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北京的兩個」代理人「,把歐盟耍得團團轉

—張俊華:誰是中國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

作者:
在執行對中國「去風險化」的政策中,歐盟目前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其中兩個成員國,因為其「異類」的行為,很有北京的「特洛伊木馬」的嫌疑。

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久久不能得手。後來想出了一個計策,即建造了一個大型的木製的馬,裡面掩藏著無畏的鬥士,並把這匹木馬放到前線,假裝戰敗,讓其成為敵方的戰利品。可當後來被拉進了特洛伊城後,木馬里勇敢計程車兵最終戰勝了特洛伊人。

從此這個寓言就把特洛伊木馬看成是從外面派到敵方內部的鬥士,目的是戰勝敵方。當然應該承認,任何比喻都是坡腳的。但有趣的是,有跡象表明,歐盟內似乎也出現了中國的特洛伊木馬。

歐盟面臨的嚴峻考驗

歐盟以及成員國目前在處理中國向歐洲推進的政策上,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中國向歐洲推進,是全方位的,而主要則是經濟、政治與安全方面。其背景是因為看到美國似乎對中國的防護牆建得太嚴實,無法在滲透。

而歐洲則強調戰略自主,再加之歐洲人對中國本來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浪漫的東方想像的寄託,同時由於歷史和經濟的原因,對中國的意見不一,習近平領導的政府在急著通過出口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占領歐洲市場,並尋找更多中國模式的支持者的時刻,自然就會寄希望於歐洲。這就是為什麼他前不久親自來了法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

歐盟的中國政策的關鍵點,目前集中地體現在是否要對中國電動車的補貼進行調查並隨後提高關稅(目前對電動車的關稅是10%)。儘管中國目前進口到歐洲的電動車只是歐洲所有電動車的五分之一,不少國家依然非常擔心,一旦中國這些技術質量不錯、價格便宜的產品大批進入,會把歐洲自己的工業整垮。前段時間,一家比利時的電動巴士企業宣布倒閉,就是因為該公司無法跟比亞迪的巴士競爭,這已經給那些弱小的電動車公司或者供應商看到今後可能遭受的命運。

前不久,歐盟剛宣布,為了集中力量把6月9日大選做好,推遲了對中國電動車補貼調查後的結果公布以及與此相關的懲處辦法(即提高關稅)。在這背後,實際上是各方力量的爭鬥。而這裡的主要是德國與法國、義大利以及歐盟高層的博弈。而匈牙利則肯定也會並利用自己是今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中國說話。

德國自今年以來,大大提高了反對電動車的補貼調查和可能實施的關稅的聲調。有意思的是,不僅汽車工業界的各個大亨出頭表態,反對歐盟對中國補貼調查的決定,同時更是反對模仿美國的關稅。而且,德國政府從總理肖爾茨到幾位部長,也親自出面,公開表示反對。

看到這種情景,使得人們不禁發問:難道中國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真的在施展其功能?究竟那些國家可能是中國在歐洲的特洛伊木馬呢?

經濟的上特洛伊木馬

要回答這個問題,在這裡似乎有必要把特洛伊木馬再次分類。即經濟型的、政治型的和安全方面的。應該承認,目前在經濟上能為中國打開歐盟經濟大門的,德國可算是占首位了。這原因很簡單,因為德國在中國的投入遠超其他任何國家。而德國的汽車行業又是一個出口導向的支柱行業。迄今為止,中國占德國汽車出口市場三分之一。

沒有一個國家的汽車行業像德國那樣賺取了如此的厚利。而其贏利也有利於德國政府的稅收。法國義大利儘管也有自己的汽車行業,但它們的市場主要在歐洲。而德國的汽車商可謂是全球化的典範。而這全球化過程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非常高。不僅體現在供應鏈方面,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銷售市場。

問題在於,德國汽車業似乎並沒有像很多內行那樣察覺出中國的經濟由於習近平的無能,在今後5-10年內極有可能進入走下坡路的階段,尤其是購買力方面。它們依然對中國的市場寄予無限的期望,而在這方面,德國政府似乎也對中國經濟的走向麻木不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歐盟的「去風險化「中國戰略,儘管得到德國中小企業界的響應,德國工業聯合會公開支持歐盟的「去風險化」議程,同時德國政府表面上也不反對,但今年四月肖爾茨總理帶領著汽車大亨們訪問中國的時候,還簽署了一項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數據共享協議,客觀上攪渾了歐盟的去風險議程。

當然,德國反對歐盟反補貼調查以及實施關稅的理由有各種各樣。其中一條就是極其害怕中國的反制措施,因為由於德國過多地寄希望於中國市場,自然一旦中國反制,就是德國汽車行業也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但肖爾茨列舉的理由則很反映出中國的經濟特洛伊木馬的特點:他以歷史上案例為例,說當年日本、韓國的汽車也沒有擊垮德國車企,應該用開放的心態面對外部競爭。他這種說法,實際上就完全否定了歐盟反補貼的要義:即不把中國看成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而當初的日本、韓國經濟無論如何,也比中國更市場化。

無疑,德國至少在目前是中國得意的特洛伊木馬。歐盟在提高關稅後,中國是否還會善待自己的特洛伊木馬,還拭目以待。

政治、安全方面的代理人

實際上,提到中國在歐盟的特洛伊木馬,一般都會把匈牙利放在首位。理由很簡單,匈牙利對中國的擁抱不僅是在經濟上,也是在政治、安全方面的。目前歐盟上層正在觀察,中匈關係究竟是受兩國各自專制主義者對建立對抗歐盟的影響力的一致擔憂所驅使,還是兩國在利益和價值觀上存在真正的趨同性。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塞爾維亞因為尚未成為歐盟的正是成員,所以不把它作為討論對象。要不然,它在理念上(如追隨習近平「命運共同體」)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靠近北京

習近平在五月初訪問匈牙利時簽署了十幾項協議。中國在經濟方面的用意很清楚,即一旦歐盟採取對中國電動車嚴厲措施,那布達佩斯就會成為「曲線救國「的跳板。為此中方在那裡投資開辦了電動車廠和電池廠。中國是匈牙利第九大貿易夥伴、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國,也是中國企業在德國以東歐洲地區的第一大投資目的地。

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匈牙利政府由於自己在歐盟的孤立地位,同時也因為某些方面不符合歐盟的要求,所以無法獲得大部分歐盟「凝聚基金「。所以,匈牙利特別希望能從北京那裡獲得資金。為此,奧爾班去參加中國一帶一路峰會特別勤奮,連續三次。歐爾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正式發言中駁斥了「去風險化」的做法。更令人擔憂的是,匈牙利與北京簽訂了簽署的安全合作協議。至於奧爾班在歐盟會議中為中國說好話,是有目共睹的。

總之,中共在歐洲特洛伊木馬,有的是北京特意培育的,如匈牙利,但有的是對方拘於自己汽車工業對中國依賴而自告奮勇當選的,如德國。這兩匹特洛伊木馬功能已經顯現,問題是到底要走多遠,還有待觀察。但是,這一點是肯定的,歐盟絕對不會因為自己個別「異類「成員國的某些理由,而損害大多數成員國的利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2/206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