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長期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可能不是抑鬱,不是消極,而是進入了"低電量模式"

成年人的壓力,比老闆畫的餅還大。

最近刷到一段特別扎心的網友自述:

"明明每天也沒幹啥大事兒,但就是累得跟跑了馬拉松似的。早上鬧鐘響八百遍都起不來床,上班全靠咖啡續命,下班回家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周末朋友約飯根本不想動,看孩子寫作業都能憋出內傷......"

如果你也中槍了這些症狀,先別急著給自己扣抑鬱症的帽子。

可能你和我一樣,只是被生活掏空了電量,進入了"低電量模式"。

一、那些掏空你的壞習慣,正在偷走你的能量

仔細想想,咱們這屆中年人是不是都活成了"反養生達人"?

每天標配三件套:咖啡續命、外賣填肚、熬夜修仙。

辦公室一坐一整天,微信步數常年墊底。

周末報復性躺平,能不動彈絕對不下床。

這些壞習慣就像溫水煮青蛙。

你以為喝杯奶茶能解壓,抽根煙能提神,刷短視頻能放鬆,結果越放縱越疲憊。

就像手機連著行動電源邊充邊玩,電量永遠在20%徘徊。

二、成年人的壓力,比老闆畫的餅還大

前幾天跟閨蜜聊天,她說現在每天睜開眼就像開盲盒:房貸車貸、孩子補習班、父母體檢報告、公司裁員名單......

隨便拆開哪個都讓人血壓飆升。

更可怕的是這些壓力跟俄羅斯套娃似的,拆開一個裡面還有十個。

現在的職場就像永動機,996都是基本操作。

白天當社畜被工作按在地上摩擦,晚上回家還得當超人哄娃寫作業。

好不容易躺床上想刷會手機,發現已經凌晨兩點了。

三、最扎心的是,連個能說話的人都沒有

上周三晚上加完班,坐在車裡突然特別想找人喝兩杯。

翻遍通訊錄發現:跟老公聊工作像對牛彈琴,跟父母訴苦怕他們擔心,跟朋友約飯得提前半個月排檔期。

最後默默點開外賣APP,一個人啃著炸雞刷完了整部劇。

現在的中年婚姻也像開盲盒,運氣好的抽到"室友型"伴侶,運氣差的直接抽到"啞巴新郎"。

每天對話不超過十句,內容全是"記得接孩子""物業費交了沒"。

別說親親抱抱了,連對視都怕觸發"又要吵架"的被動技能。

四、給低電量星人的自救指南

1、碎片化充電大法

別想著立flag每天健身1小時,先從這些小事做起:

等電梯時做5個深蹲;

午飯後溜達著買咖啡;

接電話時站著接;

刷劇時順便拉伸。

這些"微運動"就像手機快充,積少成多效果驚人。

2、給生活裝個"暫停鍵"

在公司和家之間設置個"緩衝帶":

下班路上聽會兒相聲;

到家前在車裡發會兒呆;

周末溜達到圖書館看閒書。

這些獨處時光就像手機開飛行模式,暫時斷開所有連接。

3、開發"充電搭子"

別總想著找靈魂伴侶,試試這些新型社交:

小區遛狗時認識的"狗友";

健身房遇到的"器械搭子";

家長群的"共乘盟友"。

這種"淺社交"就像共享行動電源,隨用隨取不費心。

4、陽光療法

越是喪的時候越要出門曬曬,親測有效:

中午去樓下便利店買冰棍;

周末帶孩子去公園野餐;

下班繞路走有樹蔭的小道。

陽光就像天然充電器,照一照就能回血20%。

最後想說,咱們這屆中年人就像待機時間超長的老人機。

雖然充電慢、耗電快,但關鍵時刻永遠不掉鏈子。

記住,生活不是馬拉松而是接力賽,允許自己偶爾當個"廢柴",充滿電才能繼續打怪升級啊!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 乾巴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14/223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