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30萬中國年輕人決定「提前退休」

已經實現Fire的公子京一家

陷入倦怠,卻沒存款徹底「躺平」,

只能工作、賺錢、消費、繼續工作……

疫情後,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打破這樣的循環。

去「Fire」(英文「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縮寫)

擺脫996,過嚮往的生活,

30萬年輕人心懷這樣的期待湧入豆瓣Fire小組,

渴望利用這個來自國外的理論,

降低物慾,過極簡的生活,

快速攢夠每年生活開支的25倍,

以4%的理財收益承擔生活支出,

實現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但同時也有無數的擔心,

父母養老、孩子教育、未來生活的可靠性……

我們採訪了幾位Fire小組內的人,

他們未必真正做到了定義中的「Fire」,

但通過他們的故事,

我們也想進一步探討,

人和工作、和物品、和自己的關係。

圖片與內文人物無關

4年前,一條曾報導過「Fire運動」在中國的先驅者,當時這個概念還鮮有人知。

如今,在經歷了疫情、裁員、生活低欲望後,豆瓣Fire小組迅速膨脹起來,有將近30萬人活躍在群組裡。

組內探討的問題非常具體,比如:

北京戶口有編制,要Fire回老家嗎?」

「二線城市,500萬現金加一套房,能退休嗎?」

「90年未婚,稅前收入15萬,40歲前能否Fire?」

「不知道出家算不算Fire?」

……

大家或嚴肅或自嘲地袒露自己進退兩難的生活。

豆瓣Fire小組上的討論

伴隨著組員規模的增長,這個本該最通透、心態最輕鬆的豆瓣小組,變成了一個「賺錢理財小組」,充斥著:理財、股票、25倍的年支出……等字眼。

Fire成了996以外的另一個「框」,是另一個需要上的「岸」。

很多人以為只要積攢夠本金,就能實現Fire重獲自由。究竟什麼是Fire?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些最關鍵的議題卻未被討論。

不過也有一部分踐行者跳出了這個框,用自己的方式定義Fire。

01

「上班3年,我重新反思了工作的意義」

窮Fire:指儲蓄僅夠最低支出,需要儘量壓縮開支的人,他們往往過著極簡的生活。

我本科學習園藝,後來通過司法考試,來到上海工作。辭職前,我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

每次開庭前我都很焦慮,有一次5:30醒來搭計程車趕到法庭外,我突然覺得難受,趴在垃圾桶邊吐出了血,吐完繼續開庭。因為前一天晚上,我的大腦一直在瘋狂運轉,法官和對方律師會問什麼問題?還有什麼細節沒有關注到……

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其實是一個對自己要求特別低的人。我會覺得生活過得去就行,但我又發現,要做好任何一份工作,其實都需要付出很大的責任心和耐心。

我負責的案子幾乎從沒敗訴過,我也很擅長溝通,即便如此,我依然沒法在工作中獲得很高的成就感,我覺得任何一個人讀些書,勤奮些都幹得了這個活。

瓜條愛好廣泛,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她也自學了陶瓷製作,成了家裡的擺件

後來我越發覺得職場也並不公平,努力得不到匹配的報酬,也過得不快樂,那工作到底為了什麼?我覺得他們只想要一個可以當牛做馬的年輕人,而不是一個正常人。

離職後我度過了快樂的4個月。後來找工作,我發現自己就像一個放在市場上任人評價和挑選的大白菜。回想自己3年多的職場生涯,竟然找不到一個「榜樣」,周遭所有人給出的範本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既然我天生就不適合職場,不如去過我想過的生活。和老公商量後,他很支持。

瓜條平時很喜歡畫畫,圖中是她創作的「拇指姑娘」,她用繪畫的方式為她創造了一個世界

前陣子,我寫小說賺了800塊錢,也會繼續探索未來的生活方式。

我現在不用帶著憂慮醒來,小貓蹭我一下,我就覺得它好愛我,洗澡洗多久都沒人管我。我就覺得人需要多少錢呢?真正寶貴的是你身邊的人。

在消費方面我也沒有很大的欲望,我每個月花不到1000元。一年只會買一兩件衣服,買東西也會去看打折券,每次逛淘寶要篩選400多件才會下單,但是我買回來的每樣東西都是我珍貴的寶貝。我肯定會一直用。

瓜條和老公在外野餐

Fire後,我也進了豆瓣小組,其實很多現象都讓我生氣。我原本期待看到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每天看的書,思考的問題,Fire之後打算去做什麼。

但裡面的人幾乎都是公布資產狀況求分析的,很多人不過是在尋找某種精神安慰和精神麻痹。

但我依然覺得豆瓣的Fire小組有可取之處,大家不會覺得你逃避是可恥的。有一天有一個人發帖問:「大家難道不會覺得這樣是在逃避社會責任嗎?」有人回答:「逃避不可以嗎?」

很多人質疑我,這是「向下的自由」,還有人不斷告誡我,現在離開職場,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但我覺得,只要有選擇,就是自由的。

