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保位戰和保胃戰 考驗李克強的時候到了

——1. 李平 保位戰和保胃戰 考驗李克強的時候到了; 2. 林保華:中共高層權鬥介入食品安全領域

在國務院下令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加強食品安全保障之後,民眾仍未能免除食品安全的恐懼,西瓜因噴膨大劑而爆炸、黃瓜靠激素扮嫩、青皮芒果用農藥乙烯利催熟,應節瓜果近日發現的問題憷目驚心。隨著大陸報章出現質疑當局執政能力的聲音,身兼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的副總理李克強,其主政能力難免受到挑戰,對中國政局的影響也有待觀察。

大陸食品安全危機越演越烈,網民曾創作「化學掃盲」順口溜,諷刺毒食品讓民眾認識了三聚氰胺、蘇丹紅、福馬林、硫酸銅等化學品和毒品,近日又有一段網文廣為流傳,彙集了一日三餐可能觸及的毒食品:「早起,買兩根地溝油油條,切個蘇丹紅鹹蛋,沖杯三聚氰胺牛奶,吃完開錦湖輪胎的車去上班。中午,瘦肉精豬肉炒農藥韭菜,再來一份人造雞蛋滷注膠牛肉,加一碗石蠟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尿素豆芽、膨大番茄、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喝點甲醇勾兌酒,吃個染色饅頭。然後躺在甲醛四散的床上,蓋上黑心棉棉被,心滿意足地睡個好覺。」

面對層出不窮、簡直是無所不在的毒食品,民眾是如此恐懼、如此無奈。國務院上月召開會議,下令在全國打擊毒食品。但是,這場「保胃戰」迄今收效甚微,大陸報章聲言:「食品安全關乎公眾的基本利益和生命權利,紅燈頻現考驗的正是執政能力。」矛頭直指去年 2月成立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並影射內定於 2013年接替溫家寶出任總理的李克強。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規格之高令人瞠目,除李克強擔任主任外,兩位副主任也由副總理回良玉、王岐山擔任,還有 15位部長級委員。如此強勢的班子,加上李克強履新時就放出對毒食品「徹底追查、全部銷毀、予以嚴懲」的狠話,外界原希望整治毒食品可以立竿見影,但結果未擺脫「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困局。上月,李克強在食品安全會議上強調,要「重典治亂,加大懲處力度,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的問題」。當局能否言出行隨?不只取決於主政者的決心,更取決於其能力,包括能否善用輿論監督、能否重典治官,而不是諉過傳媒,或者只懲奸商不懲官員。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早前批評傳媒誇大毒食品問題,強調食品安全事件所佔比例很小。這是一種令人不安的表態。或許,有些傳媒的報導有失偏頗,但如果監管部門能搶在傳媒報導之前查處問題、通報事件,傳媒又何需各自挖掘毒食品新聞?膨大劑、催熟劑、增甜劑,劑劑驚心,豈能歸咎於傳媒?

亂世用重典、重症落重藥,不能靠空洞的道德說教。但如果重典不用到官員身上,只會事倍功半。不要忘記,沙士事件問責衛生部長張文康、北京市長孟學農,三鹿毒奶粉令國家品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下台,對官員的震懾作用,對提振民眾信心的作用。如果不能將在毒食品事件中失職或受賄的官員拉下馬,李克強就不足以立威,不足以打贏這場「保胃戰」。

蘋果日報李平;原標題:食品安全考驗李克強主政能力


林保華:中共高層權鬥介入食品安全領域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在媒體的曝光率時高時低,這與政治環境有關。例如北京奧運期間,中央就有令,媒體少報或不報,以免影響國際形象。近來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報導非常多,以致總理溫家寶要出來譴責資本家的「道德血液」,因為身為總理的溫家寶負有最大責任。因此懷疑中宣部放縱報導,是否是針對溫家寶。

