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墨客天性多愁善感,開心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失落時「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細數歷朝歷代的知名文人,唯有著寫唐詩宋詞的文人,才更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風采。
相比較於唐代詩人而言,宋詞創作者似乎也毫不遜色。尤其是從文人乃至詞作數量上來看,在某個歷史階段要遠高於唐代。雖然宋詞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缺陷,但如果從文學鑑賞角度去分析,可以發現以蘇軾為代表的豪放派,以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都具有當仁不讓的文學風采。
盛唐詩人多以豪放、灑脫,放蕩不羈、積極向上為基調;而北宋前期較為知名的詞作者,也不乏慷慨激昂、雄渾豪邁的詞風。縱觀兩宋時期的宋詞韻味,可以稱得上豪放與婉約相輔形成,意氣風發與失意落寞互為因果。
如果非要為宋詞定下基調,筆者認為較唐詩相比缺少灑脫之情,但是在兒女情長上又略勝一籌。
宋詞就像一個宛若天仙的少女,雖然也曾有熱烈的青春,但終究缺少了一絲陽剛之氣。尤其是創作宋詞的宋代文人,總擺出一副滿懷心事的愁苦樣。
筆者認為,如果說唐代詩人縱情於詩酒,那麼宋代詞人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以說從北宋建立一直到南宋滅亡,在長達319年的王朝歷史中。人們除了可以看到繁榮的經濟、文化發展之外,還能感受到宋代文人,在「雅集」中醉生夢死的婉約之情。
宋代文人的樂此不疲的「宋宴」
現在社會由於生活壓力特別大,很多年輕人為了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一直都在疲於奔命的用時間換金錢。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想過既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就像一道無解的數學題,從古至今都是很多人的困擾。
古人說: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游名山,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游名山,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莫大於是。」
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古代人追求的慢生活。而「樂於閒」三個字,就已經體現出了這種生活態度。
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文人雅士,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前提下,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極為迫切。如果用極富深意的詞彙,去形容他們的生活狀態,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壺一盞一爐一花,一草一木一葉一畫」。
唐宋時期的文人墨客,不僅是古代文人中的翹楚,而且也是引領風雅潮流的中堅力量。
在他們的生活中除了詩情畫意之外,還有品茶、焚香、插花、鑒畫等,被稱為「君子四雅」的生活愛好。筆者認為在這些雅好的背後,其實是一顆獨具文學魅力的心臟。
一、文人宴會上的詩酒雅趣
1.唐代文人宴飲之風
相信人一提起文人的詩酒雅趣,很多人都會馬上想到「詩仙」李白。他在《將進酒》一詩中,以極為豪放、灑脫的筆觸,描繪出了詩歌與美酒,歡樂與哀愁之間的關係。無論高興還是憂愁都要飲酒,因為「李白斗酒詩百篇」。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作為唐代最優秀的詩人,他對酒的情感尤為濃郁。飲酒就要暢快淋漓。 「烹羊宰牛」、「三百杯」、「杯莫停」,描繪出了李白在宴會上的興致盎然。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文人、詩歌、美酒仿佛是天生的絕配,為何要「長醉不復」?皆因心中有萬丈豪情,但英雄又無用武之地,於是將情感付諸於美酒,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宴飲之情。
2.宋代文人的高級宴會
宋朝是古代歷史中的另一個高光時刻,雖然宋朝在軍事實力方面較弱,但是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卻曾一度達到了繁榮局面。據史料記載正常有30多座,人口數量超百萬的城市。夜市、勾欄瓦肆、酒肆、茶館等,在當時社會中都十分興盛。
縱觀古代歷史,能夠在文化方面,可以與唐朝一較高下的,只有宋朝。而且後世文人都習慣性的,將唐詩宋詞放在一起賞閱,這就充分說明了宋朝時期的文化繁榮。
相比較於瀟灑俊逸的唐代文人而言,宋代文人由於經濟條件更優越,所以在集會方法表現的更為活躍。
(1)北宋大文豪晏殊,寄予浣溪沙中的柔情
宋朝時期的文人,「雅集」更為頻繁,很多當時比較知名的大文豪,不僅經常聚在一起吟詠詩文,而且還經常飲酒至酩酊大醉。很多比較經典的宋詞,都是宋代文人的酒後之作。
北宋初期最為知名的文人晏殊,就是一位經常以酒為伴的詞人。