開始Fire後,瓜條開始認真對待一日三餐

我雖然Fire了,但還是覺得年輕人做出這個決定要慎重。我也知道肯定會有人質疑我能Fire是因為有老公撐腰。其實Fire需要綜合考慮你的情況,攢夠錢是其中一個因素,還要考慮自己的性格、生活狀況,甚至運氣,比如身邊人的支持。

也有很多人想等到30、40歲再Fire,但我怕到那時候我已經被職場洗腦變成另一個人了。那些總是想等到攢夠資金和資源再Fire的人,可能是貓系性格,而我就是狗系性格,我就會為當前的一點點快樂搖尾巴。

02

Fire就是積累到一定程度,

自然實現的狀態

肥Fire:指那些儲蓄較為充裕,財務狀況比大多數正常退休者更好的人。

我算是比較典型的Fire實踐者,也是個保守的長期主義者。確定這個目標後,我堅持了十幾年。

20多年前,我就接觸到了Fire理念。我畢業後就進入外企工作,周圍有很多同事都奉行極簡的生活觀,想攢夠錢在35歲前退休。

只有我鋪張浪費,在外都住五星級酒店,有一次去泰國,甚至請了私人豪華汽車來接。

後來我想,工作不就為了財務自由然後退休無憂嗎?那為什麼不提前準備?

王林的Fire計劃

我開始反覆揣摩這個理論,所謂準備好年支出25倍的資金,我認為遠遠不夠。當時美國、新加坡已經是已開發國家,他們的房價、利率水平已經很穩定,而中國還處在快速發展中。

未來的通貨膨脹速度會很快,僅僅存夠25倍的錢肯定會擊穿底線。

我是學經濟學的,2000年,中國房價開始起起伏伏,但我判斷:房子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於是在畢業5年後,我就買了房,此後幾年,我連續投資房地產,也買了不同的理財產品。

除此之外,我也開始節省生活開支,用積分兌換酒店和機票,出門住民宿,不買名牌衣服、精簡護膚。也不再注重手錶的裝飾作用,只買有投資價值的。

我是很慎重的,在決定正式Fire前的兩年裡,我開始認真記錄自己的支出和被動收入。

我甚至畫了很多表格,反覆測算每筆收益的穩定性是50%還是90%,直到算出房產、股票、基金,每個方向上的被動收入都足夠覆蓋支出了才放心。

別人Fire都是想30多歲退休,但我其實挺喜歡我的工作的,所以一直工作到40多歲。後來是覺得既然錢夠花了,那就沒必要工作了。

王林熱衷旅遊

Fire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我開始真正為自己活了,以前都是為別人活的。我開始去全國各地旅行,結識了很多有趣的年輕人。

本以為自己會被嫌棄,沒想到和年輕人很投緣,他們教我去閒魚上買低價門票,打折電影票,雖然省不了多少錢,但我覺得很開心。

我現在看著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就是不想花那個錢。我也喜歡上了二手的東西,前兩天剛向鄰居淘到一個50塊的鞋櫃。以前可是會買800塊的。

旅途中碰到的年輕人也會向我請教Fire心得,我覺得想Fire,一定要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並且尊重內心的感受。

提前想好Fire之後你要過怎樣的生活,比如要旅行還是要寫作,要提前開始學習。生活方式的改變需要心態和行動上的過渡,沒法那麼自然銜接。

03

[page]有家庭有房貸,也可以Fire

咖啡師Fire:指那些辭去傳統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仍在努力攢錢的人,他們大多是自由業者。

我自認為是比較典型的普通人奮鬥範本。我出生在農村,後來去大城市上學、工作、白手起家積累積蓄買房結婚。

在Fire前,我已經在房地產行業工作了9年,辭職的時候,我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高級工程師,年薪30萬,如果繼續這種「典型」的人生劇本,應該過得不差。

2016年,我收聽了一檔知識付費課程,了解到了Fire和財務自由的概念,那時我就想,「不想為了賺錢而出賣自己的時間,做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

有了孩子後,我依然為工作奔波,有時候回到家,妻子和孩子已經睡著,陪他們的時間越來越少,我慢慢意識到「家庭」才是我想要的,想為之付出的。後來我終於下定決心,要換一種生活方式。

公子京正在陪女兒讀書

我制定了激進的目標:7年攢夠1000萬,然後Fire。

當時的想法來源於一本暢銷書《財務自由之路》,書的副標題是「如何在7年賺到1000萬」。我就是參考了書里的框架,主要就3個步驟:儲蓄、投資、再投資。

書里給了一個公式:財務安全資金=月總支出*240,比如我的月支出是12000元,財務安全資金就是1.2*240=288萬。我想更穩妥一點,就定了1000萬的目標。

我進行了嚴格測算,工資每年能有10%的上漲幅度,還可以出售一套房產,加上股票投資,如果按照15%的平均收益率,7年能存夠700萬,按照20%,7年能有823萬。

至於剩下的100多萬,因為我當時已經在做自媒體,也考慮創業,預期從中獲得一些收益。

公子京一家三口

我主要通過三個路徑快速積累本金,首先是換了一份時薪更高的工作,從央企辭職去了民企,收入漲了50%。

其次,利用手頭有的東西,賣掉一套四室的房子換成了兩室,置換了一些現金用於投資,也算趕上了當時房地產最後一波紅利。

我又把套現的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來投資另一套房,另一部分投資股票。

7年存夠1000萬,現在想來還是太天真。

想要快速攢夠錢退休,時代紅利是繞不開的,我以前還列過一個公式,Fire的可能性=(Fire的生活觀*清晰的規劃*堅定的執行)^時代紅利,無論是房地產紅利、網際網路紅利,一個人不能繞開這些只談努力。

