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就是窮人的話,如果折騰對了,就能成富人。折騰不對,大不了還是窮人。如果不折騰,一輩子都是窮人。
誠然,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若是不折騰,那就是原地踏步走,或者是「不進則退」。要是折騰起來,起碼還有改變的希望。
家的生命比個人的生命更長,好的家庭是源遠流長的。唯有奮鬥不止,才能生生不息。
觀察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家庭走上坡路的徵兆,就是「折騰」。
01
不折騰的家庭,在安逸中下坡。
哲學家莊子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宋國有一戶人家,以漂洗布匹為生。
冬天的水很冷,導致家人都生了凍瘡。為了更好地謀生,這戶人家經過多年的琢磨,製造了防止凍傷的藥。
按照家庭的規矩,這種藥,是不能外傳的。相當於是祖傳秘方。
有一個商人知道這個情況後,來到宋國,願意以白金的價格,買走藥方。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一家人見到如此多的錢,就動心了。畢竟,靠漂洗的工作,可能百年都賺不到這樣多的錢。
商人拿到藥方,來到了吳國。
吳國和越國正在打仗,並且時間就是冬天。很多士兵,經受不住冷風,手腳凍傷了,失去戰鬥力。
商人果斷把藥方獻給吳王。
吳王拿著藥方,如獲至寶,封給這個商人一大片土地,令其做了王侯。
顯然,宋國這戶人家,因為發明了藥膏,讓漂洗的工作,變得很順暢,也增加了財富,可惜他們沒有繼續折騰,導致家庭慢慢往後退了。
最可悲的是,這戶人家把發大財的機會,送給了商人。他們和真正的成功,就差那麼一點點了。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家庭,他們「小富即安」,或者一直窮困,但是滿足於溫飽。
不折騰的家庭,就像是一灘水,停留在某個低洼處。久而久之,水會發臭,也會蒸發,最後失去一切。
比方說,農村的父母,不願意賺很多錢,供養孩子讀書,就讓孩子讀完初中,直接去打工。孩子沒有什麼文化,只能在底層生活,賺不到什麼錢。然後,孩子的孩子,也只能讀完初中,就去打工。
省去了對學業的折騰,連續幾代人,都沒有辦法翻身。
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不折騰的生活,其實是沒有憂患意識,不會預測未來的兇險。一旦遇到兇險的情況,就措手不及了。就算社會很和諧,沒有兇險,也會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在沉默中消亡。
02
主動折騰的家庭,相當成功。
蓋爾曼,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是父親卻非常苛刻地要求他學習英語,並且要口語非常標準。
在他上學的時候,能頻繁跳級。十四歲就學完了高中課程,申請了耶魯大學的學位。
在大學裡,他選擇了物理學,還小有名氣。畢業後,做了一個教師。
若是按照常人的邏輯,一輩子做教師,也沒有什麼不好。可是他二十二歲,選擇了去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
針對物理學,他琢磨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對別人提出的假說,非常感興趣,並且逐一去論證。
獲得了多項大獎之後,他也沒有讓自己輕鬆起來,而是和另一個物理學家費曼,互相較勁。他還四處奔走,宣傳保護動物的理論。
人們如此評價他:「蓋爾曼在撰文說明宇宙線粒子行為似乎違反了物理學定律時,援引了弗蘭西斯·培根的名言:『沒有任何極致之美,在其結構中不會呈現任何奇異性』。」
家裡的每一個人都折騰起來,只要方向沒有錯,那就會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局面。
其一,父母愛折騰,擴大格局。
父母重視教育,為子女確定遠大的目標,那么子女從小就不會迷茫,能夠思考,什麼是詩和遠方。
在教育子女的時候,父母還帶頭學習,為子女的成才,創造更多的條件。
即便是農村的父母,也要有「飛出山窩變鳳凰」的夢。就算一輩子在農村,也要有事業心,給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其二,兒女愛折騰,推陳出新。
接過父母的接力棒,兒女的人生如何走遠,需要自己思考和行走。
很多年輕人,從小被父母鼓勵「要讀書」。可是走出大學,就開始迷茫了,或者找一份還算穩定的工作,就再也不願意走動了。這樣的人生,註定會很普通,也蘊含著「懶惰的危機」。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樣的道理告訴我們,延續父母的格局,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持續放大格局,和新時代一起進步。
其三,齊心挑戰困難,不斷攀高。
折騰的過程中,誰都有難處。但是一家人一起扛,解決難題的方法多了,迎難而上的力量大了。
所有的折騰,都不是單打獨鬥的,而是群策群力的。
03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一個好端端的家庭,怎麼能夠不運動呢?一扇家門,怎麼能不開關呢?
阻礙家庭抵達幸福彼岸的,不是窮困,而是家庭太安逸了,偷懶的人太多了。
別害怕,經歷了多次折騰之後,總會在某個地方出頭,這就是勝利的曙光。
當我們都很累的時候,也可以停下來休息,養精蓄銳之後,繼續折騰。
別羨慕別人有家業,其實你的家庭也可以做到。
記住,地不鋤要長草,家不動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