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激進左派",亦稱"極左派",是當代中國"左翼陣營"的"後起之秀",以其政治立場的極端堅定、極化觀點的暴烈鮮明而卓然於世。
他們以某些"左翼網站"和地下邊緣刊物為主要發聲平台,以"反資反美"、激進革命、底層動員、刺激民粹為其核心觀點標識,近年來的崛起大有"蓋過"其新、老"左派"前輩的勢頭。
但"激進左派"的話語體系及其政治主張中,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邏輯陷阱",其急欲促發的學術輿論或社會運動,更具有難以估量的"公害"甚或社會危害。對此,值得政學兩界給予理性關注和剖析警惕。
"左翼陣營"的"急先鋒"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代中國的學界同樣呈現各式"群分"。"老左派""新左派""中間左派""激進左派",同屬"左翼陣營"中的"學術友軍",其代際沉浮和學理演進,與其自身學理論證的學術資源緊密相關,也與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和階層分化緊密相關。
傳統"老左派"的基本學術立場,是固守前蘇聯模式的僵化體制,堅持計劃經濟,堅持公有制,強烈反對市場經濟,反對非公經濟的發展。因其學術話語難以"與時俱進",不可逆轉地趨向衰落。所謂"新左派",則是在"老左派"走向衰落之際轉向學術舞台,以西方新馬克思主義、後殖民主義和後現代理論為學理資源,以反對全球資本主義化、反對國際資本的全球擴張為標識,強烈反對"新自由主義和華盛頓共識"、反對市場競爭機制滲透侵蝕社會,其影響輻射範圍僅在"溫和新左派"的知識小圈子。
2008年以後,"新左派"漸趨理性化學術,也沒有激化與"自由派"後續的相爭相辯,逐漸回歸學院派文人的"象牙之塔"。正是在"老左派"銷聲歸隱、"新左派"回歸學術,"左翼陣營"看似"失落"的空檔期,由社會結構變革和階級階層分化所激發的"激進左派",絕地逢生、衝殺而起。以2000年"烏有之鄉"網站(現已關閉)的開辦為核心陣地,"激進左派"有了自己的輿論發聲平台,形成了一個以所謂的"民間學人"為主體的理論圈子。
"激進左派"以"無產階級專政下不斷革命"思想為學理資源,以"階級鬥爭與階級分析"為基本方法論,以反對資本主義和當代修正主義為核心政治主張,以代言和代表底層工農大眾為動員旗幟。其學術取向與社會現實指向,是希望通過組織底層民眾,造成強大的"底層動員壓力",向政學兩界同時博弈施壓,並儘可能地影響高層決策。"激進左派"何以"激進"?為什麼要"如此激進"?這正是其與"老左派""新左派"不同的地方。"老左派"以權力資源為依託,其現實指向針對高層決策,其反對資本主義、反對市場經濟的主張多為"隱而不發"。"老左派"影響多在"老幹部"的中高層小圈子,其政治信仰的堅定純潔和自身的正直清廉不乏感人之處。"新左派"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為知識資源依託,其現實指向針對"新自由主義狂潮",其反對全球化大勢、反對資本主義化的主張,也更多地針對知識界的新老"自由主義"。"新左派"之中不乏"學功"深厚者,其西方學術的知識背景和學理資源,使其更多在"思辨的意義"上"縱論中國",其影響力也多限於"知識青年"的學術圈子。而"激進左派"崛起於"民間",既無"老左派"的權力資源,也無"新左派"的知識資源,只能以"立場激進、主張激進、指向激進"相標榜,激發和集聚底層民眾的積怨積憤,以裹挾底層民眾的"烏合之力",以期相爭相抗於政學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