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展望中國2025年的七大趨勢

—展望中國2025年的七大趨勢

趨勢五:北京恐加劇對台文攻武嚇

國際社會紛傳,2025年恐是台海危機升級的一年。

2023年初,時任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Air Mobility Command)司令的邁克·米尼漢(Mike Minihan)上將就曾示警,台灣總統選舉恐成習近平侵台藉口,他寫道:「我希望我錯了。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們將在2025年一戰。」

台灣前國防部長邱國正早於2021年也說過,2025年中共將具備全面犯台能力。

但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認為,在中國經濟疲軟、解放軍高層頻遭整肅和川普重返白宮等內外部因素的牽制下,解放軍明年或將持續對台進行灰色襲擾和軍演威脅,包括持續常態化的機艦擾台和海警越界襲擾,但仍不具備犯台的客觀條件。

沈明室分析,川普上任後、將積極結束俄烏戰爭,以「清理戰場」並重新聚焦中國;且相較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近乎「苦口婆心」警告中國勿對台動武,川普威脅式的警告或更有效,因中方忌憚川普的報復手段。

沈明室說:「這個(灰色地帶)行動本來是持續的,如果它(中共)不做,反而示弱了,但是2025年它要對台灣採取軍事進犯,我覺得,在川普政府任內,反而更不會(發生),中國會顧忌川普的不可預測性。」

他說,2025年北京當局面臨外憂內患,若貿然對外開戰恐連內部也有爭議,因此,未來除非台灣宣布獨立等極端情境,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不高。

趨勢六共加大維穩,但「獻忠事件」恐再起

位於台北的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旗下的《異言網》計劃經理史凱文(Kevin Slaten)以電郵告訴美國之音,《異言網》兩年半來已記錄中國到各地約8,000起的抗議事件,其中2024年的抗議件數增多,10月更創下有紀錄以來抗議件數的最高月份,同比增加32%。

史凱文分析,多數抗議基於經濟訴求,包括工人討薪、爛尾樓和農村征地糾紛等,明顯與中國經濟疲軟有關。

中國廣東珠海體育中心發生一名兇嫌駕車蓄意撞人重大惡性案件後市民悼念獻花。(2024年11月11日)

對於各地頻傳的「獻忠式」無差別攻擊案件,史凱文認為,主因是中國經濟放緩衝擊民生,導致越多人深陷經濟困境;且中國缺乏制度性的解決途徑,民眾上訪無門、更無法透過政治參與改變現況,最終在壓力下失控,動用極端手段。

史凱文說:「除非2025年經濟特別好轉,可以預期經濟抗議會一樣頻繁、甚至更頻繁。同時,中國黨國系統性地限制公民的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面臨抗議日益增長,不確定黨國將如何反應。」

趨勢七:2025年中國人權不容樂觀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黃兆年指出,近年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公民抵抗行動,多源於青年失業、勞工欠薪等經濟問題,這已在諸多研究中有所體現。

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遲遲未見成效,若川普於2025年再次對中國加征關稅,可能進一步衝擊中國的出口與外資投資,加劇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鑑於經濟問題可能威脅中共的統治正當性,當局一貫採取網絡言論審查、操控輿論導向,甚至動用國家暴力來壓制抗議聲音。黃兆年預期,中國群眾的言論自由在未來可能面臨更嚴厲的限制。

「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之下,可以預見(中國)公民社會表達不滿的需求會持續存在,那中共官方打壓、對於人權跟言論自由的限制,恐怕也會持續存在,所以,不容樂觀。」黃兆年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01/215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