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六四天安門大屠殺35周年,美國國會資深議員表達對民主的支持

資料圖: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在國會山上紀念六四。(美國之音2019年6月)

中國1989年學生民主運動六四事件35周年前夕,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於周一(6月3日)發表「天安門大屠殺35周年聲明」,直言「坦克人」影像永遠烙印在世人集體記憶中。國會參眾兩院的民主、共和兩黨議員也一致「強烈譴責」中國共產黨政權種種侵犯人權的行徑與對全球的安全威脅,並與真相揭露者和支持民主示威者站在一起。

佩洛西在聲明中表示,35年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全世界目睹了現代史上一項最勇敢異議行動、也是最暴力最殘酷鎮壓。一個男子隻身一人用目光盯著一排坦克的影像永遠銘刻在我們的集體記憶中。坦克前那個人仍持久提醒著普通中國公民為了尊嚴和自由而冒著生命危險的英雄主義。

佩洛西說,30多年過去了,可悲的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的鎮壓和迫害卻愈演愈烈,「我們看到對維吾爾族的種族滅絕、對西藏宗教、語言和文化的攻擊、在香港所謂的新國家安全法毫無根據地起訴民主倡議人士,以及全(中)國範圍內更多的侵犯人權行為,都仍持續存在。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他們在南中國海對全球安全構成威脅,並對台灣的挑釁攻擊愈演愈烈」。

佩洛西指出,「北京的坦克和軍隊於35年前或許鎮壓了示威活動,但他們無法壓制自那以後就一直迴蕩存在的對尊嚴和民主的要求」。她強調,「今天及每一天,我們向天安門廣場抗議的英雄們致敬」;「我們永遠不會讓他們期盼一個更公平、更自由的中國的夢想被遺忘」。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本·卡丁(Ben Cardin)同日在福克斯新聞(Fox News)撰文指出,「坦克人」影像已成為全球反抗壓迫的永恆象徵。

卡丁以題為「我們不能讓天安門事件的記憶逐漸褪色」的文章,向於1989年中國歷史性抗議活動中捍衛自由、尊嚴和自我表達權利的英雄們致敬,「只有當我們大膽譴責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的侵犯人權行為、並採取行動時,我們對世界各地人權的承諾才有分量」。

卡丁在文章中指出,「認為經濟增長和全球一體化將帶來人權和友好關係改善的戰略賭博是一項致命的錯誤,受害者就是中國人民自己」;近年來中國政府人權侵害每況愈下,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同時通過明目張胆的跨國鎮壓行為將中國專製作風延伸到境外。

卡丁說,美國最近轉變了處理對華關係的方式,以作為回應,也就是將美國國家安全置於經濟利益之上,正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限制中國獲取可能進一步增強其經濟和軍事能力的技術和產品,並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防禦聯盟,「雖然近幾屆(美國)政府在這方面都採取了重要行動,但往往是國會在起帶頭作用」。

卡丁表示,美國必須繼續堅定支持中國人民爭取人權和基本自由的鬥爭,「這樣做既是道義責任,也是建立穩定國際關係和加強我們國家安全的戰略需要」。

卡丁直言,為了清楚傳達出美國對為自由而反抗壓迫政權(如習近平政權)做出了最終犧牲的人們的支持,並應強烈譴責審查信息、改寫歷史和壓制大規模暴行和反人類罪真相的行為。他將提出紀念天安門大屠殺受害者的兩黨決議,「這項立法代表著對正義的一致呼籲,不僅針對35年前發生的悲慘事件,也針對北京今日持續侵犯人權的行為」。

卡丁說,通過闡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強調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其侵犯人權行為負責的迫切必要性,以及對抗習近平破壞國際準則和威脅全球安全的企圖,「通過我們對民主和人權的共同支持,我們可以為那些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壓制的人們發出聲音,並確保天安門事件的遺產繼續激勵子孫後代」。

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將於美東時間6月4日晚間10時30分舉行「天安門事件35周年—中國人權與民主的持續鬥爭」公聽會。1989年六四事件見證人包括當時天安門學生領袖、現任「中國人權」(HRIC)組織執行主任周鋒鎖,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高級研究員及《天安門流亡者:中國爭取民主鬥爭的聲音》一書作者何曉清,「白紙運動」參與者「卡琳」(化名)等多人將出席作證。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4/206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