力。」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03/182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