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信辦與教育部聯合宣布啟動"清朗·規範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路透社資料圖片
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與教育部聯合發布通知,宣布啟動"清朗·規範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旨在整治網絡平台上常見的"不規範、不文明"用語。
據中國網信辦的通知,此次行動將針對網絡平台中頻繁出現的「濫用隱晦表達」現象,尤其是在熱搜榜、首頁首屏及發現、精選等重點區域出現的語言文字不規範、不文明的問題。行動重點包括歪曲音、形、義,編造網絡黑話與爛梗,以及濫用隱晦表達。
此次行動聚焦的「網絡黑話」主要指網絡用戶常用的表情包、網絡梗、流行語及簡略表達,而「爛梗」則是那些因過度使用而被認為缺乏創意、低俗的網絡用語。
扼殺青年隱晦批評?
時事評論人士陸軍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網信辦和教育部門的通知主要針對年輕人。他說:「表面上看他是塑造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和原生態,但實際上,我們看到通知裡面列舉的所謂不文明現象,不規範現象。他重點是『歪曲音、形、義,編造網絡黑話爛梗、濫用隱晦表達』等現象進行重點整治。但實際上是對青年人在上網的過程中發明的一些詞彙以及對於中共隱晦的批評加以整治。」
然而,許多網民認為,網絡「黑話」恰恰是他們在輿論受控環境下發泄不滿、進行隱晦表達的「安全出口」。10月13日,澎湃新聞轉發了《人民日報》的評論,稱網絡「黑話爛梗」對未成年人造成了「負面影響」,呼籲加強監管。然而,該評論迅速引發熱議,網民們用嘲諷回應官方說法。有人評論:「先禁止官媒創造爛梗,比如『惡意討薪』。」還有人提議公開屏蔽詞彙,並質問:「『天然氣漲價公告』中的『疏導』能不能直接叫『漲價』?」
更有網民列舉政府語言中的「黑話」:「黑話爛梗確實太多了,比如將獨裁稱作『民主專政』,剋扣薪資叫『多快好省』,失業叫『靈活就業』。」
中國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規範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通知截圖(中國網信網)
網絡黑話由環境造成
評論人士郭閩接受本台採訪時說,中國的網絡黑話是在特殊環境下產生的:「在一個正常的社會,會無緣無故出現這麼多東西嗎?這些爛梗也好,黑話也好,還有諧音字等,真正的始作俑者還是中共自己。他發明創造的許多詞彙,許多網民是跟他學的,現在他反過來去責怪別人。」
網信辦和教育部的通知主要針對三類現象:隱晦表達的濫用、網絡黑話和爛梗的泛濫,以及詞義的歪曲。有學者認為,這次行動反映了中國不同群體,尤其是年輕人對當前社會的不滿,也預示著言論自由的進一步收緊和網絡審查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