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孫立平:春節期間幾篇還值得一讀的文章

作者:

 

春節期間,偏居一隅。且因未陽,一直處在防疫狀態,既不會客,也不出去吃飯,無聊之中,文章就多寫了幾篇。過了初五,過年就算告一段落,懷著回顧的心態,將這期間自認為還值得一讀的幾篇文章整理一下。於自己,算是敝帚自珍,於各位網友,查找閱讀也方便一些。錯過者,可以點擊題目閱讀原文。

孫立平:該如何看待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這是這些年中國社會的底色,也是中國這些年很多事情的謎底。無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支撐了中國這片天的,就是這個東西。但一個社會不可能永遠處在草莽時代。問題是,我們如何從一個草莽的時代進入一個常規化的時代?我們如何在規範野蠻的同時,保持我們這個社會的活力?

意識到這兩點可能是很重要的。第一,我們終歸要告別野蠻生長的時代,但這個告別可能需要一個逐步的過程。我們如何在規範的同時又能保護社會的活力?第二,在當今的時代,能夠規範野蠻的是什麼?方式可能不止一種,但唯一真正的出路,只能是文明,是法治。否則,規範野蠻的可能比被規範的還要野蠻,破除壟斷的可能比需要破除的還要壟斷。歷史不斷這樣提醒我們。

孫立平:風急浪險,關鍵取決於你的見識:在一個場合談見識

聰明主要是在智力的含義上,在這方面人與人確實是有差別的。智慧則更多是後天修煉的結果,比聰明要更勝一籌。所以有人說,聰明的人不吃虧,有智慧的人則不在乎小的得失。而見識,我將其看作是對自己所處的更大情境的判斷和選擇,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遠見卓識吧。

實際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不乏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但見識可以決定你在整體上把聰明和智慧用在什麼地方。就個人來說,我們能看到一個人很聰明,但把這種聰明用在了歪門邪道上。這就是見識的問題。有人說過一句話:決定一個文明能走多遠的,是看待世界的認知模式。這句話很值得深思。

孫立平:春天的期許:正常、正常、還是正常

春天到了,我們最卑微的期許,就是能有一個正常的生活:上街散步不用戴口罩,進入工作場所、商場、飯館不用掃碼;坐飛機、坐火車不用核酸;從外地回家不用向社區報備;安排自己的行程不用擔心不可預測的變化而被流滯在外地,有家能隨便回;到了冬天不用和死神搶奪老人,春節能過一個踏實的年。元旦的時候,很多人在朋友圈表達的期望,就是活著。現在期望得稍微奢侈一點:不但活著,還能正常地活著。

再奢侈一點,不但能正常地活著,我們還需要正常的情感、正常的思維。這一波的疫情爆發過後,眼前的世界有點寂靜。平時那種義憤填膺的爭吵已經少了許多。很多人不再逞口舌之快。一位朋友說,原來在家裡也會因為一些觀點不和,吵得面紅耳赤,但現在互相關照,其樂融融。一夜之間,人們好像多了許多共識,多了許多理解,多了許多人倫。但願這會成為常態。

孫立平:2023:返璞歸真與最大公約數

人在絕境中是共通的,在苦難中,人的共性會開始體現出來。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你這種觀點也好,你那種觀點也好,病毒是不認這個的。面對病毒,人類是一個共同體。在這樣的時候,很多平時理直氣壯的東西都顯得荒誕可笑:在人與人之間製造怨恨和對立有什麼意思?用自己掌握的那點強力使別人屈服你有什麼好玩的?在能活著的時候大家好好過日子不是挺好的嗎?

平日裡,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泡沫,有很多浮華。我們經常為這些泡沫而興奮,為這些浮華而忘情。但在這場疫情中,我們開始明白,沒有多少錢的雞蛋和牛奶,價格不算便宜但也說不上昂貴的肉,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支撐我們生命的是這些,而不是那些泡沫和浮華。

孫立平:生育:終究是個哲學問題

人們為什麼不生?種種或深或淺的分析;怎麼才能讓人們生?種種基本不可行或完全沒意義的建議。經濟社會因素,有的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基本都是言不及義。是因為錢少?王思聰到現在未婚未育;是因為房價高?那鶴崗人多生了嗎?生活不輕鬆?北歐的生育率為什麼也很低。

生育這個題,太難了。難到什麼程度?難到李光耀這位睿智老人在臨終前也絕望地說:新加坡人口問題,我解決不了。為什麼難到這個程度?我想了半天,最後的答案是,這是個哲學問題,因為這涉及的是意義與價值。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微信號孫立平社會觀察2023-01-26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30/186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