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於主食的各種說法已經不絕於耳,但大多都在告訴大家應少吃主食,並且可以多吃蛋白質,這樣才能延緩衰老、保護身體健康。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卻有一種說法稱:少吃主食,多吃蛋白質,反而會縮短壽命、加速衰老?這是真的嗎?來看證據!
在一項發表在cell的雜誌上,用早衰小鼠模型進行最新的研究,總共為2組,一組為雄性小鼠吃的是正常膳食,並且一輩子都不限制食量,以及在餵養它們的飼料上有4種不同的營養模式:
包括標準比例的營養飼料;低碳水高脂肪比例的飼料(脂肪減少30%、碳水化合物增加7.5%);低碳水高蛋白飼料(脂肪水平不變,蛋白質增加95%,碳水化合物減少30%);高碳水低蛋白飼料(蛋白質減少30%、碳水化合物增加9.5%)。
另一組為雌性小鼠在發育期間吃的是正常膳食,但在發育完成之後,會把熱量值降低到標準值的70%,也就是屬於節食的方式。
最終結果顯示,在限制熱量攝入的情況下,高蛋白飲食會降低基因長度依賴的轉錄水平,增加組織損傷和炎症反應的基因表達,從而加速衰老過程,縮短動物的壽命。
由此來看,高蛋白飲食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可有的人說,蛋白質不是攝入的越多越好嗎?
並不是,除了蛋白質還有其他營養物質都是一樣的,過多攝入不利於身體健康。而蛋白質攝入過多,不僅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從而增加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生危險,還會影響尿鈣排出,對骨密度不利。並且,過量的蛋白質攝入,還有可能增加腹脹、便秘等消化方面的問題。
根據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量來看,建議健康成年人0.8~1.2克/公斤體重/天,舉例說明,也就是體重為60kg的人大約需要48~72g的蛋白質。另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如魚類、雞蛋、豆類、堅果、豆製品等。
再來看少吃主食的概念,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有慢性疾病基礎的人群,在一般活動量大前提下,每天食用大約2~3碗的熟米飯,也就是說每頓飯大約為一個拳頭大小的量,並注意粗細搭配,可避免因為主食食用過少,從而出現的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主食食用過多則表現為體重增加、飯後犯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