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新城不少新房價格總價五六百萬,上海年輕人寧願買內環的老破小重新裝修。
而長三角的外地人更願意在杭州蘇州最好地段買一套房子,寧要雞頭,不要鳳尾。
所以五大新城的位置挺尷尬的,房子不好賣,有的開發商也在偷偷降價,除了折扣優惠,甚至有的還給客戶送寶馬送金條之類的。
比如嘉定的某項目,打起買房送黃金的噱頭。
不少房源,算上雜七雜八的優惠,算下來優惠能達到85折左右!
等於一套450萬的房子,現在大概只要388萬,也變相在砸盤了。
上海樓市絕對沒有媒體口中如此的「火爆」。
當然上海畢竟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就業面經濟面強大,比起廣深,上海的市場明顯更加堅挺。
但隨著新政釋放的需求消化差不多後,要看接下來出什麼大招釋放更多需求了,否則很難持續下去。
現在選擇買入上海的,大部分都是衝著「性價比」去的,比如二手老破小租售比高(個別租金收益率能到2%—3%以上),豪宅新房有限價。
換句話說,一旦老破小价格不再性價比高,年輕人就不會選擇上車,所以短期內價格也不會上漲。
另外新房豪宅,之所以被富人瘋搶,說到底就是定價低了,像中海順昌玖里均價17萬,可它周邊的二手房,都能賣到20萬以上。
我以前就說過,豪宅新房限價本質是給富人的買房補貼。
所以現在上海的新房豪宅那麼火,一是有倒掛優勢,二是稀缺。
可未來要是不稀缺了呢?或者說沒有價格倒掛優勢了呢?
根據上海本地自媒體的推測,今年接下來還會有近1.3萬套3000萬以上的房子入市,都是大戶型,都是一些舊改地塊,集中在內環。
不知道下半年全國的富人還買不買得過來了。
關於豪宅價格似乎也在瑟瑟發抖,不過,有一說一,最近上海樓市還有一個隱藏的大利空:
金融行業大整頓。
昨天中金女孩的離世引發眾人討論,這個女生很多信息都被一一爆出來,其中有一點很多人都關注到了。
買入上海1500萬豪宅,貸款1150多萬,月供5.6萬。
我看大多數人都在感嘆這個女生,才30歲怎麼敢這麼大膽上這麼高的槓桿。
但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金融的購買力的確對上海樓市有影響,作為明星基金經理的聚集地,一向是上海豪宅的忠實擁躉,有力接盤者。
比如仁恆河濱城,就是是浦東中產心目中的白月光、金融從業者的耶路撒冷。
半夏投資的創始人李蓓就曾經說過,仁恆河濱城是中國基金經理密度最高的小區,住戶裡面估計有幾百個基金經理,就她熟悉的就有幾十位。
她估計,仁恆河濱城的住戶合集管理的資產規模可能超過10萬億元,而在2021年的時候,中國公募基金規模也才25.72萬億元。
眾所周知,基金業靠收取管理費,旱澇保收,坐擁20%以上的平均毛利率。
哪怕是2023年,大家都虧錢的情況下,公募基金全年收取管理費共計1356億元。
這1356億元扣除一些給銀行的託管費,給券商的結算費和一些銷售服務費之外,剩下20%是給2.6萬名從業人員瓜分。
算下來人均104萬。
這還是平均數,能力稍強些的明星基金經理募集規模超百億的,年薪千萬也不是夢。
這些基金經理手裡拿到錢後,別以為他們會去買股票基金這些,行業內都知道,金融圈的專業人士都不太信A市,搞到錢後,都會選擇第一時間買入上海的豪宅。
21年網傳上海翠湖四期一套總價1.7個億的大平層,單價接近44萬一平,前業主是某明星,後由某女基金經理接盤了。
那幾年,明星基金經理的收入比明星還要高。
只是誰都沒有想過,落袋為安的錢會有一天被通知要重新吐出去。
網傳退薪群有人因為退薪,只能把當年總價4000萬買入的世茂濱江一號335平方的大平層割肉出掉。
一口價2850,單價8.5萬。
目前可以看到同戶型的掛牌價已經在4000萬左右,但是同小區的成交房源已經出現越來越多單價八九萬起的房源。
類似金融圈的降薪越來越多了,除了券商,今天我還看到了銀行業也在降薪。
這一把金融行業大整頓,搞不好最後還會掀起一陣上海豪宅市場的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