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哀傷或壓力大時特別想吃某類食物? 了解療愈食物心理學

甜甜圈等甜食。Image by Pexels from Pixabay

每當情緒低落,漫長緊張的一天結束後,許多人會想要吃上一頓美味提神餐,緩解焦慮、舒緩心中苦楚,最渴望吃的療愈食物(comfort food)多半富含改善情緒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觸發大腦快樂中樞和鼓勵系統,迅速改善情緒。

註冊營養師英格拉姆(Kate Ingram)說,根據研究,療愈食物(尤其是高度加工食品)往往食用一兩個小時內改善情緒,可能因為大腦釋放多巴胺和其他感覺良好的激素。

「療愈食物」一詞1966年首度在報紙Palm Beach Post文章中出現,1997年被正式納入「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麻省總醫院(Mass General Hospital)營養和生活方式精神病學主任奈杜(Uma Naidoo)說,人們搜尋某些食物尋求安慰會基於與食物之間的連結。

奈杜說,選擇食物時,記憶扮演重要角色;人類可在食物之間挑選,這點和其他物種不同,選擇食物自然影響心理。

奈杜最喜歡的療愈食物是她心愛已故祖母的金奶茶,那總給她溫暖而模糊的擁抱般感受,對其他人來說,療愈食物可能與假期或下第一場雪時喝熱巧克力感受到的美味香氣有關。

療愈食物可快速讓心情變好,卻不利健康。

奈杜說,義大利面、甜甜圈、糕點、麵包和糖果等富含簡單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拉高胰島素水平,讓更多色氨酸(tryptophan)進入大腦、轉化為血清素(serotonin),許多人稱之為「快樂激素」,血清素有鎮定作用,食用相關食品最長30分鐘內就可感受到。

然而,久而久之,胰島素水平頻頻拉高將導致血糖飆升,直接影響腦細胞,與腦萎縮和失智症相關;這可能是簡單碳水化合物如此令人上癮的原因之一。

英格拉姆有相同看法,他說,療愈食物往往高脂、高糖、低營養,持續攝取會導致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

不過專家也說,情緒低落偶爾放縱一下無妨。

奈杜說,最好避免經常吃高度加工的食品,但因為選擇有害食品而感到不好意思、進而完全否定自己也會造成傷害,因此,假如某天想吃蛋糕,就放心吃,隔天要恢復健康飲食,不要否定自己。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27/208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