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想要培養出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這三件事父母請注意|伴讀

想要培養一個心理陽光、健康的孩子,物質生活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關鍵在於「內心」:有沒有被愛、自信和勇氣所填滿,有沒有鍛鍊出一定的心理韌性去面對真實的生活。

如果孩子在成長之路上,內心不曾有過這些力量,很容易產生孤獨和絕望之感。

想讓孩子擁有陽光的心理狀態,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這三件事父母請注意。

不要讓學習成績

成為孩子唯一的價值感來源

在很多家庭,學習成績變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也成了孩子唯一的價值感來源。

在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鬱》中,小華是一名高三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學業壓力。比如小華考了第三名,大人不會給出表揚,反而問:「那第一是誰啊?第二是誰啊?」

如果孩子考了第一名,大人還是會追問:「那全年級第一是誰啊?你排第幾?」

小華坦言:「『你可以考得更好』是一個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就好像是我是一頭驢,我前面吊了一根胡蘿蔔,我在拼命為了這件事奔跑。」

在一些家庭里,孩子證明自己價值的唯一方式,就是學習,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很難得到父母的讚賞或回應。

考得好,皆大歡喜,考不好,家裡只剩下唉聲嘆氣。

有一位初中生問媽媽:「我做什麼可以讓你高興?」

媽媽講:「你把學習搞好了,我就謝天謝地了?」

在孩子看來:「我學習不好爸媽就不高興,唯有學得好,他們才愛我,我只是一個學習工具!」

很多孩子把學習當成家長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任務,沒有目標感,同時,他們無法從生活其他事情中獲得價值感,漸漸地,不能好好地與身邊人相處、不懂如何與世界相處。

在學習方面頻繁受挫,孩子會陷入自我否定中。很多孩子常常會產生一種對自己存在意義的焦慮,覺得學習和生活沒有意義,對自我產生了錯誤的價值判斷,這些消極的意識,一旦占據了孩子的內心,往往會伴隨著他整個學習生涯。

學習之路上,來自家庭的愛與支持越多,孩子才越不會變得「空心」。

心理陽光的孩子,背後也會有個陽光的家庭,他們懂得:「家是一個永遠可以包容、接納我的地方。」不管自己是什麼樣,學習上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家人永遠可以接納自己。

擁有對自己永遠支持、理解、尊重的父母,孩子的內心才會是富足的。

不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控制孩子

親子關係最容易掉入「控制」的陷阱,這種控制最讓孩子感到痛苦。

一位14歲的少年,因為不滿父母在房間裡安裝攝影頭,一怒之下跑去報警。警察來到家裡,爸爸不慌不忙地說: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能監控你?

控制一個孩子,父母最常使用的理由就是「我是你什麼人」、「我都是為了你好」、「我會害你嗎」。

其深層含義是「你必須聽我話,我對你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並且大多數家長意識不到這種密不透風的「關心」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然而,越是想方設法地控制孩子,最後也越容易失去孩子。

每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會有獨立的意識,如果父母萬事插手,小到吃飯穿衣,大到升學成家,對孩子來說,反而變成一副枷鎖。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焦慮與壓力也成倍增長。人生最痛苦事情之一,就是沒有選擇權。

幸福的家庭,少不了界限感;幸福的孩子,也少不了來自父母的放手和尊重。

唯有放手,孩子才能在不斷嘗試和經歷中,發展出一個內心強大的自我。

不以愛的名義破壞孩子的獨立性

作為大人,我們常常很不理解孩子所背負的痛苦:「孩子能有什麼煩惱呢?」

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痛苦和壓力都是相對出現的。

我們無法完全替孩子消除壓力,但卻可以教他如何和壓力相處,提高孩子的心理韌性。

這種心理韌性不是天生習得,而是後天慢慢培養鍛鍊起來的。

認識一位家長,暑期送孩子參加夏令營,孩子表現得特別好,不僅獨立能力超強,還會主動幫老師忙。

有的小孩不習慣新環境,因為想家而悶悶不樂,他還會主動上前安慰,連老師們都夸孩子就像小太陽一樣。

很多人問這位家長的養育經驗,這位媽媽的答案很簡單:「可能因為我比較放心吧,很多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他發現了自身的能力,更願意去幫助別人。」

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脆弱、禁不起打擊,和家長無微不至的關心有關。

當孩子遇到問題立即給予幫助,不肯給孩子一次獨立的機會,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性、自信心和責任心。

這樣的孩子,當他獨立面對挫折其實是很無助的,沒有應變的能力,也沒有強大的內心面對失敗的痛苦。

孩子需要實踐與探索來獲取自身的自信,這一件件小事裡,孩子獲得了經驗和教訓,最後帶給他的是成就感與自信。

不要小看這種訓練,它會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食其力的能力,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他也會嘗試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而不是逃避或一蹶不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中國教育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08/197545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