談起晏殊可能很多人都比較陌生,但如果提起另外一位文學大咖歐陽修,相信大家就不停頷首、恍然大悟。晏殊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他創作的「浣溪沙」系列製作,時至今日依然被人們不斷傳誦。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曾以非常低沉的筆調,描繪了對時間飛逝、歲月匆匆、人生易老的慨嘆: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從「一曲新詞酒一杯」中,可以得知這是晏殊在酒後創作的詞作。相信對晏殊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他作為北宋初期,官位十分顯赫的封疆大吏,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不斷應酬。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雖然很愜意,但是見慣了阿諛逢迎的嘴臉,也會讓人感到十分厭倦。
並且見了這種情感寫進了詞中,「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喝一杯酒就能寫一闋詞,但是去年的天氣和亭台,早已經物是人非事事休。
關於這首詞,有人認為是晏殊獨酌之後的人生感慨;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他參加一場宴會後,踱步於自家後花園中時,突然感覺總是將時間浪費於宴會上,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2)情之所至筆之所極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同樣是晏殊的一首成名之作,這首詞創作於宴會飲酒之時: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時光短暫、歲月匆匆、生命有限,一切都像東去的流水不復返。筆者認為這是晏殊酒後吐真言,並且在他創作的其他「宴飲詞」中,其實也表達了這種情感。在這種感嘆中生出的悲傷情緒,只能通過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
在這裡大家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晏殊依然身居要職。
日常生活中他經常被邀請參加宴會,但是在不斷流連於宴會時,突然讓晏殊產生了一種厭煩的感覺。縱然宴會上有珍饈美饌和美酒佳肴,但是晏殊依然感受不到其中的樂趣。
如果能夠脫離無休止的宴會,無論是靜下來思念遠方的親友,還是自己獨自在家觀賞春色,都要比參加宴會更值得留戀。雖然最後一句寫道「不如憐取眼前人」,大意為不如在這酒宴上珍惜眼前人,但這也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
3.宋代文人集會傳統
生活在宋朝時期的文人墨客,在閒暇之餘除了有「君子四雅」之外,其實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縱情於詩酒。由於宋朝城市生活非常繁重,大街小巷遍布酒肆、茶樓,無論是品茗還是飲酒都有去處。這對於宋代文人來說,簡直就是生活於天堂。
事實上生活在唐朝時期的文人,對於酒的熱愛已經無法言表。
無論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還是王維、孟浩然等著名詩人,幾乎每天都會與酒為伴。這對於宋代文人的影響非常大,蘇軾就是一位酷愛飲酒的大文豪。
蘇軾的 《南歌子·帶酒沖山雨》一詞中,如是說:
「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睛。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睛。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把身體疲憊之時醉飲於山林,日常不是一種享受呢。
如果此時能有三五好友共飲,那麼一定是人生一大樂事。 《虞美人·持杯月下花前醉》中,蘇軾寫出了月下獨酌的意境。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這其實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如出一轍。
4.宋代文人「夜宴」
「夜宴」顧名思義就是在晚上舉辦的宴會,生活在宋朝時期的文人墨客,由於俸祿、餉銀都比較高。尤其是政治地位也比其他朝代高,所以他們不僅過上了有錢有閒的生活。而且在這種生活中也迷失了自己,因為宋代宴會中的美食,甚至要比唐代還要豐盛。
相比較於唐代文人而言,宋代文人在聚會的時候,除了焚香、烹茶、插花、掛畫之外,最重要的主題其實就是食物。
在飲酒的過程中美味的菜餚必不可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宋代文人「夜宴」中,除了有冷熱混勻、葷素均衡的特色之外,甜點、果酒也別具一格。
筆者猜想,文人夜宴的主要菜餚,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肉、菜之外,還會有很多當時社會中的特色美食。比如,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種餐前、中、後美食,還有很多現代已經消失的水果等,都是當時文人「夜宴」中,必不可少的饕餮盛宴。
宋代文人是一群附庸風雅之人,所以他們對「夜宴」美食,也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要求。比如,餐前要有水果或甜點,香圓、真柑、石榴等應有盡有。正餐主要有「下酒十五盞」,比較著名的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以及奶房簽、三脆羹等。
事實上這場夜宴的主角還在後頭,炒白腰子、潤雞、潤兔、炙肚胘,以及炙鵪子脯、炙炊餅、炙炊餅臠骨等,不僅可以讓人們滿足口舌之欲,而且還能吃出宋代美食文化。正餐過後還會有餐後小吃,蜜煎、咸酸、時新、脯臘等,完全可以滿足文人們挑剔的味蕾。
結 語
筆者認為宋代文墮胎傳至今的詩詞,基本上都是在飲酒之後的靈機一動。宋代文人喜歡邊飲酒邊賦詩,這一點其實與唐代詩人十分類似。
醇香潤口的美酒既可以刺激味覺,同時也可以刺激宋代文人的靈感,酒席宴會中飲酒賦詩,已經成為了當時文人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