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熱熱熱!夏天到底怎麼穿,才能更涼快?90% 的人都做錯了

不少人有個共識:夏天越來越熱了,連家裡從前只開電扇的老人、長輩,現在也忙不迭開啟了空調,家家都一樣。不過,在「外出時如何防熱」這個話題上,大家卻很難達成一致。

大多數人會自然而然地隨季節和氣溫增減衣服:冬天多穿,夏天當然要少穿;有人則把自己牢牢地包裹在防曬衣中,全身上只露個眼睛。而疑問也就來了:穿這麼多不熱嗎?

實際上,人們慣性意識里的「穿得越少越涼快」可能並不成立。

穿得越少越涼快?

先說結論:夏天穿得少不一定更涼快。雖然穿得少可以減少衣物對身體的包裹,從而增加皮膚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有助於散熱。但也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外界溫度低於人的體表溫度(36°C至37°C之間),且陽光相對溫和,的確會穿得越少越涼快;而當外界溫度高於人的體表溫度,且陽光比較毒辣,穿得少的人可能比穿得多的人還容易中暑

這裡要引出一個知識點——人體的散熱方式主要有四種:輻射散熱、傳導散熱、對流散熱和蒸發散熱。

許多人小時候都曾在炎炎夏日時打開冰箱門,接著靠近冰箱內側,來獲取一些涼意。這其實,就是輻射散熱,它是指人體以熱射線的形式將體熱傳給外界的較冷物體。輻射散熱是人體主要的散熱形式,一般會受到兩個因素的制約:一是有效散熱面積,二是體表溫度和外界溫度的溫差。

當外界溫度較低時,人體會向外散熱,衣服穿得少也就意味著有效散熱面積大,自然會覺得涼快。但當外界溫度較高時,人體不但很難通過熱射線的方式散熱,反而會吸收周圍的熱量。

此時,衣服的作用就來了:可以幫助人體吸收輻射。曾有一項實驗,人偶穿著衣服時吸收到的輻射最多會降低到60%,若是專業性衣服,隔熱的比例還會提高到80%。

不止如此,高溫場合下衣服的作用,在許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論證:有人對比了兩組參與實驗的工作者,高溫天氣下,不穿衣服的人會因體溫太高導致勞動能力下降,而穿著衣服的人勞動能力則相對較高。

在出門之前,不如先看一下實時氣溫,再決定是要增添還是刪減衣物。雖然我們已經明白,在夏日,為了隔熱,要注意氣溫高於體表溫度時多穿衣,反之則少穿衣,但怎樣穿衣服、穿什麼樣的衣服同樣很重要。

夏季在外,如何選擇穿著?

上面我們提到過,人體還有三個重要的散熱方式:傳導散熱、對流散熱和蒸發散熱。衣服材質的選擇,會極大程度地影響他們的效果。

傳導散熱,是指人體的熱量直接傳給與它接觸的溫度較低的物體,像是平時敷的冷貼,就是這個原理。

對流散熱,是指通過氣體流動進行熱量交換。人們扇扇子或者站在對流風的風口處感受涼意,就是對流散熱。

蒸發散熱,是指液體變為氣體,從而帶走熱量。人的皮膚上分布著幾百萬個毛孔,它們以排汗的方式調節人體的溫度,當汗液蒸發,體表溫度自然也就降下來了。很多人會用濕巾給發燙的手機降熱,濕巾變幹了,手機也就涼了,這兩者是相似的邏輯。

以上三種散熱方式,共同決定了亞麻、真絲和棉織品等吸濕性好、透氣程度高的天然纖維製品是最適合夏季衣服的材質。

這幾種材料的密度較低,可以幫助皮膚快速散熱,而棉、毛等紡織品的密度則比較高,不但是熱的不良導體,還會影響汗液的蒸發。同時,亞麻、真絲等天然纖維製品較為輕薄,可以加快對流散熱,棉、毛紡織品往往比較厚重,風可能是很難吹起來的。

夏季穿衣可參考以下幾點:

面料材質上,夏季宜穿亞麻、真絲材質的面料,薄款的棉質面料、精紡薄款羊毛面料也是不錯的選擇,吸濕透氣性都很好;在運動的時候,建議選擇速干類的面料,加快汗液蒸發。

面料結構上,建議選擇針織面料,針織面料的空隙相比較梭織面料較大,透氣性更好。

服裝版型上,推薦選擇寬鬆的版型,面料與皮膚之間的空氣層足夠大,可以增加空氣對流散熱。

除此之外,衣物的顏色同樣極為重要。大家都知道,黑色的吸熱效果最好,畢竟,每次出門,全身上下最熱的一定是頭髮,但怎樣選擇顏色,也要看外界的具體溫度和外出的具體時長。

如果是短期在高溫天氣下,建議穿著淺色的衣服,它受到的熱輻射相對較少;

如果是長時間在外,則最好穿紅色,淺色衣服吸收紫外線的能力較弱,容易讓人曬傷;

如果是在陰涼的天氣,最好穿深色,吸熱快散熱也快。

關於防熱,這幾點要注意

1

做好防曬

外出時除了穿透氣性和吸濕性較好的衣服,最好也同時打傘或佩戴遮陽帽,防曬太陽鏡也不能忘。人的眼睛與眼周十分脆弱,若遭到紫外線的長期照射,會引起一系列疾病。

2

不要拿起冰水一飲而盡

即使又熱又渴,也不要拿起冰水一飲而盡。喝水太猛可能會造成人體電解質紊亂,引發頭痛、血壓升高,過量的冷飲則會給腸胃帶來刺激。建議先喝一兩杯,緩和半小時再繼續補充水分。

3

不要立刻洗涼水澡

從室外高溫天氣回到家後,不要立刻洗涼水澡。在炎熱、出汗的情況下,皮膚的微血管會處於擴張狀態,若突然洗冷水澡,會刺激血管收縮,因此心悸、頭痛等狀況,高血壓、心律失常人群更容易陷入危險之中。

最好等到體溫恢復、汗液蒸發時再洗,並且儘量把水的溫度控制在38°C至40°C之間,稍高於人的體表溫度。

參考文獻

[1]Al Mahri S, Bouchama A. Heatstroke[J]. Handb Clin Neurol,2018,157:531-545.

[2]Howell, John R.; Mengüç, M. Pinar; Siegel, Robert(2016). Thermal radiation heat transfer(Sixthed.). Boca Raton, Fla. London New York: CRC Press, Taylor& Francis Group.

[3]Blazejczyk, Krzysztof.(2004). ASSESSMENT OF RADIATION BALANCE IN MAN IN VARIOUS METEOR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Geographia Polonica.77.63-76.

[4] Lawton EM, Pearce H, Gabb GM. Environmental heatstroke andlong-term clinical neurological outcom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ase reports andcase series2000-2016[J]. Emerg Med Australas,2019,31(2):163-173.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科普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10/20776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