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為什麼陪孩子寫作業,總忍不住發脾氣?原因被很多人忽略

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做一個溫柔的媽媽,即使孩子哭鬧、搞破壞,都能夠容忍,耐心安撫,直到孩子安靜下來。

但是等孩子上了小學,媽媽就像變了一個人,突然變得愛發脾氣。孩子寫不好字、背不過課課文、聽不懂講解、上學磨蹭拖拉、被老師投訴等等,不管是小情大事,都會引發一場親子戰爭。家裡真的是雞飛狗跳時常有之,不是誇張開玩笑。

我們時常聽到遠處的居民樓里,傳來訓斥孩子的聲音,也時常看到,有媽媽因為和孩子慪氣,而出現嚴重身體不適,緊急就醫。

作為旁觀者,我們一定覺得沒必要大動干戈,指責那個媽媽怎麼就不能忍一忍。

但是,當自己也成為學生家長,才發現,自己也成了當初不理解的樣子。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後,卻又深感內疚,擔心影響孩子心理,焦慮感又平添了幾分。

我們對外訴說的時候,總是會數落孩子:孩子怎麼這麼氣人?孩子怎麼總是做不好?孩子怎麼就是不聽話?

把矛頭都指向了孩子,好像孩子是自己發脾氣的直接根源。實際上,孩子只是背鍋俠,是導火線。發脾氣,不是因為孩子,而是對自己的憤怒,真正的原因被很多人忽略了。

《有邊界感的媽媽,不用督促的孩子》中說,你積攢了太多不快樂,承擔了很多壓力,耗費了太多的耐心,你已經無力接納孩子的情緒了。記得在支持孩子前,先照顧好自己。

身體狀態會影響情緒:

科學家利用腦成像的研究方法發現,睡眠剝奪後,有的人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自己覺察一下,是不是睡眠不夠充足。每天要陪孩子寫作業、照顧孩子睡覺、早起給孩子做飯、還要工作和做家務,只能犧牲休息時間,導致睡眠不足。

研究發現,身體的病痛和抑鬱、焦慮等情緒密切關聯。

別不服輸,到了一定的年齡,身體狀況開始下滑。我深有感觸,40歲後,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怕冷,先是小腿疼痛、後是膝蓋疼痛,確實導致情緒不佳。

工作好壞和情緒緊密連接:

有調查發現,超七成職場人的工作業績與情緒成正比。業績好的人情緒舒暢,業績差的人鬱鬱寡歡。

有很多人因為工作不順,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有的自暴自棄,有的把憤怒發泄到了別人的身上。

需要自查,在可以隨心所欲購物的時候,心情是否格外愉快,能容忍孩子的一切錯誤。在經濟捉襟見肘、節衣縮食的時候,是不是一點小事就會被放大,甚至無法忍耐孩子的一個小瑕疵。

對孩子不理解無法共情孩子:

長大後,我們就忘記了小時候的樣子,總是用現在的標準衡量孩子。

我們在小時候,大多也是普通孩子,也有學習困難的時候,看似很簡單的問題,需要重複n次才能搞懂。但是,當我們的孩子不能很快學好時,我們認為孩子不認真、不努力、不聰明。

其實,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學習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學習並不是輕鬆的事情。

二寶快要學寫字了,我也參加了一個寫字課程,才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會寫字,基本筆畫寫不好、順序也不對、結構把握能力很差,有時候真的寫得很煩,想放棄。突然就理解了孩子,孩子寫不好哭鬧,實在是很無助呀!

對孩子的高期待招致失望情緒:

現在網上有很多家長在曬孩子,有的小小年紀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有的幼兒園就學完了小學課程,有的口齒伶俐表達自如,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一點邊都不占,不免黯然神傷,難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笨嗎?不太服氣。

於是,也開始規劃孩子的學習,結果發現,孩子確實比別人學得慢,和別人差距很大,所以,特別失望,更加不淡定,有氣就往孩子身上撒。

其實,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很大差異,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是普通人,在我們像孩子這麼大時,還不如他呢,何必與別人比較。

誰不想做一個好媽媽,但是因為很多不可控因素,導致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

即使學霸的父母,看著溫文爾雅、情商極高,也會忍不住發脾氣,發脾氣是人的正常反應,不要過分自責、不要過分壓抑自己,正確發脾氣才是該做起來的工作。

首先,按下情緒暫停鍵

《正面管教》中說,當你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試著從當下的情景中撤出來,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問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要解決目前的問題,除了發脾氣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也就是說,準備發脾氣時,等待幾秒再決定,不要不計後果脫口而出。實在忍不住,和孩子保持距離是最穩妥的方法。等平靜一段時間後,火氣自然會消除。

可以直接跟孩子說:我太生氣了,需要靜一靜,等一會再跟你說話。

當情緒穩定時,才能保持理性,讓孩子獲得建設性的支持。

其次,表達情緒

要具體描述自己無法容忍的事件,說出自己的感受,希望孩子應該怎麼做。

比如:

你因為想寫好拼音,但是沒有一下子寫好,就哭了。我看到你哭,就覺得你沒有積極去考慮解決辦法,所以,我很生氣。我希望你遇到問題時,不要著急認為自己不行,要尋求幫助,解決面臨的難題。

語氣很嚴肅,但不是責備孩子,而是溫柔且堅定,讓孩子感受到誠懇的態度、和希望他改正的期望。

最後,回顧情緒

如果一時衝動,對孩子發了不該發的脾氣,也不要過分自責。可以考慮一下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找到原因,調整自己,讓自己變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和孩子聊一聊情緒狀態,誠懇地告訴孩子,自己當時為什麼會發火,發火不對,希望孩子監督自己。

但是發火不是因為不愛他,對事不對人,是因為他的行為讓媽媽無法容忍。分析一下行為,具體哪裡不對,也可能有誤解的地方,一起改善行為。

和孩子交流後,會互相共情,孩子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不會計較,不會產生心理陰影。

這樣處理,錯誤的發脾氣,也有自身的價值所在。

寫在最後:每個孩子不同,每個媽媽也不同,但是不管多溫柔的媽媽,都可能會發脾氣,不要給自己貼上愛發脾氣的標籤。當總是忍不住發脾氣時,要進行自查,有針對性解決問題。

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是忍住不發脾氣,而是正確的發脾氣。當你恰如其分地表達情緒時,自己會變好,孩子的行為也會得到糾正。只要時時考慮孩子的身體和情感需求,就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凝媽悟語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6/197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