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研究發現:不容易腦梗的老人,大多都有這3個習慣,你占了幾個?

研究發現,不容易腦梗的老人大多具備以下3個關鍵習慣:

1.飲食自律:低鹽低脂,營養均衡

腦梗的直接誘因常與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血糖等代謝紊亂相關,而飲食是調控這些指標的基礎。不易腦梗的老人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低鹽低脂:嚴格控制鹽分攝入(每日不超過6克),避免醃製食品、油炸食品等高鈉高脂食物,減少血管負擔,降低高血壓風險。

多吃蔬果與全穀物:新鮮蔬菜、水果和全穀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調節血壓、促進膽固醇代謝。例如,藍莓、菠菜等富含抗氧化物質,可減少血管炎症。

優質蛋白與健康脂肪:選擇魚類、豆類、瘦肉等優質蛋白,適量攝入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如鮭魚),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護腦血管。同時,用橄欖油等健康油脂替代動物油,減少反式脂肪攝入。

規律飲食,避免暴食:保持定時定量,避免過量進食導致肥胖,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BMI18.5-23.9)。

案例:75歲的陳爺爺堅持「三分葷七分素」的飲食原則,每日鹽攝入控制在5克以內,多年體檢血脂、血糖均正常,從未發生過腦梗。

2.規律運動:持續輕中度活動,增強血管彈性

運動是天然的「血管清道夫」,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強血管彈性。不易腦梗的老人通常選擇:

持續輕中度有氧運動:如每日早晚散步30分鐘、打太極拳、慢跑或游泳,每周累計150分鐘以上。這類運動強度適中,適合老年人,能有效降低血壓、血糖和血脂。

力量與平衡訓練:適量進行舉啞鈴、靠牆靜蹲等力量訓練,維持肌肉量,提高代謝率;通過單腳站立、八段錦等平衡訓練,預防跌倒,減少因意外導致的腦供血障礙。

避免久坐: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促進下肢血液回流,降低血栓風險。

案例:82歲的王奶奶堅持每日晨練太極拳,晚上跳廣場舞,體檢顯示血管彈性良好,醫生評價其「心腦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10歲」。

3.情緒平穩:心態樂觀,社交豐富

長期壓力、焦慮或抑鬱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腦梗風險。不易腦梗的老人通常具備:

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挑戰時保持平和,避免情緒大起大落。例如,通過寫日記、與親友傾訴等方式釋放壓力。

豐富的社交與興趣愛好:參與社區活動、養花、下棋或學習新技能,保持大腦活躍,分散負面情緒。社交互動還能提供情感支持,增強心理韌性。

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每日23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高質量睡眠,有助於調節內分泌、穩定血壓,減少腦梗誘因。

案例:70歲的李爺爺退休後加入老年大學書法班,每周與老友聚會兩次,睡眠質量顯著提升,近五年血壓、血糖均穩定在正常範圍。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婉婉情感療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823/226677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