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蔡明芳:亞洲替代供應鏈發酵 中國經濟不會比去年好過

作者:

在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表現不如預期的情況下,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普遍被許多經濟預測機構看好,美商花旗銀行(Citi)與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預測為5.7%;滙豐集團(HSBC)、摩根大通(JPMorgan)預測為5.6%,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相較前面預測機構樂觀,其預估中國今年經濟成長可達5.8%。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測則為5.2%,且其並不看好中國中長期的經濟成長。

雖然許多經濟預測機構看好中國的經濟成長,但其理由多為疫情封控解除後的內需復甦、房地產市場逐步獲得控制以及中國去年經濟成長率較低等因素。然而,上述的理由是否真能促進中國經濟成長,仍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

中共官方對今年經濟的「預估值」不如去年

就中共官方對於自身經濟的評估而言,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本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所公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的目標為5%左右,較去年的預估值5.5%為低。在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僅達到3%的情況下,若中國真的看好自身的經濟成長,其官方的預估應該很容易超過5.5%,而非低於5.5%,這也顯示多數外資機構對於中國經濟的預估恐過度樂觀。

此外,李克強也特別強調在「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共建一帶一路紮實推進」與包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及經商環境改善等面向的「改革開放持續深化」與「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等重點工作項目。

亞洲替代供應鏈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會持續擴大

上述中國經濟重點工作項目雖已延續多年,但是,中國的經商環境與經濟結構調整在面對中國政府的嚴格封控與美國推動的供應鏈重組與供應鏈分散的趨勢下,中國的經商環境已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美國對於中國科技出口管制趨嚴,使得中國在經濟結構的改變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當一個國家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受到技術來源國的高度管制時,該國無論要以新的技術來改變經濟結構或更新資本設備來發展新的經濟模式,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今年二月再次指出,包括台灣在內的14個國家共同構成的亞洲替代供應鏈「Altasia」(alternative Asian supply chain),也再次說明中國所面對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的壓力,除了面對勞動力多或平均薪資較中國低的印度與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各國的競爭外,美、日、歐等國除了對於先進技術的管制趨嚴,也推出不同的政策吸引廠商回國設廠。

換句話說,中國面臨的供應鏈移轉是全面性的,即使中國經濟結構未主動調整,在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也必須被調整。由於中國過去即是因為居於世界工廠的地位而保有高速的經濟成長,此一地位也會因供應鏈重組而消失,基於此一因素,認為中國經濟可以超過5.5%的預測並不合理。

民主國家對於中國政府與廠商的戒心不利中國經濟發展

除了供應鏈的重組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外,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在上月底的首場公聽會,也特別提醒美國民眾與企業,中國政府對美國經濟、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例如,近期包含美國白宮已下令聯邦機構設備卸載和禁止抖音(TikTok),歐洲議會也決議禁止使用中國TikTok。由美歐等國對於中國企業的決策可知,中國與美國或歐盟國家任何形式的官方會面,應無法改變中國持續滑落的國際形象與地位了,在此情況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程度也必然會再次降低,這對中國的經濟也會是一大傷害。

最後,自去年以來,在美國升息與全球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參與國已陸續面臨國家破產或債務違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對於中國留給非洲國家的債務陷阱提出警告,美國南方司令部(USSOUTHCOM)司令Laura Richardson近期也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認為中國在中南美洲國家的貨櫃與礦產的投資以及在這些國家進行低價搶標的行為可能威脅美國安全。當美國持續關注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與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所帶來的債務陷阱與掠奪性投資時,中國對外擴張經濟實力的能力也會受限,這也是中國經濟難以再持續成長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16/1877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