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古代生活探秘:古人的「定情信物」有哪些?為何「紅豆」最相思?

愛情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情不知所起但卻一往而情深。古羅馬國寶級文學家歌德,曾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中寫道:「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無論中外,愛情都是男女情感的主旋律,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才令人念念不忘。

自古以來,愛情無非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另一種則是「怎奈何,如花美眷,終不敵,似水流年」。這句源自《牡丹亭》題記中的慨嘆,總會給人一種物是人非花落去的感覺。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對愛情的渴望,猶如一束炙熱的火焰熊熊燃燒: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不如當初不相識」。

這種愛情觀其實與納蘭性德頗為類似,「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古代男女的愛情簡單、純真、執著,因為「從前的日色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雖然他們的愛情並不自由,但是他們卻愛得濃烈。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的愛情就已經覺醒,當時社會中的男女都敢於表達愛意,定情信物就是古人愛情的見證。

古代定情信物中,蘊含的濃情蜜意

從古至今,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可以用多種多樣來形容。寫情書、送花、送禮物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男女,除了這些比較傳統的方式之外,還會看電影、旅遊、吃飯等,反正就是製造接觸的機會,等到日久生情之後,便可水到渠成。

筆者認為相比較於現代人而言,古人的愛情方式更為浪漫。寫情詩就是比較常見的手段之一,唐代愛情高手李商隱,就曾寫過很多首「愛情詩」: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一、古代文人的「定情信物」

1.為心愛之人寫情詩

古代文人墨客在遇到愛情時,都會發揮個人特長創作情詩。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撰寫的《鳳求凰》,就是一篇足以感動古今的愛情宣言:「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這種感情極為濃烈的表達方式,也彰顯出了古人大膽的愛情觀。

漢代樂府民歌《上邪》就是一首情詩: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從這首詩歌表達的意境上來看,這其實是一首以女性視角書寫的情詩。

漢代才女卓文君在《白頭吟》中,也表達出了十分露骨的愛情宣言,「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筆者認為,古代社會雖然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約束,但是,這並沒有阻礙人們大膽追愛的熱情。

事實上古代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儀式感。比如,祭祀天地、祖先、春祭等,不僅場面特別龐大而且禮儀也十分莊重。筆者認為古人在對待愛情時,也會通過寫情詩或送禮物等方式,表達對戀人最誠摯的愛意。

2.形態各異的「定情信物」

現代人在談戀愛的時候,除了會通過聊天、發微信,或者打電話說著綿綿情話之外,最能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送禮物。由於現代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相互攀比的心理。所以送禮物的時候,也都比較貴重,手機、項鍊、手鐲、手錶、衣服等,都是戀人之間相互贈送的常見禮物。

其實,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男女,在談戀愛的時候除了會鴻雁傳書之外,也會挑選一些比較有寓意的禮物,贈送給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而這些禮物就是人們熟知的定情信物,雖然很多禮物價格都不高,但是卻表達出了禮輕情意重的意味。

(1)《詩經》中的愛情信物「彤管」

詩經》中有很多愛情詩,其實就描繪出了古代男女相互贈送定情信物的橋段。「信物」指的是被當做憑證的物品,古代女性如果對某個男子芳心暗許,一般都會贈送耳環、簪、香囊為信物。而男性則會將情書、詩歌、器具,當做二人定情的信物。

定情信物作為男女雙方愛情的見證,不僅可以傳遞戀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而且也是源自精神方面的牽掛。簡而言之定情信物是一種,十分堅定的愛情信念。《詩經》中所描繪的定情信物,可以植物、動物、玉石等。

《詩經·邶風·靜女》中,就曾描寫過古代戀人,將之物當做定情信物的場景: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靜女」是一位美麗又聰慧的姑娘,她將自己珍愛的「彤管」,當做定情信物贈送給了心上人。

「彤管」,是當時社會中一種紅色管狀的初生嫩草。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彤管」是「荑」,現代漢語解釋為植物初生的葉芽。

筆者認為,「彤管」雖然並不貴重,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小草。但這種小草卻是靜女的最愛,她將自己心愛的小草送給心上人。不僅表達出了一片真摯的熱情,同時也是對二人愛情地久天長的期許。

