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產生了無數的文化名人。
他們的名字,大多只能在書上去找尋,但是,遍布全國各地的祠堂還留著他們的傳說。
有人建祠,有人題寫對聯,訴說著對那一個人,對那段歷史的感慨。
24個名人,24副對聯,一句就是一生。
成都武侯祠聯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
仰流風於遺像,萬古清高。
武侯祠,是諸葛亮的祠。
在三國時,諸葛亮輔佐劉禪盡心盡力,一篇《出師表》將他的謹慎小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周瑜祠聯
顧曲有閒情,不礙破曹真事業;
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
周瑜是三國吳國大將,能力不遜於諸葛亮。
據說周瑜精通音律,宴席上,有人彈錯一個音,醉酒的他也能聽出來,他會看向彈錯者,就是「曲有誤,周郎顧」,所以說「顧曲有閒情」。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嫉妒諸葛亮,最後吐血而亡,所以聯中說他嫌諸葛亮。但是,這是演義,並不是史實。事實上,周瑜的能力並不遜於諸葛亮。
韓世忠祠聯
當年夢虎姻緣,竟留作千秋佳話;
後日騎驢歸隱,難與伸三字奇冤。
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本是京口名妓。據說,她見到一隻睡著的老虎,後來一看,是一個叫韓世忠的兵士,兩人因此結緣。
韓世忠與岳飛同為中興四將,後來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誣陷下獄,韓世忠很氣憤:「莫須有」何以服天下?
晚年時,韓世忠閉門謝客,騎驢攜酒,悠遊度過餘生。
于謙祠聯
賴社稷之靈,國已有君,自分一腔拋熱血;
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獨留清白在人間。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為了顧全大局,于謙力建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繼位,即景泰帝。
後為,明英宗回到了北京,被幽禁在北宮。景泰八年,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
明英宗一上位,就殺害了曾扶持朱祁鈺的于謙。于謙忠心為國,結局卻令人嘆息。
項羽祠聯
無錫蠡園建有項羽祠,其中有對聯:
此地疑仙,蓬萊,瀛洲,方丈;
不知有漢,美人,名馬,英雄。
「蓬萊、瀛洲、方丈」是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三神山。上聯寫景,極贊蠡園景色。
下聯寫項羽,「美人」指虞姬,「名馬」指烏騅,「英雄」則項羽本人也。
相傳項羽被圍垓下,情知大勢已去之時,曾作歌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海南島蘇東坡祠聯
此地能開眼界;
何人可配眉山。
晚年的蘇軾被貶到儋州,當時,這是一片未開化之地,蘇軾可謂大開眼界。而蘇軾本身是四種眉山人。
「眼界」對「眉山」,真是妙絕。
屈賈二公祠聯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親不負楚」說屈原,眾所周知,屈原一生忠於楚國。
「疏不負梁」說賈誼,賈后來又被調任為梁王太傅,梁王墜馬死,他鬱郁自傷,不久去世。
下聯的「騷」指屈原的《離騷》,「策」指賈誼的《治安策》。
東莞袁崇煥祠聯
天命有歸,萬里長城宜自壞;
人心不死,千秋直道任公評。
袁崇煥是明末抗清名將,曾多次擊退後金軍的進犯,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努爾哈赤也長嘆不敵。後來,皇太極用反間計陷害袁崇煥。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
袁崇煥死後,北邊防線再也沒有抗擊清軍的將領,崇禎自毀長城,而袁崇煥的功勳一再被後人銘記。
範文正(仲淹)祠聯
甲兵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邊事緊急,范仲淹被召為龍圖閣直學士,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防禦西夏。由於號令嚴明,訓練有方,又能團結當地羌人,戍邊數年,名重一時,羌人尊呼為「龍圖老子」,西夏稱為「小范老子」,贊其「腹中有數萬甲兵」。
蘇台,即「姑蘇台」,借指姑蘇。范仲淹是姑蘇(今江蘇蘇州)吳縣人。俎豆,俎和豆都是盛豆的器具,這裡指祭祀用品。這句說,在「范文正公祠」,紀念他的香火一直不斷。
憂樂關乎天下,范仲淹有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德陽龐統祠聯
真儒者不圖文章名世;
大丈夫當以馬革裹屍。
龐統(179—214),字士元,號鳳雛,襄陽人。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
上聯說龐統不是一般的讀書人只求文章傳世,抖出下聯,稱讚龐統能以文士從軍,死得其所。
福州林則徐祠聯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頹。
這副對聯是晚清名臣左宗棠所擬。
此聯幾乎是林則徐評傳。上聯議論恢弘,頭兩句如格言,點出林氏當年所處官場險惡複雜的人事環境,為他禁菸禦侮的大業終歸於失敗伏筆。後二句概括林氏一生大節在於憂國如家,故其遺愛直聲,歷兩百餘年而不衰。
末二句以諸葛亮、岳飛為比,寄託對林氏壯志未酬的無限惋惜。「大星頹」指傳說諸葛亮將死時天上有星墜地,沒於軍營,此以諸葛亮之死為喻哀輓林則徐。
合肥包公祠聯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包公,即包拯,是宋代名臣,是一個大清官,一直以來備受民間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