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抄手有湯,如龍得水!成都著名小吃龍抄手的家常做法

常言道:「吃在中國,味在四川」,而在四川流行的卻是「食在四川,味在成都」。在成都,經由川菜結合其他菜系又發展出很多風味迥異的菜式來適應挑剔又樂於享受生活的成都人,這些是美食和美食習慣共同交織構成了成都獨特的飲食文化。尤其成都的小吃聞名遐邇,不僅名目眾多,而且每一樣都特色鮮明。老成都們一定記得五六十年代繁華的春熙路上各種歷史底蘊濃厚的老館子,每每想起,便覺得那些熟悉的味道都一同被喚醒。說到這兒,不得不提的就是成都小吃中名列前茅的——龍抄手。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60餘年的歷史了。龍抄手的得名並非老闆姓龍,而是當初三個夥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還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可以預示事業代代相傳,永遠不衰,獲得大家的贊同。抄手有湯,如龍得水,更是相得益彰。於是,龍抄手便誕生了。

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麵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擀製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肉餡細嫩滑爽,香醇可口。龍抄手的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的肉,經猛燉慢煨而成。原湯又白、又濃、又香。當時成都賣抄手的較多,為了提高抄手質量,打開市場,張光武在抄手的製作中,吸取前人的製作經驗:湯要清,餡要細,皮要薄。於是在和面時,加入適當的雞蛋液,使麵皮具有韌性。調味上變化不同的調料,清湯、紅油、海味、燉雞、酸辣等多種味型。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後來,餛飩流傳到北京,就有了「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在四川,由於它的樣子頗似人們在冬季為避寒將兩手抄在懷中的形象,所以餛飩又被這裡的人們稱作了「抄手」。

主料:豬肉200g、麵粉150g

輔料:植物油適量、紫菜適量、蝦皮適量、鹽焗粉適量、蔥20g、姜5g、花椒15粒、胡椒粉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

製作步驟:

1、將肥三瘦七比例的豬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細成泥,加入鹽、醬油、香油攪打(覺得肉餡乾的話,可以邊攪拌邊加入些清水),上勁後放入蔥末,攪成干糊狀,拌勻,製成餡料備用。

2、把麵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鹽少許,磕入雞蛋1個,再加清水調勻,揉和成麵團,面不要太軟。面和成麵團後餳20分鐘。

3、餳好後,擀成薄薄的片。再用擀麵杖擀成紙一樣薄的面片。

4、折好後切四指見方的方形的抄手皮備用。

5、取一張抄手皮,在面片中放入適量的餡料。

6、對角折成三角形。

7、再把左右角向中間疊起粘合在一起,成成長菱形抄手坯。

8、鍋中燒開水,下入抄手煮。

9、然後將其煮熟,火候要恰到好處才可以。(注意注意:不要煮久,易爆)

10、大碗中放入紫菜、蝦皮、幾滴香油、適量鹽、胡椒粉、幾滴美極鮮醬油,放入煮好的抄手,淋上煮抄手的湯即可。

湯底的種類很多,只要敢於製作、勇於創新各湯底都可以,比如大家試下韭香雞湯,墨魚雞湯。如過你閒麻煩做一款番茄蛋花的湯底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喜歡一切皆是美味。現介紹幾款湯底:

原湯製作:雞骨架3斤、豬皮1斤、棒子骨一根,清水12斤大火燒開小火煨制4個小時。

濃湯抄手:碗內盛入原湯加精鹽、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蔥花兌製成湯,再放入煮熟的抄手即成。特點、香味醇厚、湯色潔白。

麻辣抄手:碗內盛入原湯放入辣椒油、黃豆醬油、蒜泥、蔥花、花椒粉、味精、鹽兌成麻辣湯汁,再放入煮熟的抄手即成。特點:麻辣鮮香、湯色紅亮。

干拌抄手:煮熟的抄手瀝乾水分放入碗中,再加入辣椒油、複製醬油、蒜泥、味精、芝麻醬拌勻即成。特點:香辣味醇,滑嫩回甜。

製作技巧:

1、為什麼缺乏細嫩感?這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皮擀制太厚缺乏柔和感:二是餡心中的豬肉剁得不夠茸,肉質過於粗糙,或肉的筋膜未去盡的原因;三是餡心中清水加得太少,攪拌也不夠充分,使餡心中水分含量少,肉質太密;四是餡心包得不夠飽滿,上下皮發生粘連現象,使麵皮不易煮熟、煮軟。注意以上四點,便可避免上述問題。

2、抄手為什麼會爆心?首先是因為水不寬,致使在煮製過程中抄手彼此碰撞、摩擦機會過多,破皮爆心。二是由於火太旺,水沸過猛,將抄手皮沖爛至使爆心。當然包的時候,麵皮之間粘接不牢也會產生這種情況。所以要防止爆心,就要粘牢、水寬、防止沸騰過猛。

3、湯中有浮物?往往一些抄手店不注意制湯,湯中浮物多,給予顧客的感官印象不好。制湯時,應用蛋清加水攪勻,分次滴入湯中,網住雜物,然後除去,"湯貴清色,餡貴細嫩"古人早已總結,不可忽視。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莫子的美食課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30/186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