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項涉28萬人新研究:疼痛部位每增加1個,心梗風險高12%

醫學上,一般將疼痛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疼痛容易找到原發病因,比如崴腳帶來的疼痛就是急性的,而有少部分慢性疼痛找不到病因。目前臨床上將持續1個月甚至3個月以上的疼痛認定為慢性疼痛。生活中,大部分人面對這種慢性折磨,寧願忍著也不願就醫治療。近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長期忍痛不治會「傷透」心腦血管。

研究共納入28萬多名無心梗或中風的成年人,平均年齡56.3歲,研究人員收集了他們臀部、膝蓋、背部、頸肩部或全身疼痛的數據。經過11.9年隨訪發現,24%的受試者報告至少有2個部位疼痛,且疼痛部位越多,心梗和中風風險越高。具體說,疼痛部位每增加1個,心梗和中風風險分別增加12%和6%;與全身無疼痛者相比,有2個、3個、4個部位及全身疼痛的人,心梗風險分別增加26%、34%、70%和65%;有4個部位及全身疼痛的人,中風風險分別增加28%和44%。研究人員強調,新研究提示,評估個人心梗、中風風險時,應考慮疼痛病史,而疼痛治療和管理可能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劉健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慢性疼痛之所以會損傷心腦血管,與多方面因素有關。第一,慢性疼痛和心腦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交感神經興奮、腸道菌群改變、炎症和遺傳等,這些因素會同時觸發慢性疼痛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開關」。第二,慢性疼痛患者長期服用非甾體類鎮痛藥,這類藥物容易影響血管內皮調節能力,易導致血栓形成,而且可能影響腎臟調節功能,造成機體水鈉瀦留,加重心臟負荷,使中風風險大增。第三,疼痛可能刺激機體釋放大量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質,引起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和心律失常。第四,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還會對機體的凝血功能產生影響,比如增強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纖維蛋白溶解能力,使機體處於高凝狀態,從而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第五,長期受慢性疼痛折磨的人,更容易出現入睡困難、睡眠易醒、淺睡眠增多、深睡眠減少、睡眠質量差等諸多睡眠問題。夜間睡不好還直接影響白天的情緒和狀態,長此以往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第六,慢性疼痛患者常合併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等,這些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劉健強調:「面對疼痛,大家既不能一味地忍痛不治,更不能隨意服用止痛藥,以免掩蓋原發病。」建議儘快到醫院疼痛科或相關科室就診,詳細準確地向醫生描述疼痛信息,比如哪裡疼,是否還有其他部位疼痛,是什麼樣的疼痛感,多長時間疼一次,疼痛程度如何,什麼時候開始疼,可能由什麼原因引起?醫生通過以上信息,能初步判斷病因,開具相關檢查和治療建議。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如果出現胸部疼痛、有壓榨感的同時,還存在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喉嚨發緊、下巴疼、乏力、胃部不適等伴隨症狀,或者突然出現口眼歪斜、一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視力模糊等症狀,很可能是心梗、中風的發作跡象,患者或身邊人一定要儘快撥打120,安靜等待專業人員救援,切忌自行開車前往醫院。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01/190884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