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葉永烈 :「右派言論」逐個看:儲安平向「老和尚」提意見

作者:

(上)

中共中央統戰部召開的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總共開了十三次。

近尾聲時,中共中央統戰部查對了重要民主人士名單,發覺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光明日報》總編輯儲安平尚未發言。於是,中共中央統戰部打電話給儲安平,請他務必在六月一日所召開的座談會上作一次發言。

儲安平從命,在六月一日的座談會上,作了頗為直率的發言。他是事先寫好發言稿,照著稿子念的。那發言的題目就夠驚人的:《向毛主席和周總理提些意見》!

《光明日報》那時是「中國各民主黨派中央機關報」,社長為章伯鈞,總編輯便是儲安平。

儲安平其實是在一九五七年四月一日才出任《光明日報》總編輯在他作那番發言時,他上任不過整整兩個月。

儲安平向來是一位「秀才」。他的筆桿子在中國頗有名氣。正因為這樣,《光明日報》社長章伯鈞在向報社同仁介紹這位新總編時說「:他是一個作家」。

縱觀儲安平走過的人生之路,是「作家、編輯、記者」之路。

儲安平,一九0九年出生於江蘇宜興。他比章伯鈞、羅隆基小十幾歲。他在上高中時就寫小說,連載於上海很有影響的《申報》。他靠這筆稿費來到上海,考入光華大學。畢業進入《中央日報》當副刊編輯。

二十六歲的時候,他去英國留學,攻讀政治學三年。一邊求學,一邊為《中央日報》做記者,一邊以稿費維持生活。回國後,他當編輯、教授。後來,又在中英文化協會當秘書。

儲安平引起人們廣泛注意,是在一九四六年,他創辦了《觀察》周刊。當時的儲安平沒有參加中國的任何黨派。他聲稱《觀察》雜誌是「獨立的、客觀的、超黨派的」。他雖然是這麼聲稱的,但實際上帶有明顯的反蔣色彩,在國民黨統治區產生廣泛的影響,發行量居然上升到十萬多份。儲安平很得意地說:「本刊的經營足以為中國言論界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國民黨政府理所當然討嫌《觀察》,由討嫌進而惱怒,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查封了《觀察》。

儲安平明顯地倒向中共。一九四九年九月,他到北平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此後,他出任新華書店總店副總經理,新聞出版總署發行管理局副局長。

一九五一年,他結束了無黨派人士的政治生涯,既加入了九三學社,又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儲安平作為民主人士,怎麼會忽然在一九五七年的大鳴大放中,出任《光明日報》總編輯呢?

《光明日報》在當時雖說是一張中國各民主黨派中央機關報,但是歷任總編輯都是中共黨員:第一任胡愈之,第二任邵宗漢,都是中共黨員。內中胡愈之,向來有著「黨外布爾什維克」之稱。他的公開身份是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

中國民主同盟原本在香港創辦過《光明報》。一九四九年春,中國民主同盟總部在北平籌備辦一張以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的報紙,取名《光明日報》。胡愈之負責籌備工作,並出任第一任總編輯。創刊時,胡愈之請毛澤東為《光明日報》題詞,毛澤東寫了「團結起來,光明在望」。《光明日報》的發刊詞《團結一致建設民主新中國》,便出自胡愈之的手筆。

胡愈之在一九八六年去世之後,這才公開了他的身份:「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

後來,人們從他的自傳中才得知,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變後,胡愈之便以「特科」成員的特殊身份,跟中共保持「單線聯繫」。單線聯繫者先是宣俠父,後來是嚴希純,潘漢年

胡愈之於一九三三年九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過,胡愈之是中共特別黨員,對外不公開身份,一直以民主人士身份從事社會活動。也正因為這樣,最初由胡愈之負責創辦《光明日報》,可以說是最佳人選。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山水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