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什麼你總能感覺到背後有人盯著你?實驗調查

高中的至暗時刻,是晚自習你正和同桌打鬧,卻突然感覺後背一陣發涼。

你好奇地轉過頭,不巧目光卻碰上了剛好站在教室後門的老師。空氣中瀰漫著尷尬,你趕緊假裝認真寫作業。

長大後,你已經很久沒有被這種「關心」的眼神給凝視過了,但在某些時刻,比如觀看驚悚電影、夜晚獨自走在路上,你的後頸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讓你懷疑後面有一雙眼睛在盯著自己。

所以,我們真的能感覺到背後有人在盯著自己嗎?難道我們背後長眼睛了?

專門「盯著人看」的實驗,結論並不統一

歐洲和北美的調查中,70%到97%的人都有過被人盯著的感覺,並且有時候,他們還能通過盯著別人,讓別人轉過身來。

這種感覺看似普遍,但要科學地證明它的存在卻不是件容易的事。自19世紀末,心理學家就進行了一系列「盯著人看」的實驗,但直到現在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1898年,心理學家愛德華·蒂欽納首次進行實驗,但沒有發現「被凝視感」的存在。進入20世紀,主流心理學家們又進行了多項實驗,同樣沒有發現這種感覺存在的證據。

在1913年的一個實驗中,參與者閉眼,背對著實驗者,後者隨機決定是否凝視他們。經過1000次猜測,參與者的猜測正確率為50.2%,僅略高於隨機猜測的概率(50%),這並不能有效表明人們能準確感知到被凝視。

2000年的一項研究結果也是這樣,無論研究人員是在公共場所秘密地觀察人們,還是在實驗室通過單向鏡觀察,大部分人都沒有發現自己正在被凝視。

受試者背對單向鏡坐著,這是觀察者從單向鏡的另一側盯著受試者的視圖

儘管很多主流心理學家對「被凝視感」持懷疑態度,但一些超心理學家卻相信這種感覺存在。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超心理學研究就通過閉路電視實驗得出了肯定的結果。

想像一下,你被單獨放在一個房間裡,而另一個人在不同的房間通過監控設備盯著你。研究人員不會問你有沒有感覺自己被盯著看,而是直接測量你的皮膚電反應,就像測謊儀一樣。他們會通過你生理反應的變化,來判斷你是否不自覺地感覺到了別人的目光。

超心理學家的實驗經常指出,儘管參與者自己沒有意識到,但他們的生理反應卻能夠揭示「被凝視感」的存在。

超心理學很少受到主流心理學的關注,研究一系列被稱為超自然的現象,包括瀕死體驗、預言、遙視和意念力等/圖蟲創意

不過,2004年的一項包含了15個閉路電視實驗的總結性研究顯示,雖然有些數據表明被凝視感的存在,但這些效應通常很小,而且相關研究的質量參差不齊,結果的可靠性存疑。

感覺被人盯著,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目前,關於人們是否能夠察覺到看不見的凝視,仍然存在爭議。

超心理學家聲稱,從原始人時代起,人類就能察覺到自己被凝視。這種能力是為了預警潛在的危險,比如野獸的襲擊。但懷疑論者否認這種說法,他們認為這種感覺更可能是對環境中微妙信號的無意識反應,而不是什麼超自然現象。

在黑暗的房間裡,微小的氣味、空氣流動或溫度變化都可能讓我們感覺到有人在附近,即使我們沒看見他/ Pexels

你可以再回想一下高中時的情景,或許只是因為老師輕微的腳步聲、呼吸聲,或者是旁邊同學的表情發生了變化、教室里慢慢安靜下來,你才意識到身後有老師」關切「的目光,而不是你擁有某種特殊的超能力。

但這些細微的物理線索,可能會引起我們對背後有什麼東西的恐懼,讓我們相信存在看不見的凝視。而焦慮或緊張又會放大這種感覺,提高我們的警惕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將自己的主觀體驗誤認為是外部發生的真實事件,覺得「總有刁民想害朕」。比如,如果我們感覺皮膚上有異樣的觸感,可能會錯誤地認為這是因為有人在看我們,儘管其實沒人這麼做。這種對主觀體驗的過度解釋,可能會演變成更加複雜的心理現象,如幻覺。

此外,有心理學家認為,人們通常對自己的背部有一種本能的緊張感。這種緊張可能導致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現象:一個人因為懷疑背後有人盯著自己而回頭,這一動作反而吸引了後面人的注意,他從而驗證了被凝視的感覺。

就像你的老師才剛剛從教室後門進來,你卻莫名其妙地轉過頭來看,全班同學都沒轉頭,就你轉了!老師不盯你盯誰啊?

2023年,有學者參考了上述觀點,並試圖通過虛擬實境(VR)為用戶提供「被凝視感」,結果他們真的做到了。

這項研究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誘發「被凝視感」:一是通過環境因素,如黑暗、人物的出現與否、紅色調色板和懸疑背景音樂;二是通過刺激性因素,如細微的視覺和聽覺變化、頸後的觸覺。

參與者正在解謎,而NPC在背後盯著參與者

結果顯示,在這些精心設計的虛擬環境中,人們確實能感受到被凝視,這種感覺似乎是環境和刺激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並且,這種「被凝視感」還會增強虛擬實境的沉浸感和真實感,提升你的遊戲體驗。想像一下,在你沉浸式玩槍戰遊戲時,如果你能感覺到有敵人在背後盯著自己,那你就能更快作出反應,保住自己的小命。

背後沒長眼睛的你,其實盲了也能「看見」

雖然「被凝視感」可能是錯覺,但我們的大腦確實能看見我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觀看的事物,「盲視」現象就是這種情況。

這方面的醫學病例,雖然在臨床上被認為是盲的,但他們仍能對視覺刺激做出反應,說明人的大腦具有某種無意識的視覺處理能力。

早在1917年,一個軍醫就在士兵中發現了盲視現象。這些士兵的視覺皮層受損,但說他們看到了物體的運動,並會形容這些物體的外觀是「陰影般的灰色」或「像影子」。

1974年,有學者正式研究了盲視現象,發現失明患者確實有殘餘的視覺意識。在一個光線昏暗的房間裡,研究者讓患者把下巴放在托架上,確保眼睛位置固定,然後在他的盲區間歇性地閃爍光點。雖然患者說自己看不到光點,但當被要求指向光源時,他的手指總能準確地指向光點的位置。

隨著實驗的深入,研究者增加了難度,在患者的盲區展示水平或垂直的線條,並要求他猜測這些線條的方向。經過多次測試,研究者發現患者有正確識別視覺刺激的能力,並排除了他是隨機猜測的可能。在新實驗中,他甚至能區分盲區中的光線顏色。

這位患者的大腦依然能夠探察光線的不同模式,只是無法有意識地去看,其殘餘的視覺很可能是無意識的。2023年的一項研究也表明,盲視是一種無意識的感知。

雖然「被凝視感」可能是錯覺,但你的感知能力比你想像得更複雜,所以下次當你有異樣的感覺時,回頭看看也無妨。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浪潮工作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13/207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