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出國注意!「2要1不」戰勝時差 科學證實有效

出國往東或往西跨越好幾個時區,如何儘速克服時差?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出國行程期間早起享用豐盛早餐、初來乍到那幾天多曬曬太陽均有助抵擋時差,另要避免太晚進食,若非吃宵夜不可,千萬別吃太多,否則會影響生理時鐘運作。

出國橫跨多個時區會產生不易克服的時差反應。如何儘速調整時差成了差旅品質重要關鍵。(示意圖/Shutterstock)

出國往東或往西跨越好幾個時區,如何儘速克服時差?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出國行程期間早起享用豐盛早餐、初來乍到那幾天多曬曬太陽均有助抵擋時差,另要避免太晚進食,若非吃宵夜不可,千萬別吃太多,否則會影響生理時鐘運作。

綜合英國《電訊報》、《每日郵報》5日報導,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新墨西哥州聖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合作研探光線、食物對於人體晝夜節律(生理時鐘)的作用。研究成果5日發表於《混沌》(Chaos)期刊。

人體內生理時鐘不只一個,例如腦部以日光為依歸,器官根據進餐時間自我調校,睡眠周期受黑暗與降溫影響。生理時鐘產生偏差時,人就會出現疲倦、呆滯、噁心、便秘、腹瀉、情緒不佳等症狀,這代表身體各部位正在努力自我調整以跟上新的日夜模式。

時差造成的生理反應多樣,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噁心想吐、拉肚子、便秘、情緒多變等情況都在列。

研究論文作者、西北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黃宜棟(Yitong Huang,音譯)說:「到達新的時區後起個大早,吃一頓豐盛的餐食,有助於克服時差。要避免用餐時間不斷變動與夜間進食,否則會引起作息失調。」

兩校研究團隊開發了數學模型,分別測量光線與食物對於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影響。團隊發現,接觸更多光線(例如戶外活動)會讓時差問題縮小,清早進食讓身體適應新時區的成效更佳。

到達目的地之後起個大早,享用豐盛的早餐,有助於儘速調整時差。(示意圖/Shutterstock)

研究提及,吃宵夜會導致晝夜節律更亂,夜間進食會引發肝臟發炎情形,這與肝炎、非酒精脂肪肝這類肝臟疾病有關。某些食物富含可藉由保持水分以減緩疲勞症狀的營養素。例如西瓜所含水分高達92%,可有效對抗脫水。杏仁、腰果等堅果類富含鎂,有助調節電解質與礦物質,向全身輸送水分。此外,隨著年齡增長,生理時鐘對於光線敏感度會降低,體內各時鐘彼此互動能力也會變差,這代表年長者會需要更長的時間從時差之中恢復。

研究團隊接下來想研究如何從一開始就能預防時差反應發生,並且讓體內各個生理時鐘更加同步運作。

此前有研究指,生理時鐘混亂會讓心臟病、中風機率增加逾40%。人體約6%基因與生理時鐘或晝夜節律有直接關聯,睡眠模式違常時,這些基因高達97%不同步;白天睡覺的人,體內某些負責保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基因並不會啟動。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06/195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