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維生素片「翻車」了?

隨著健康養生熱潮的興起,維生素儼然成了「萬能小金磚」。更厲害的是,市面上還冒出了一大票「多合一」的複合維生素,打著「全方位呵護健康」的口號,把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等一股腦裝進小小的補充劑里,仿佛吃一顆就能橫掃所有健康難題。這些五花八門的補充劑,看起來簡直比超人還全能!但問題來了:它們真的有這麼神奇,還是我們被「補充劑萬能論」給繞暈了頭?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些維生素補充劑背後的「翻車」現場!

維生素B3補充不當或過度或導致

癌症發生率和腦轉移風險增加

首先,是維生素B3的「翻車」。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國際研究團隊曾經發表的一項研究[1]發現,維生素B3在人體內的一種存在形式——煙醯胺核苷(NR),如果補充不當或過度,反而會增加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癌症的發生及轉移。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示,補充NR會導致癌症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明顯增加了癌症向大腦轉移的可能性。研究人員推測,NR的過度補充會助長癌細胞的轉移潛力,降低血腦屏障的完整性,從而增強了癌細胞入侵大腦的能力。

晚年階段減少葉酸攝入,改善代謝,利於長壽

說完了維生素B3,再來看看另一種常見的維生素——維生素B9的「翻車事件」。

維生素B9(又稱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在維持生命基本功能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那葉酸補充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近期,Life Science Alliance發表的一項研究[2]提出了極具顛覆性的觀點:減少老年小鼠的葉酸攝入,能有效改善代謝,幫助延長健康壽命。

所以,為什麼減少葉酸攝入可能在晚年成為健康壽命的加分項?研究人員也提出了背後潛在的機制。

首先,得從「對抗性多效性理論」說起。這個理論聽起來有點拗口,但核心很簡單:某些在年輕時對健康有益的特性,到了晚年可能變成「拖後腿」的因素。比如,葉酸代謝和雷帕黴素靶點(TOR)途徑,年輕時幫助細胞快速生長和修復,但到了老年,細胞生長過快可能會增加一系列健康風險。這種「角色反轉」恰好解釋了為什麼減少葉酸攝入能在晚年帶來一定的健康壽命益處。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機制是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途徑。早期研究顯示,降低IGF-1活性與延長壽命密切相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也觀察到雌性小鼠的IGF-1水平因葉酸攝入減少而降低,這與健康長壽的趨勢一致。換句話說,減少葉酸攝入似乎讓小鼠「踩了剎車」,避免IGF-1過度活躍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示,葉酸補充可能並非「全生命周期通用良策」,老年階段的低葉酸攝入可能為健康壽命和代謝調節帶來有益的影響。不過仍需指出的是,這項研究樣本數較小,且僅使用了一種近交系小鼠,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探索葉酸攝入減少對人類的影響。

維生素D補充劑降低冠心病、中風和

全因死亡風險「翻車」

最後再看看另一種頗為常見的維生素——維生素D。

提到這種維生素,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曬太陽。沒錯,維生素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當陽光照射到皮膚,或者我們通過飲食和補充劑攝入維生D時,這種形式的維生素D會先在肝臟轉化為25[OH]D。接著,它在腎臟進一步轉化為活性形式,開始調節身體的多項功能,比如促進鈣的吸收,保護骨骼健康。

所以,多「補」點維生素D補充劑對健康是利多還是弊多呢?

為了進一步探討維生素D補充劑與健康結局之間是否存在潛在的因果關係,研究人員進行了孟德爾隨機化分析。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示,在較低濃度時,25[OH]D濃度與CHD、中風和全因死亡率呈負相關關係,但這種關聯在較高濃度時幾乎消失。而且遺傳預測25[OH]D濃度總體與這些疾病或全因死亡率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看來,各種維生素補充劑並不是越多越好,就像鹽放多了會咸,維生素補充劑吃多了也未必讓我們更健康,凡是講究「量」。與其追著各種「高大上」的補充劑跑,不如回歸簡單,給身體一個自然的呵護方式。或許,有時候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比隨手抓起一瓶維生素補充劑更有意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梅斯醫學MedSc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24/216495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