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的報導針對各國停飛中國線這個現象,講了一句重話,「讓人嗅到了一絲反常的氣息」。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程曉農近日發文評論,那什麼是反常的氣息?該外宣媒體不敢講。其實,反常的氣息就是,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明顯下降了。
五年前,中國曾經是世界各國最熱門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不僅大量商務旅客頻頻往返,而且國際遊客也絡繹不絕。這都反映出各國對中國的興趣很大,而中國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自然也就增加了。2019年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以後,引發了全球性健康危機,各國的民航航班象被「拉了閘」,紛紛停飛。疫情結束以後,各國的民航航班開始恢復,但幾年下來,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的航班大幅度減少,那就是中國。
今年6月全球國際航線的旅客運輸量達到535萬人,比去年6月增長了112%,只有飛中國的航線冷冷清清。今年7月美中之間的航班頻率只不過是疫情前2019年7月的24%,而航班上座率只有五年前的四分之一。用這兩個數據粗粗估算了一下,假定疫情前美中之間的航班基本滿座,那麼,現在每個月航班的載客量比疫情前減少了93.7%,只剩下五年前客流量的6.3%。那這6.3%的旅客當中,還有很多旅客是去中國探親的在美華人。今年暑假期間,連在美國的幾十萬中國留學生也很少有人回國,因為生怕拿著大學發給的I-20學生簽證申請文件(Certificate of Eligibility for Nonimmigrant(F-1) Student Status),回美時會遇到申請簽證的麻煩。
全球飛中國的航線中,從美國到中國的航線最具指標性,因為中國人最想去的國家是美國,中國出口賺外匯靠美國市場,從西方撈技術還是從美國偷。什麼時候美中航線沒人坐了,那就是美中關係開始接近冰點了。中國14億人口,台灣才2,350萬人,但是,現在美國飛台灣的航班比中國多一倍。去年12月台灣-北美的客運航線每周飛143班,而中國每周只飛70班。今年4月美國的航空公司集體發函給美國交通部,要求停止在中美之間增加航班。美國的航空公司這個大逆轉說明,各國的商務旅客和遊客已經用腳投票,表明了態度:我們不再去中國。
如果說,美中關係不佳,可能導致航班減少,那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國際航班是否如常?今年7月,從中國出發的國際航班比2019年同期減少23%,而今年外國人到中國旅遊的人數只有疫情前的三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