然而溫家寶的譴責並沒有使食品安全問題有絲毫進展,而且情況越來越恐怖。例如地溝油以前是從餐館倒掉的剩菜流入地溝里「提煉」出來的,但是最新一起被揭發的卻是在東莞,從化糞池裡撈出泔水渣,把裡面的油水壓出來熬成地溝油,然後送往深圳和東莞的批發市場,出售給大小餐館,地溝油原料殘渣中還混雜衛生棉。有關部門接報後將該地下工場取締,當局說,這些地溝油比砒霜毒百倍。

以往被揭發出來的偽劣食品中,以廣東最多,原因除了因為廣東人好吃,也可能因為廣東媒體比較開放。但是最近報導重慶偽劣食品的消息也多起來。我們知道,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有「瑜亮情結」,其實是代表不同勢力爭相進入中共18大的政治局常委班子裡。因此廣東與重慶的食品安全問題,到底是相互揭發,還是相互表功呢?

看到有媒體報導,薄熙來在完成「唱紅掃黑」的階段性任務,尤其是「紅風」已經吹向全國,連汪洋治下的廣東,也有人建廟供奉毛魔頭後,薄熙來轉戰到一個不會有太大爭議,但一定有極大反應的戰場,那就是食品安全。重慶當局已經決定,開展「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行動」,而且要「像掃黑除惡一樣打好此次專項攻堅戰」。

為了開闢這個新的戰場,需要準備有效的「彈藥」,才可以打出成績出來。於是我們看到,最近重慶連續破獲食品安全的「大案」。頭一炮是人們最關心的三聚氰胺毒奶粉,新華社在4月27日報導,重慶警方查獲從內蒙古輾轉來重慶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的「問題奶粉」2萬6000多公斤,險些被製成兒童喜愛的冰糕進入市場。這頭一炮很有水平:第一,毒奶粉是外地製造的,與重慶無關;第二,還沒有流入市場就被破獲,民眾沒有受害而展現重慶警方的英明偉大。

接下來幾單有:

4月底,《重慶晚報》報導,公安查出有奸商以染毒的劣質花椒混在正品花椒中出售,封存5.8噸花椒。這是一種叫「羅丹明B」的紅色粉末,會導致人體皮下組織生出肉瘤,可能致癌。重慶警方又是英明的在流出市面前破獲了。

5月初,《重慶時報》報導,重慶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在一個無牌地下工場檢獲一批豬皮包裹的凍豬肉製成的「豬蹄膀」,含有可令人中毒及致癌的雙氧水、亞硝酸鹽,以及日落黃等添加劑。其中亞硝酸鹽超標50倍。

接著,中新網報導,重慶市工商局、重慶市警局等在收費站對從貴州販運活雞鴨來重慶的經營戶進行檢查,查獲涉嫌灌注重晶石粉的活雞近千隻。重晶石粉對健康是否有害還不清楚,加入後每隻雞可增加一斤左右的重量。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還在5月9日發表文章,披露食品添加劑泛濫是危害食品安全的元兇,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劑,每個成人一天大約吃進八、九十種添加劑,隨時吃下過量、甚至有毒的添加劑而危害健康。

相對比較,溫家寶的國務院的確在這方面顯得無能。2009年2月28日,第11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7次會議通過《食品安全法》,6月1日起施行。但是7月 24日才發布《實施條例》。看來實施毫無效果,到2010年2月,再決定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由副總理李克強兼該委員會主任,回良玉、王岐山2名副總理則出任副主任。國務院有4個副總理,除了張德江外,3個都參與了,並且由胡錦濤屬意的接班人李克強擔綱,照理可以有一番作為,媒體開始也敲鑼打鼓,但是偽劣食品照樣泛濫!

現在薄熙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露露身手,明顯是對胡、溫無能的挑戰,如果取得成就,就可以大獲民心,在18大進入最高權力核心。為此媒體配合宣傳也很重要,只是出自權力鬥爭的需要,而不是對民眾生命安全的真正關心,再面對貪官污吏與官僚怠惰,食品安全問題真的能夠解決嗎?

RFA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