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國傳統的四大名鳥,還有哪種可以養?有人養難道不是保護它們?

四大名鳥

這種鳥兒名叫紅靛頦(kē),學名紅喉歌鴝(qú),與繡眼鳥、畫眉、百靈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鳥。

小說作為虛構文學,對這種鳥的價值描寫可能略微誇大。但我國的「四大」,譬如四大名著、四大國粹、四大發明,都是萬里挑一,被世人認可的。

這四大名鳥,自然也不簡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的畫眉鳥隨性自在,「百靈隨意展歌喉,三清山下流水酬」的百靈鳥婉轉高歌。更有「忽聞枝頭繽紛落,繡眼萌頭探喜儂」那一隻可愛繡眼鳥,還悲「紅鴝歸來喚友吟,幾天不見兩離分」的一隻籠中紅喉歌鴝。

四大名鳥是什麼樣的鳥?如今這四大名鳥是什麼樣的狀況,是否還能圈養?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紅喉歌鴝

紅喉歌鴝的「紅喉」二字,是說它的喉嚨的地方是紅色,像是倒系一條紅領巾。與紅領巾圍著脖子繞一圈不同的是,紅喉歌鴝的紅只有喉口一點。

它們全身的羽毛大部分為橄欖褐色,白色的肚子帶點淺淺的棕黃色。這些冷色調使得喉頭那一點紅尤為鮮艷。

只有雌鳥脖子上才會帶紅領巾,雌鳥的脖子一般為白色,胸為沙褐色。其餘與雄鳥大體相似。

不過雌鳥老了以後,也會與雄鳥一樣,頦、喉均都沾染上紅色。

紅喉歌鴝喜歡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屬於遷徙性鳥,遷徙時不會離水源太遠。在荊棘高叢,高的乾草叢,麥田,豆角地,玉米地,棉花地,高粱地或蘆葦塘容易看到它們遷徙的身影,大面積的遷徙鳥群在我國華北平原和沿海地區出現。

它們的選擇的棲息地為地勢較低的刺身闊葉林和混交林,有些也會住到平原地帶的草叢或蘆葦叢中。

紅喉歌鴝夏天在中國最北邊繁殖,到了秋天南遷越冬。春來秋去都會路過青島。它們白天休息,晚上依靠星象及磁場導航,來去無聲,不易被人察覺。

紅喉歌鴝屬於地棲性鳥,意思是不在樹上棲息,而是在地上活動的鳥。它們喜歡在地面上享受奔馳的感覺,喜歡在灌木叢、蘆葦叢、草地間騰挪跳躍。

它們的食物主要是一些直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蟲,一些想減肥的小可愛們肉吃多了,也會吃一些植物的果實,主打葷素搭配,健康美味。

紅喉歌鴝還是口技大師,會模仿蟋蟀、紡織娘、油葫蘆、金鐘兒的叫聲。雄鳥叫聲婉轉動聽,不怕擾民的它們,喜歡在早晨黃昏和夜晚一展歌喉,尤其發情的時候,叫聲更加給力。

到了每年5到7月,雄鳥們拿出參加中國好聲音的幹勁,黃昏月夜盡情高歌。同時,它們會在在隱蔽的灌木叢和草叢中用嫩枝枯葉建造巢穴,巢上封蓋,平時從側面出入。

用歌聲吸引對象以後,它們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然後產下四五枚藍綠色的蛋,孵化14天後鳥寶寶出殼。

雛鳥成熟晚,需要鳥爸鳥媽共同照顧13天以後,才會離開巢穴,獨自面對天空。

繡眼鳥

繡眼鳥俗稱「相思」又名「白眼圈」,最顯著的特點是眼睛周圍有一圈白色的絨狀短羽環繞,像是戴了一副白框眼睛,因此有「繡眼」之名。

它們長約10厘米左右。小嘴稍微向下彎曲。鼻孔上覆蓋一層薄膜。舌頭伸縮自如。翅膀長尾巴短。小巧精緻,萌得不可方物。

繡眼鳥不挑食,昆蟲、水果來者不拒。自滿清以來江浙滬一代飼養成為潮流,因此市面上也推出了專用的混合飼料。

在很長的歷史中,將這種可愛的小鳥當寵物飼養的人很多。養活容易養好難,這種鳥對事物和溫度要求高,不懂的人養殖容易出現水便、倒毛、翻毛等問題。

為避免野生物種滅絕,這種鳥在日本禁止獵捕,飼養時需要獲得相應許可證。在中國想要合法養殖,需要層報省級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工繁殖許可證。

