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接受時代雜誌專訪賴清德:「兩岸互不隸屬」非挑釁
美國「時代雜誌」(TIME)今天刊出總統賴清德的專訪,並以賴清德為封面人物,專訪內容包括兩岸事務、國際合作、經濟發展、全球產業鏈及民生議題,賴清德表示,「民主、和平、繁榮是台灣的國家方向,也是台灣跟世界的連結」,未來施政會深化台灣民主,也讓台灣躋身國際社會,協助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賴清德也就與中國交流「尊嚴與對等」的前提作出解釋,並承諾會解決貧富差距等為人詬病的問題。
時代在專訪中,針對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要恢復兩岸對話、貿易與教育交流必須建基於尊嚴與對等,詢問如何定義與中共的「尊嚴與對等」?對此,賴清德表示,「尊嚴與對等」的前提有三,包括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每一個議題都應該要互利互惠,以及兩岸都應該抱持「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未來邁向和平共榮的目標」的信念,進行交流。
對於就職演說提及兩岸互不隸屬,結果引起中國軍事演習,也有部分在野黨人士認為這句話打破所謂的戰略模糊,影響兩岸和平與穩定。賴清德對此表示,「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因為前總統蔡英文、馬英九都曾提過類似的概念,他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陳述事實,「我的目的是在團結台灣人民。」
賴清德表示,併吞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策,是台灣人民及不分朝野政黨都應該共同面對的問題,「只有團結並與國際社會連結」,才能確保台灣主權不被侵犯,民主自由的方式不被破壞。
儘管如此,賴清德仍說,他願意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起,承擔區域和平穩定責任,創造區域繁榮,帶給世界和平利益,並稱「不樂見中國的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因為「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繁榮的台灣也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
賴清德也指出,中國近年來對自由市場的控制變得更加嚴厲,政策國進民退,再加上東海、南海擴張,導致台灣對中國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的比率,從2010年的83.8%降至去年的11.4%,而中國占台灣對外貿易的比率,也從過去的50%以上降至去年的35.5%;台灣的經濟變好,並沒有受到中國經濟變壞的影響。台灣新政府願意協助中國,增進台海、兩岸的和平繁榮。
賴清德近日接受時代雜誌專訪,談及兩岸及內政等問題。(取自時代雜誌官網)
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方面,時代指出台灣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隨著美國對中國限制晶片出口,重要的台灣企業可能到美國設廠而離開中國,這是否會增增加衝突發生的風險?賴清德表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占有優勢,但也有責任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包括台積電等業者要到美國、日本、歐洲或其他國家,基本上政府都會尊重。他認為,半導體公司的分布深受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在新的全球供應鏈下面所做的布局,也不是特別針對一個國家,應該不至於因此而產生更大的衝突。
對於當前的國會格局,賴清德表示,「三黨不過半」讓每一個政黨都能分享自己的理念,也是承擔國家責任的機會,未來政府施政,將朝向深化民主、維護和平、躋身國際、繁榮發展,相關法案「應該不至於受到在野黨的強力反對」。不過,對於民進黨人指控部分國民黨人被中國吸收一事,賴清德沒有正面回應,而是強調政黨的天職是將國家利益置於政黨利益之上,不應受極權國家影響。
對於台灣薪資低落,物價卻不斷上漲的批評,賴清德在訪談中提出的解方,包括協助產業升級及經濟轉型,開發未來經濟,包括創新、永續產業,以及太空、海洋等領域,並承諾將改善投資環境,協助產業在全球布局,以營造更好的薪資環境。在社會福利方面,他矢言會落實基本工資法,擴大社會投資以照顧「社會上每一個需要照顧的人」,解決貧富差距及年輕人未來發展等問題。
《時代》雜誌13日上架以賴清德為封面的專訪。(翻攝畫面)
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專訪內容13日刊出。(圖/翻攝《時代》雜誌)
大紀元/賴清德接受《時代》專訪談兩岸、晶片等議題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他將是這期雜誌的封面人物。賴清德指出,中共對台灣併吞的態度是其國策,台灣人民及朝野政黨都應該共同面對,也只有團結並與國際社會連結,台灣才有辦法確保不被侵犯。
中華民國總統府今天(1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針對外交、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台灣經濟發展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專訪問答內容全文如下: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中華民國總統府提供)
問:非常感謝賴總統今天撥冗與我們見面,也要向您致上恭喜之意。請問您目前對新工作都還適應嗎?是否仍一樣愛喝珍珠奶茶?
總統:喝珍珠奶茶的興趣沒有改變。在工作上也很順利,因為只是從4樓搬到3樓,更何況我當過立委、行政院長,也擔任副總統4年,對國家大政及蔡前總統過去的施政方針都非常清楚。目前為止還算順利,謝謝關心。
問:從您當選之後已經過了4個月,請問在這4個月中,您做了什麼準備工作?蔡前總統是否提供您關於接受總統這個重要職位的建議?
總統:這4個月當中,最重要的是跟蔡前總統進行交接工作,包括外交、國防、兩岸,還有一些國內重大議題,這些交接有些是在總統府開會,有些會到國軍或是政府相關單位去做交接。第二,是我籌組內閣,邀請卓榮泰先生來擔任行政院長,副院長是由鄭麗君女士來擔任,秘書長則是由之前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先生來擔任;後續卓院長也用人唯才,不分黨派,邀請社會上好的人才籌組內閣,目前為止社會上的反應也不錯。
蔡前總統親自給我的勉勵包括,第一,總統的職責就是守護國家,維護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第二,傾聽民意,照顧人民。第三,如果遇到重大問題,不妨集思廣益,大家好好討論,然後擬出好的對策來推動,這樣的話阻力會比較小。
問:提到阻礙,我們知道在您當選總統48小時後,中國(中共)就宣布台灣的邦交國諾魯(台灣譯諾魯)要承認北京,就在您還未上任或做任何政策決定之前,這似乎是一個清楚的訊號,請問對台灣的國際承認及邦交國數量不斷下降,您是否感到擔憂?
總統:台灣一直都誠心誠意、秉持互利互惠的原則,來跟邦交國交流合作。我們非常珍惜每一個邦交國的友誼,也感謝他們在國際社會為台灣發聲,協助爭取台灣的空間。我們也非常重視台灣與邦交國之間的合作計劃,因為這對兩國之間的人民是有幫助的。這樣的原則是不分哪一個黨執政,台灣的立場都是如此。當然,如果我們的邦交國最後選擇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中國,下同)建交,我們也給予祝福。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措施,不會影響台灣成為世界上自由的燈塔、民主的堡壘這樣的成果,所以我們並不會擔心。
問:賴總統選擇台灣前駐美大使蕭美琴擔任副手,是否意味著台美關係對您的政府將具有新的重要性?
總統:蕭美琴副總統在美國擔任大使期間表現非常傑出,不僅台灣社會認為她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好的駐美大使,國際社會包括美國,也非常肯定她的傑出表現。所以美琴擔任副總統之後,可以幫助新政府持續跟美國建立一個信賴的管道,增進新政府跟美國的繼續合作。而且,台灣跟美國在美琴的幫助之下,不僅是台灣跟美國彼此的信任而已,實質上的國防軍事合作、經濟產業合作,甚至各種交流工作,我相信都可以繼續順利進行,因為美琴是成功搭建起台灣跟美國信賴橋樑的重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