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不僅要看到「邢小穎們」的勵志成分,更要看到職業教育涌動大潮下,更多人通過習得一門傍身之技,實現了向上流動。
▲邢小穎正在上課。截圖來自社交媒體
高職畢業生能不能在清華當老師?陝西姑娘邢小穎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央視新聞報導,邢小穎高職畢業後,以專業排名第一的成績,在清華大學擔任實踐教學指導老師。今年29歲的她,已在清華任教9年。此前,她的講課視頻在網上播放量過億。火出圈的她,引來更多關注,有人讚嘆她「太優秀」,也有人質疑:「高職生教清華學生,你真的行嗎?」
邢小穎到底行不行,這事不是簡單貼學歷標籤就能論定的,臉譜化的「勵志敘事」也很難概括其成長成才的全貌。邢小穎符不符合清華任教的標準,能否勝任這份工作,有話語權的恐怕只能是清華大學。
不可否認,當「高職生」的出身與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放在一起,確實會產生一種不小的落差。公眾的莫名驚詫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有必要釐清的是,邢小穎在清華大學任教,並非我們以往認知中的全職教師。這一類崗位的全稱叫「實踐教學指導老師」或「實訓教師」,他們並非正式編制,而是實行合同聘任制,在福利待遇、職稱評定上也與全職教師不一樣,但也不能就此否認她們是清華教職工的事實。
清華對這類教師設置的招聘條件,也為邢小穎們進入清華打開了大門。2021年,邢小穎所在的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官網曾就「電子創新實驗教學專員」一職發布招聘公告,其任職條件提及「取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實驗技能與研究方法」等內容。
綜合來看,這個崗位面向的就是一些成熟有經驗的職業技能人才。邢小穎「鑄造指導教師」的崗位與之類似,大概也是秉持類似的標準。其正是靠紮實的技能與踏實的工作態度,得以留在清華。
之所以用不短的篇幅為邢小穎做一番「澄清」,並不是為了反駁網友的「莫名驚詫」,而是意在通過提供一些「背景知識」,告訴大眾職業教育本身就有其固有的成才通道,一流院校也正在為這類人才提供施展拳腳的舞台。
邢小穎的成才之路也不是孤例。光是在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就有不少如她一樣出身的職業技能人才。
在產業界,近年來更是有不少年輕人在國際技能大賽上大放異彩,譬如前段時間的寧波「00後」小伙蔣昕樺,在國際大賽上獲得重型車輛維修項目金牌,實現中國「0」的突破;再往前,還有高職畢業生靠「刮膩子」「做木工」斬獲世界冠軍……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這些經歷,無非再一次說明了那個最樸素的道理:術業有專攻,只要專精一門,不論是「擰螺絲」還是「刮膩子」,同樣可以人生出彩,成就不凡。
邢小穎的職業教育經歷,也印證著作家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個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邢小穎在鑄造專業所下的功夫,遠遠超過了一萬個小時。所謂「成功」,的確不是天賜的,而是需要個人日拱一卒的努力與堅持。
當然,「邢小穎們」的成功,也離不開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宏觀背景。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推動未來中國職業教育改革、促進職業教育成才繪就了整體藍圖;2022年4月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更是明確提出,相對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這就從法律意義上為改變職業教育現狀提供了依據與遵循。
當高職生卸下「低人一等」的心理包袱,看到充滿希望的未來,他們自然願意投身職業教育這條道路,找到一生之所長。輿論不僅要看到「邢小穎們」的勵志成分,更要看到職業教育涌動大潮之下,更多人通過習得一門傍身之技,實現了向上流動,創造了不凡價值。這也是一個多元社會的基本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