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嚴查中國洗產地 又一國出手

韓國海關總署(KCS)周一(4月21日)表示,近期查獲多起中國企業將商品偽標為「韓國製」出口至美國的違規案件,總金額逾2,000萬美元。此舉正值美韓高層即將就川普關稅議題舉行會談前夕,引發外界關注。

韓國海關總署(KCS)周一(4月21日)表示,近期查獲多起中國企業將商品偽標為「韓國製」出口至美國的違規案件,總金額逾2,000萬美元。此舉正值美韓高層即將就川普關稅議題舉行會談前夕,引發外界關注。

韓國海關總署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相關違規出口金額達295億韓元(約2,081萬美元),其中97%為出口至美國的貨品。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違規總額為348億韓元,其中出口美國的比例為62%。

中企「洗產地」細節曝光韓美啟動聯合調查

根據調查,本次查獲的案例之一,是價值33億韓元的電池正極材料,自中國進口後標示為韓國原產,再出口至美國,以規避川普新政前已存在的高額關稅。

另一起案例發生於3月,共有193億韓元的監控攝影機零件自中國進口,在韓國組裝後出口,以躲避美方對中國通信設備的限制。

這種被業界稱為「洗產地」的違規行為,是指偽造、變造商品原產地標示,藉此規避進口國的關稅、禁令或其它貿易限制。常見手法包括在第三國進行最簡易的加工、改換包裝等,以繞過貿易管制規則。

海關調查企劃官李光宇(Lee Kwang-woo,音譯)表示:「川普總統首任期間已有偽裝出口的趨勢,預期這種現象可能再次出現。」

他並指出,韓國當局在川普總統上任後,已先行啟動調查,以防範類似行為擴大。周一,韓國與美國海關官員也召開了會議,商討加強聯合查緝措施。

韓國官方表示,部分外企可能利用韓國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地位,藉由轉口方式規避美國關稅。海關總署已成立專責小組,並將違規案件移送檢方進一步處理。

韓美即將舉行高層關稅談判

韓國代總統韓悳洙(Han Duck-soo)周一表示,韓國財政部長崔相穆(Choi Sang-mok)與貿工部長安德根(Ahn Duk-geun)預計將於24日,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在華府會面。

本次會談將於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期間舉行。韓方官員先前表示,此次磋商系應美方建議進行,相關議題與行程仍在協調之中。

外界關注,會議將涉及美國關稅政策與雙邊貿易安排等議題。美韓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此次會議亦被視為雙邊經貿機制中的重要對話。

韓悳洙指出,與美國的磋商「可能不容易」,但韓方將在國家利益為重的原則下,「冷靜且嚴肅地」與美方協調,並「全力」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他亦提及,目前社會各界對此次協商有期待與關切,韓國政府將慎重應對。

(示意圖)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422/220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