(2)先秦定情信物之動物

《詩經·野有死麕》中云: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香樟子死在了野外的天地中,長相俊秀的男人用白茅包之,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誘惑懷春少女。

從這首詩歌中可以得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生活在當時的男子向女子求愛時,原來可以用動物作為定情信物。雖然這種做法在現代人的眼中,看起來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但是在當時卻是一種先例。

(3)玉石定情,優雅高貴

古人經常用玉石比喻君子之德,同時也可以形容容顏姣好的女性。生活在先秦時期的古代貴族階級,經常用玉來顯示個人地位和財富。老百姓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開始對玉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並且隨著意識形態變化,玉石也變成了戀人之間的定情信物。

《詩經·衛風·木瓜》中就曾有詩云: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瓊琚、瓊瑤都是品相上佳的美玉,你給我木瓜我以美玉贈你,表達了戀人之間的柔情蜜意。

筆者認為從這首詩歌表達的意思來看,當時社會中以植物和玉石,作為定情信物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雖然按照現代人的想法來看,木瓜和瓊琚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在古代人的樸素愛情觀中,只要是病毒性物就非常值得珍惜。

《鄭風女曰雞鳴》一詩中,也有類似的場景描寫: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佩」就是用玉石雕刻的美玉,「雜佩以贈之」體現出了定情信物的價值。

實際上詩歌中所描繪的內容,指的是古代青年男子,會把象徵身份、地位的玉佩,贈給自己的心愛女子,表達的就是永結同心的美好願望。正所謂美女配英雄美玉贈佳人,這種令人嚮往的愛情理念,以及互贈定情信物的行為,都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

筆者認為,《詩經》中所描繪的,有關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除了嫩草、玉石、木瓜、桃李之外,還有鮮花、果實等比較尋常的東西。但是這份真摯的情感,又怎麼可能是物品能替代的呢。如果深挖定情信物的思想源頭,其實也體現出了農耕文明時代,那種淳樸自然、重情重義的愛情表達方式。

3.「同心結」中的愛情態度

「同心結」是一種具有歷史沉澱,以及美好寓意的傳統手工藝品。在古代處於戀愛階段的男女,都會將「同心結」作為信物相互贈送。

由於「同心結」有兩結相連的特點,所以常被古人作為愛情的象徵,取「永結同心」的美好寓意。

實際上古人為了表達愛情,不僅會相互贈送定情信物,還會以濃情蜜意的文字,去表達自己對戀人的珍愛之情。

魏晉時期曾任丞相曹操主簿的繁欽,就曾以一首《定情詩》,表達出了魏晉時期的愛情觀:

「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這位心旌搖曳的魏晉美女,獨坐於閨房中拿起心上人的衣巾,就仿佛看到了戀人一般。

4.唐代詩人筆下的愛情信物

但筆者認為,最能體現出古人矢志不渝愛情的信物,就蘊藏於王維創作的《相思》詩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一顆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小紅豆,竟然蘊含了無比真摯的情感。

溫庭筠也曾在《南歌子詞二首》中,表達出了唐代人對紅豆寄情的熱衷:

「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是一種怎樣的相思之情,才能讓人有一種入骨的感覺。

精巧的骰子上有很多紅點,它們看起來就像最為代表相思的紅豆。

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紅豆在唐代戀人的心目中,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定情信物。

結語

筆者認為不同時代的定情信物,不僅具有非常濃郁的時代韻味,而且也可以體現出不一樣的愛情觀。植物、動物、美玉等定情信物,雖然貴重程度有很大差別,但是所表達的愛情卻如出一轍。在兩情相悅的兩性關係中,定情信物仿佛就是一種媒介。

這種媒介時刻牽引著戀人的心,或許只是一株隨處可見的小草,亦或是無比珍貴的美玉。在戀人的眼中都只是一件,無關貴重的定情信物。因為定情信物只是一種,戀人之間表達情感的方式。每當看到定情信物時,就會加深對戀人的思念之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靜靜時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6/201860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