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動真格!中共正加速猛砸鐵飯碗,這些地方最危險

鐵飯碗再收緊。

最近,湖南人口最少的縣——湘西州古丈縣引起了關注。

這個縣公布了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成效,全縣機構限額由改革前33個調整為23個、核減科級領導職數55名,產業園區編制、科級領導職數分別精簡69.2%、83.3%,縣級議事協調機構由271個減至21個,精簡率達92%。

而在之前,陝西太白縣將32個黨政機構壓縮精簡至25個,縣級議事協調機構由87個減少為20個。

山西太原婁煩縣,事業編制數量從3000多個銳減到341個,縮減率達到88.6%。

大趨勢顯而易見:砸鐵飯碗的行動,已經進入到動真格的階段。

實際上,砸鐵飯碗,其實就兩個大背景:財政和人口。

首先,看財政。

當下,國家全口徑財政收入承壓。表面上看,近兩年中國的財政收入還在增加,比如2023年前11個月,財政收入增加了7.9%,增量是1.6萬億。但是近2年,地方政府的真實賣地收入減少了最少6萬億。

一方面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地方財政的支出還要維持。根據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的研究,中國的財政支出,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支出過低,但在公務人員(包含非在編)報酬中的支出嚴重過高,到了2020年,公務人員的報酬已經占了財政可支配收入的63%。

比如山西的浮山縣,人口不到10萬,在編人員更是多達5900人,一年光給這些「鐵飯碗」發工資,就得消耗掉4.6億元的財政資金,而當地的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只有1.3億元。而古丈縣的數據顯示,其總人口才14.3萬人,2023年全年GDP只有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只有2.36億元,但古丈的在編人員數據比例,已經高達常住人口的3.93%。

古丈縣城

別以為小縣的開支低就可以忽略,像古丈、浮山這樣的地方,中國太多了。根據《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1(縣市卷)》,納入統計的2075個縣域單位中,2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多達400多個,其中10萬人以下的縣(市)有206個,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90個。

而縮減公務人員開支,大城市、人口聚集地區,顯然不能直接改革。所以,為了財政收支平衡,小就成了突破口。

更關鍵的是,目前中國的人口總量呈下降趨勢,而產業聚集趨勢又在增強,一來一去,小縣人口結構必然受到衝擊。2010年—2020年全國共有1507個收縮的區縣,占比超過一半,覆蓋了近46%的國土,有些縣已經成了「空心縣」。

這個背景下,人口流失導致財力不足,財力不足導致無力負擔機構運行,而機構臃腫又導致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最後反作用於國家財政,一個惡性循環就此產生。

所以,改革小縣機構就成了形勢使然。去年發布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只對各省提出要求,也明確「縣、鄉兩級不作精減要求」。但今年就把「人口小縣」單獨拎出來,明確提出「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

注意表述:機構優化。這就意味著,小縣公務編制的鐵飯碗,也要被打破了。以前,一直說人員精簡三步走:清退編外人員、裁撤事業編、精簡公務員隊伍。好多人都覺得是雷聲大,雨點小。

但現在一看,時代拋棄你,真的是一點招呼不打。

一場從小到大的社會轉型呼嘯而來,誰都必須做好準備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26/216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