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中國的經濟動能欠佳,這也被解釋為中方對布林肯來訪持正面態度的原因之一。(Getty Images)
華爾街日報19日報導,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5分鐘,雖無重大突破,但雙方都同意阻止關係惡化,中國的一大動機是經濟欠佳,也期盼在11月美國主辦亞太高峰會上,舉行盛大的拜習會。
前國務院官員、現任亞洲學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羅素(Daniel Russel)說,雙方顯然運用這次會談穩住了嚴重下滑的關係,「同時也各自展現捍衛國家安全、經濟及內核利益的決心。」
布林肯連續兩天和中國高層會談後,雙方同意多辦幾場類似高層官員會談,至於具體共識,只有增加互航班次,和打擊中國制芬太尼流入美國毒品市場等。
雙方「嚴重分歧」議題如美國支持台灣、限制高科技輸出、中俄親密關係等,雙方仍尖銳對立;布林肯說,他向中方提到,華府關切中國在古巴的對美間諜活動;美國希望恢復軍方溝通管道,以免在台灣周遭發生誤判,中方沒興趣。
他會見習近平後,告訴記者,「進展不容易,需要時間。」經過幾個月的關係冰凍,拜登政府只期待能有溝通機會,不讓分歧、對立演變為直接衝突。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願意和美國高層來往的一大動機,是藉此穩住日益下滑的經濟;報導同時引述中、美官員說,中國希望美國11月在舊金山舉辦亞太峰會期間,能辦場盛大隆重的拜習會。針對這問題,到加州拜票的拜登說,「我們正在往這條路上前進(We're on the right trail here)。」
11月拜習會要辦成,中國外長秦剛可能之前就會回訪美國,磋商有關細節。布林肯已邀請秦剛訪美。
東吳大學國際關係專家高志凱(Victor Gao)說,布林肯訪中是「往正確方向肯定的一步」,可降低美中關係緊張,兼具管理風險之效;他也說,布林肯會見習近平更顯示兩國領導人很認真看待年底前面對面會談,若拜習會開得成,說不定可以「重新設置兩國關係的總方向。」
中國官員也對布林肯訪中持肯定的看法,說此行讓雙方在關係緊張之際,有機會「維持外交平衡」,讓雙方都能「精準有效地」表達各自的觀點。
疫情後,中國的經濟動能欠佳,這也被解釋為中方對布林肯來訪持正面態度的原因之一。(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