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5年銷量暴減200萬輛 中國最大汽車集團麻煩了

誰能想到,連續18年貴為中國最大汽車集團的上汽,五年間銷量居然暴跌200萬輛,市值蒸發2700億元。

成也合資敗也合資,留給上汽逆轉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1、五年銷量暴跌200萬輛

2006年,上汽集團熱銷122.4萬輛。

作為一個地方國有車企,上汽一舉超越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國有汽車央企,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並在這一龍頭寶座上一坐就是18年。

2018年,在「雙積分」「國六排放標準」等多種因素作用下,中國車市進入寒冬。然而,上汽卻逆風飛翔,當年爆賣705.17萬輛,約等於一汽與東風之和。全國每賣出四輛新車,就有一輛來自於上汽。

但高光和巔峰過後,上汽的銷量就進入下滑通道。截止到去年,上汽集團年銷量連續五年下滑。2023年,上汽銷量為502.09萬輛,雖然依舊是全國車企集團銷冠,但相較於五年前已經暴跌203.08萬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汽2013年的銷量為510.58萬輛。上汽去年的銷量,與十年前大體相當,甚至還少於十年前。換言之,從銷量的角度來看,上汽一夜回到十年前,原地踏步了十年。

2、市值蒸發超2700億元

橫向對比,上汽還是中國最大汽車集團,但是縱向對比,上汽這個「超級龍頭」的底色就太不足了。

2018年銷量巔峰時刻,上汽總營收高達9022億元,不僅在汽車行業遙遙領先,而且即使跨界也是巨頭——約等於三個半阿里巴巴,上海本地百強企業後60名的營收全加起來,才相當於上汽。這一年,上汽淨利潤高達360.1億元。當年3月份,上汽集團市值一度達到近4400億元,令人矚目。

然而,隨著銷量的持續下滑,上汽2023年營收降至7447億元,淨利潤只剩下141.1億元。截止到2024年6月7日,上汽集團的市值也只剩下1630億元左右,還不到比亞迪的四分之一,僅有長城的七成多。

簡單核算可知,五年間上汽市值蒸發了2700多億元。

曾經,在面對投資者「上汽是垃圾股、股價過低和企業效率低下」等指責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直接反駁到:「不敢苟同上汽是垃圾股,既然是垃圾股,大家把它拋掉算了!」

3、造車工廠放假三個月?

火藥味十足的「嘴仗」早已成過往,但上汽這樣一個行業銷量第一、營收第一的超級龍頭,為何「值不配位」,這值得人們深思。

上汽之所以能夠連續18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主要依靠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這是不爭的事實。

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這「三駕馬車」,常年都是上汽集團的銷量擔當。背靠合資這顆參天大樹,上汽過了很多年躺賺的好日子。但是隨著車市自主崛起、合資落寞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上汽曾經引以為傲的優勢,如今正變成難以逆轉的劣勢。

2023年,上述三個合資公司總銷量為361.91萬輛,相較2018年少了約250萬輛,比上汽集團同期整體丟掉的銷量還多了50萬輛。

今年前四個月,上汽通用銷量持續大跌39.40%,以至於流出生產線員工要放假2-3月的傳聞。雖然官方已經闢謠,但這背後反映出上汽合資板塊的境況令人擔憂。

前日產雷諾總裁戈恩曾言:「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製造商合作時,貢獻幾乎為零。」雖然很難聽,但也說明中國車企在合資中尷尬的地位。

常年依靠合資,上汽的自主板塊業務相對。上汽自主燃油車不算太強,新能源車轉型也不利。低端走量市場,宏光MINI EV過去的輝煌一去復返。

中高端市場,飛凡汽車市場存在感不高,甚至傳出將被整合進上汽乘用車體系的消息。智己稍好,但是也難言頭部新能源品牌的實力。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