普通人看看就好,別動牢底坐穿鳥。

畫眉

畫眉鳥與繡眼鳥都戴著一副白框眼鏡,不過畫眉的眼鏡還多了一根向後腦延伸的白色眼鏡腿。像是被紋過的眉一樣,因此取名「畫眉」。

畫眉身材修長,具有流線型外表,兩頭尖中間大,像一個梭子。上面的羽毛呈橄欖色,下腹部的羽毛呈褐綠或黃褐色。肚子中間呈灰白色,無斑紋。

翅膀長7到8厘米,從前胸蓋到後背。展開時左右寬9到11厘米。

尾羽的根部分布尾脂腺,能分泌油脂,保護羽毛不至於變形的同時起到防水作用。

畫眉鳥屬於留鳥,即留在產地,不會向遠處遷徙的鳥。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低於1500米的山丘灌木叢和村落附近的低矮樹林中,也有一些棲息在海邊1000米以上的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竹林及田園便的灌木叢中。

畫眉鳥愛乾淨,一年四季都堅持每天洗浴,這也要求它們棲息的地方需要有設備齊全的沐浴設施,沒有水源和樹林的地方,這些潔癖的小鳥們是不願意去的。

它們喜歡單獨或成對外出活動,偶爾也會小團建。膽小的畫眉平時隱藏在茂密的灌木叢或雜草叢中覓食,不時地在林間飛躍,如果受到驚嚇,立刻就會躲到灌木叢中,或沿地面逃至他處。

畫眉鳥飛行迅速,但不持久,飛不了多遠就會停下。

畫眉鳥對人類來說亦正亦邪。有時會吃一些蝗蟲、椿象、松毛蟲、金龜甲、鱗翅目的天社蛾幼蟲等農林害蟲。有時又會偷食一些農作物,在早春的時候它們會啄食豆類作物和玉米幼苗。

在寒冬來臨之前,它們會將植物的果實收藏在洞裡或岩石下面作為越冬的儲量。人們對它這一習性的觀察,總結了「畫眉多藏糧,冬雪下得長」的經驗。

作為林間音樂代表,畫眉鳥無時無刻不發揮著音樂天賦,它們的生活除了乾飯就是歌唱,從早到晚唱不停,

特別到了每年4到7月的繁殖季,雄性畫眉鳥便似打了雞血一般,所到之處都當作中國好聲音現場,一展歌唱家天賦,用音樂才華吸引雌性關注。有些雄鳥還會在枝頭邁著優雅的步子,向雌鳥展示自歌舞雙修的超高造詣。

如果出現情敵的話,靠歌聲與舞蹈沒用。這時候難免有一場大戰,勝者抱得美人歸,敗者繼續尋找舞台,接著奏樂接著舞。

獲勝的雄畫眉鳥與雌畫眉鳥原地結婚,雌鳥會每天在巢中產下一枚蛋,一共3到5枚。蛋為天藍色,上有褐色斑點,有光澤。

孵化的任務由雌鳥完成,雄鳥負責在周邊站崗放哨。遇到敵害快要靠近巢穴時,它們才悄悄飛走,在巢穴不遠處觀望,敵害離開後重新回來孵化。

繁殖季的畫眉鳥有2次或2次以上的繁殖,這些不安分的小鳥在與自己老婆生完一胎,大約25天,子女離巢後,就會組建其他的家庭,唱著新的愛情讚歌。

百靈

百靈鳥體型小,長19厘米,重30克,額頭為栗紅色,雌鳥相對於雄鳥栗紅色的毛髮少一點,全身為淡褐色,胸前有兩條黑斑條紋,雌性的條紋也相對淺一些。

百靈鳥最大的特色就是眉毛,眉紋一直長到了枕部。

百靈鳥的嘴為土黃色,腳為肉粉色。爪子為褐色,與一般鳥類有異,後爪要比其他鳥類大一些。

百靈鳥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耐得住30℃的高溫,也能度過結冰的低溫,在大雪到來之際,為尋找食物,結群進行短暫的遷徙。

