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吃玉米浪費這2個地方,等於丟了整根玉米的「精華」

玉米是餐桌上常見的一種粗糧,不管是直接蒸煮,還是燉湯、炒菜都很美味。而且,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也很高,還被譽為「長壽食品」、「黃金主食」。

常吃玉米,收穫5大好處

1通便減肥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增強飽腹感、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並且玉米本身的熱量比較低,是一種不錯的減肥食品。

但本身腸胃功能很差、容易反酸的人,要少吃玉米,以免腹脹不消化。

2明目

玉米中含有的葉黃素、玉米黃質,對眼睛能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研究顯示,攝入足夠多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還能大大降低老年性黃斑變性的發生風險。

3輔助控糖

玉米中含有豐富的煙酸,這種物質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P)的組成物之一,被稱為「胰島素激活劑」。因此,用玉米替代部分主食,有助於調節血糖

4保護心腦血管

玉米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亞油酸可以防止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上,從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對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

5輔助預防癌症

玉米中的硒和鎂可以輔助預防癌症。很多研究證明,硒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已經發生了癌前病變的細胞產生阻斷作用;而鎂元素不僅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還能增強腸道功能,加速排泄物從體內排出,這對於癌症預防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玉米中還含有一種長壽因子——穀胱甘肽,在硒的作用下可以產生穀胱甘肽氧化酶,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容易被扔掉的「玉米精華」

1玉米胚芽

大口大口地啃玉米特別過癮,但吃完後玉米棒上可能會留下許多淡黃色的玉米胚芽——這些恰恰是玉米的「精華」。

雖然玉米胚芽的重量僅占玉米粒的11%~14%,但其營養很是豐富,大家熟知的玉米胚芽油就是從玉米胚芽中提煉出來的。

玉米胚芽,其實是「營養寶庫」

玉米胚芽中脂肪含量雖高達40~50%,但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達84%以上,且主要為油酸和亞油酸,人體吸收率超過97%,對於輔助降壓、舒張血管、健腦等都具有好處。

玉米胚芽中還含有功能性因子γ-氨基丁酸和穀胱甘肽,有助於改善體內脂質代謝。

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植物甾醇含量也很高,而這兩種物質都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劑,有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益處。

④膳食纖維在玉米胚芽中占9%,對保持腸道健康、緩解便秘等均有作用。

大家吃玉米的時候若是啃不乾淨,不妨用湯匙刮一刮,把胚芽都刮下來吃掉,以減少營養浪費。

2玉米須

玉米須也叫龍鬚,中醫認為其味淡、性平和,能利水、消腫、瀉熱、平肝、利膽,是輔助調節高血壓、高尿酸的理想食材。

干玉米須和鮮玉米須一般只要沒發霉,就都可以食用,可用水熬煮作為代茶飲服用。

口感、顏色不同的玉米

營養到底差在哪裡?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市場上賣的玉米多種多樣,黃的、白的、紫的、甜的、糯的……那它們的營養價值是不是也有差別呢?

從口感來看

①糯玉米:因為其中的澱粉含量高達70%~75%,而且幾乎都為支鏈澱粉(一種多糖),所以吃起來口感十分黏軟。但這種玉米的升糖速度比較快,對血糖穩定較為不利,因而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②甜玉米:它含有的成分大部分是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糖,所以吃起來水分更多、口感更脆嫩香甜。雖然甜玉米更甜,但其能量只有糯玉米的60%左右,碳水含量也只有糯玉米的63%,相對來說升糖速度會比糯玉米慢一點

從顏色來看

黃玉米中含有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更豐富,有助於降低黃斑病變的風險,對眼睛很友好;

白玉米抗性澱粉和膳食纖維含量較高,把它當主食,飽腹感強,更利於控制體重;

紫玉米的花青素含量比較豐富,抗氧化、防衰老的能力稍強一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醫事通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