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30萬一晚,到底刺激了誰?蘋果、谷歌紛紛向這國低【阿波羅網報導】

這是給習近平搭梯子嗎?對於美國政府對中共的制裁,中共前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受訪中說,從經濟學角度,不予報復是「最優解」,並說高層決策者不得不做「不合理」的事。 中美利率差持續擴大。分析指出,從中共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取向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定會創下17年來新低。 逆全球化又一例!蘋果、谷歌紛紛向印度尼西亞低頭,迫不得已遵循該國外國品牌國產化最低比例要求。 有些人住30萬一晚的房子,吃18萬8的天價宴席,穿十幾萬的服飾,他們到底怎麼想的?

這是給習近平搭梯子嗎?對於美國政府對中共的制裁,中共前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受訪中說,從經濟學角度,不予報復是「最優解」,並說高層決策者不得不做「不合理」的事。

中美利率差持續擴大。分析指出,從中共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取向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定會創下17年來新低。

逆全球化又一例!蘋果、谷歌紛紛向印度尼西亞低頭,迫不得已遵循該國外國品牌國產化最低比例要求。

有些人住30萬一晚的房子,吃18萬8的天價宴席,穿十幾萬的服飾,他們到底怎麼想的?答案在於「炫富是這些人的剛需」。

「妄議」習近平抗美!前央行行長易綱訪談遭刪

財新網12月4日報導,在當天舉行的「第20屆東京-北京論壇」上,易綱表示,「面對目前的一些困難,經濟學家也好,業界也好,確實感到很無奈,就是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應對辦法。」他說,「實際上自由貿易是最好的一種安排。」

易綱表示,面對「小院高牆」也好,高關稅也好,有的經濟學家做了研究,對這種政策是報復還是不報復,即是否進入「第二輪」。「對於第一輪,我講的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安排,這個原理在第二輪仍然適用,也就是說當對方不理性時,從經濟學角度來講,不予報復是一種最優解。」

「但是從政治學來說,不報復可能沒辦法對付國內的民意。」他說,這使得政策的決定者也很無奈,可能被迫地做出一些從經濟學角度看不合理的事。

有意思的是,財新網此文,到北京12月5日晚間,大紀元記者查看時,已遭刪除。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表示,易綱說很無奈,代表習近平很無奈,搭了梯子下不來,「對美國的制裁,中共從上到下沒有有效應對辦法,易綱說得很明白了。」

蘋果、谷歌紛紛向這國低頭【阿波羅網報導】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導/蘋果公司(Apple)今年9月發布iPhone16,但因未滿足印尼國產化要求,該機型至今在印尼禁售。印尼工業部10月以蘋果未達40%本土零件比例為由拒發銷售許可。蘋果實際投資額為1.48兆印尼盾,低於承諾的1.71兆印尼盾,此事成為印尼政府對科技巨頭施壓的新案例。

為解除禁令,11月下旬,蘋果計劃將在印尼投資1億美元設廠,並承諾在兩年內落實。然而,印尼工業部長阿古斯(Agus Gumiwang Kartasasmita)表示,該提案不符合公平原則,尤其與蘋果在越南、泰國的大規模投資相比顯得不足。

Alphabet的Google Pixel手機同樣因未滿足國產化要求在印尼禁售。印尼工業部發言人費布里(Febri Hendri Antoni Arif)表示,政府嚴格執行投資規範,確保公平競爭。儘管Pixel手機被禁,消費者仍可通過海外購買並繳納進口稅。

印尼此前已對外國企業採取強硬措施。2023年,前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以保護國內零售業為由封禁TikTok線上購物功能,迫使其投資15億美元,與印尼科技集團GoTo合作成立電商平台Tokopedia合資企業。

現任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政府加大力度推動製造業。2023年初起,印尼對包括MacBooks和化學品在內的數千種產品實施進口限制,迫使外國企業擴大生產。

中美利率差持續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創17年來新低

《日經中文網》報導,12月3日上海外匯市場人民幣一度貶值至1美元兌7.2996元,創下自2023年11月3日以來的最低水準。而人民幣如果跌破2023年9月8日創下的7.351元,將創出2007年12月26日以來的最低水準。

光大證券的分析師高瑞東指出,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加速貶值的核心在於中美利率差的擴大,由於對川普新政府提出的財政擴張政策的預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升值勢頭增強,12月4日中美利率差已再次擴大到2.2%左右。

在中國的債券市場,購買國債的勢頭正在增強。英國LSEG的數據顯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準債券)在12月2日的交易中首次跌破2%的心理關口,4日一度跌至1.95%,創出歷史新低。

高瑞東認為,以寬鬆的貨幣政策為背景,如果長期利率持續下降,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進一步加強。

30萬一晚,到底刺激了誰?

有些人一輩子買了套房子可能30萬,有些人一晚上住房子花了30萬,有些人一家子一個月花不到幾千塊,有些人參加一次壓馬路活動,幾千塊。有些人一輛車幾萬塊,有些人穿在身上十幾萬。

這些人究竟是怎麼想的?

牆內自媒體「記憶承載」撰文表示,

2010年以後,中國是個人就背著LV的包,也不管月薪是不是2000塊,以至於你在海外旅行,看到背著LV包的亞裔,想都不用想,來自內地。

這是一種狂熱消費,但這是第二輪,不是第一輪。

說白了,2010年以後的那幾年,是大家普遍掙錢了,是很廣大的範圍內的炫耀式消費。

但是90年代,是少數人在消費。

今天你覺得18萬8吃頓飯,貴了,但人均也就一萬多,肯定上不了熱搜,可在當年,那等於吃掉北京兩套四合院。

所以我說,那才是我們第一輪消費狂潮,雖然被割了很多智商稅,但是,促進了錢的流通。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

豆芽菜蒸火腿,能賣多少錢?賣不了幾個錢,就是個工錢+料錢。

但是把豆芽菜掏空,往裡面塞入火腿,再去蒸,同樣的材料,價格可以翻100倍。我見過的18萬8的天價宴席裡面,就有這道菜。

那這個錢最後誰賺走了?

飯店賺走了。

飯店賺走的錢,老闆拿大頭,廚師拿小頭,服務員,也會有點湯湯水水,有點油水好占的。

別說30萬一晚,300萬一晚,你看到的還是那個城市,你也不可能和牛魔王一起出來看上帝。

其實站在有錢人的角度,這也不是他們傻,他們笨,他們要被割。

很多時候,抬高消費門檻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剛需。

當你很有錢的時候,你希望你的兒子娶誰?你希望你的女兒嫁給誰?

你現在明白為什麼很多消費一定要拉高的原因了?

在某些城市,5000萬的房子,該漏水一樣漏水,在鶴崗,5萬塊的房子可能暖氣十足,你不能站在使用價值的角度看問題。

前者需要的是屏蔽。俗稱他把門檻抬高的目的就一個,希望自己身邊,只有實力足夠的人群。

只有這樣,他的小孩才不會和實力差距過大的小孩在一起,他的財富,才不會真的被稀釋,這是有錢人的剛需。

換句話說,只要這個剛需在,那麼高消費的訴求就在。

我今天講的都是站在伺候人賺錢的角度,伺候別人去吃牛肉,自己才有錢吃豬肉,伺候別人吃豬肉,自家才有錢吃雞肉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208/214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