2020年疫情,存夠200萬後我就想辭職了,我妻子還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因為當時孩子兩歲,她擔心未來現金流不穩定。

但我們商量了很多次,也算了一筆帳,即使完全沒有收入,也能堅持3年。最後她支持了我的想法。

Fire後,公子京有了更多時間下廚,他正在為家人做荔枝烤魚

現在每個月我們還要還房貸,月支出1萬5左右,我們倆的收益剛好可以覆蓋。

很多人覺得單身或者丁克才能Fire,有了家庭和孩子就難了。比如要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

但我沒考慮學區房、也不會送她去課外輔導班。興趣班的話,也會量力而行,把預算控制在我們能接受的範圍內。其實我覺得Fire,定性一定是大於定量的。

我現在在營運一個與Fire相關的公眾號,這也算是我Fire之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方式之一。

凡是選擇,必有代價,所以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想好不工作後要做什麼。我覺得Fire,並不是單純地吃喝玩樂,關鍵在於不為錢工作後,如何繼續創造自己的價值。

04

離開都市,去小鎮實現Fire

咖啡師Fire+窮Fire

我今年34歲,已經Fire6年了。我選擇Fire的時候還不知道這個概念。辭職前,我在金融行業工作,有了一些積蓄,但也沒有積累到日常支出25倍。

2011年,碰到浙江的借貸潮,眼看著身邊很多朋友、顧客、熟人,跳樓、跑路。後來周圍很多親戚朋友生病,自己的身體也出了些小問題,我突然覺得生命真的很無常,就決定辭職。

我覺得大家講Fire的時候,其實講的是「逃離」,就我觀察到的現象來看,很多時候他們是閒不下來的,一兩年後很多人還是會返回職場。只是想給自己放個假。

乳山銀灘的海邊風景

如果嚴格來講,我也不是Fire,我還在做一些工作,只不過沒壓力。躺平不代表躺屍。

但是這幾年我最深的感受是,像我這樣一批人的價值被社會忽視了。

我住在山東威海一個叫乳山銀灘的小鎮,常住人口7、8萬。當時政府建設了一兩百個住宅區,利用率低,所以房價很低。

政府想通過建設工廠或者學校來吸引年輕人,但是沒有想到通過網際網路來吸引一批自由工作者。

事實上,在一個體制的規劃中,我們這部分人變成了一個盲區。其實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自由工作者、數字遊民越來越多,但是大家沒有看到他們的價值。

余曉曾居住的浙江建德某農村

事實上,我Fire的時候也沒有太清晰的規劃,也是戰戰兢兢的。自己想要什麼生活,都是慢慢摸索出來的。

Fire,不是痛苦的反面,如果沒有解決思維上的事,工作中的痛苦只會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

基於對自己的了解,我是一直想過清靜生活的,而且我本人很內向,不喜歡和太多人打交道,所以辭職後去浙江建德一個農村住了幾年。

余曉在自駕的路上

2020年,我又去自駕遊了半年。途徑很多農村,發現很多老人家一年到頭也用不了多少錢,生活照樣在過,那為什麼我不可以?

後來我也去建德農村一個寺廟住了半年,每天在廟裡打坐思考,去周圍的樹林散步,其實就圖清靜。

乳山銀灘來往大多是遊客,很多人來這裡,花3萬買一個房子的車庫,隨便裝修一下就入住了。再在門口種點菜,一年的生活費也不過幾千塊。我現在租房只要375塊,水電一共50,其他方面除了一日三餐幾乎沒有開銷了。

我也沒有刻意去過極簡生活,我的消費觀一直是這樣,而不是為了Fire強行改變自己。

我也沒有徹底和外界失去聯繫,在各個平台開設了帳號,會跟大家交流關於Fire、以及小鎮房價這樣的問題。每個月自媒體的收入大概600到800元。然後把之前工作的錢放銀行里,就是保本理財。

余曉曾居住的浙江建德某農村

我現在生活非常平靜簡單。早上起來吃完飯,我會泡一杯茶,下午去海邊散步,偶爾看看遊戲直播,騎自行車運動一下。

我也會拍視頻,記錄當地的風景,文章就是寫生活流水帳,可能提到自己腰痛、我做核酸碰到的人、我吃的午餐和我看到的遊客。

對大部分人來說,日常是很瑣碎的,但對我來說,意義不一樣,因為我不想忘記,想給自己留下回憶的線索。

我發現生活被放大了,我對每個人每件事的感受力都更細膩了。

或者說,以前我的日常中,會用金錢衡量一件事的價值,但現在一件事已經無所謂重不重要,因為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它就是生活本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一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