大多數的時候,百靈鳥出沒在草灘沙丘間,用沙丘上的沙子進行沙浴,不僅降溫防熱,還可以清理羽毛和體表的污物。

百靈鳥的兩個種類蒙古百靈和小沙百靈在同一個地方分布,除了繁殖生境不同,二者習性別無二致。

百靈鳥的食譜隨著四季變化,春天吃一些植物剛發出的嫩芽。春末和夏季屬於育雛期,需要大量的昆蟲。夏秋都以昆蟲為食,冬天吃穀類、昆蟲和蟲卵。

雌雄共同在地面的凹陷和草叢間,用雜草、枯葉、泥土等建造自己的巢穴。也有的將巢建在一些農作物植株間的凹陷處。

巢築好後,將白而略微沙黃色,帶有紅褐色斑點的蛋產在巢中,孵化12到15天出殼。鳥寶寶出殼前一兩天,鳥媽會停止出去覓食,仔細看管著自己的寶寶。鳥爸則負責解決鳥媽的伙食問題。

鳥寶寶在巢里生活七八天後,隨著鳥爸鳥媽外出活動,這期間還在由鳥爸鳥媽餵養,22到25天以後,鳥寶寶能夠飛翔,真正離開父母的懷抱面對嶄新的鳥生。

百靈鳥會在每年的5到7月之間產卵,每一對鳥父母會產下會與1到3窩鳥蛋,最終養成的鳥寶寶1到2窩。

養鳥歷史

鳥兒展喉便是一曲歌,天生的音樂天賦和小巧玲瓏的身軀,為人所喜愛。將鎖在籠中賞完,成了悠久的傳統,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時期。

而最為人熟知的養鳥玩家,非唐太宗莫屬。

唐太宗好養鳥,還因此專門設立了鷂坊。一次魏徵有國事要商議,太宗正玩鷂起勁,怕這老臣又要嘮叨,於是將其藏入懷中。魏徵察覺到了皇帝不對勁,故意拖延時間,等他走後,太宗將鷂從懷中取出一看,已經被悶死。

明憲宗朱見深也是一個愛玩鳥的皇帝。國家博物館裡一幅《憲宗調禽圖軸》,描繪了太監舉著鳥籠,給皇帝逗弄的畫面。

到了清朝,「貝勒爺手裡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形象地描述了八旗子弟指帶扳指,手拿核桃,提著鳥籠的紈絝子弟模樣。

養鳥的熱潮一帶動,市井裡的富貴人家也紛紛效仿,一時間,養鳥風盛行。當時旗人還有一個講究,文的提百靈籠,武的提畫眉籠。

遛鳥的人手中不光扳指核桃稀奇,就連鳥籠也不簡單,一個鳥籠由板頂、籠架、籠條、籠門、籠鉤、籠圏、底圈、籠底等構成,凝聚了匠人許多工藝,製作精美,如今已列入非遺項目。

鳥兒的保護

中國養鳥歷史悠久,鳥籠的工藝,養鳥的技藝已經相當成熟。但鳥兒長了翅膀,天生就應該搏擊蒼穹。

如今這些鳥兒的現狀也令人堪憂。

百靈鳥有沙百靈、雲雀、角百靈、小沙百靈、斑百靈、歌百靈和蒙古百靈等不同種類,種類多,但一些鳥群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

在最新的國家保護動物和三有名錄里,百靈科的歌百靈,蒙古百靈,雲雀已經被列入二級保護動物。

噪鶥科的畫眉、海南畫眉、台灣畫眉也被列入二級保護名單。

繡眼鳥科的紅脅繡眼鳥,與鶲科的紅喉歌鴝均被列入二級保護動物。鶲科之下的棕頭歌鴝更是被列入一級保護動物,數量岌岌可危。

這些保護名錄的背後,是鳥兒數量銳減,物種將要消亡的一個巨大警告。當提著籠中的鳥欣賞它們美妙叫聲的時候,是否想過,我們的後代可能無法聽見它們的叫聲。

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喜歡它們,是要把它們放在大自然去聆聽,去欣賞,而不是將它們關在牢籠中。

但願人間飛鳥在,一入林中無寂音。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微兔分享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9/200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