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窮人和富人的壽命差距,徹底拉開了

窮人和富人的壽命差距,徹底拉開了| jiaren.org

帕布洛•卡薩爾斯正在演奏聖-桑斯的《天鵝》,弗里茨·亨勒(Fritz Henle)攝於1972年

鑑於新的化合物能夠減緩甚至逆轉衰老,壽命的差距可能會變得如同科羅拉多大峽谷一樣寬。富人在壽命期限和健康方面將經歷飛速的增長和改善,而其他人將背道而馳,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長壽的專家,教授S•傑伊•奧爾先斯基(S Jay Olshansky)說道:「而且隨著技術發展,差距只能愈演愈烈。」

新世界將是什麼樣子?我們已經有跡可循。

貧窮本身就讓人很有壓力,因為它限制了一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努力維持日常開支——食物、住處、醫保、交通——會引起長期的失眠和焦慮,這會提高血液中的一種應激激素(stress hormone),即皮質醇的水平。這已讓窮人更易受到一連串傷害,包括從糖尿病高血壓再到心臟病這種危及生命的疾病。「貧窮是個小偷,」馬里蘭大學社會公正學教授麥可•賴施(Michael Reisch)近日對美國一個參議院的小組說,「貧窮不僅僅會減少一個人生活中的機會,它也偷走了一個人許多年的壽命。」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特權階層在通過何種途徑能獲得更長壽命這件事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他們在沒有那麼多危害的環境中成長,父母收入穩定,自己有能力從事一份不錯的工作,薪水頗豐並且有充分的醫療保險。他們生活在富裕的社區,那裡的犯罪行為更少,並且有像樣的公立學校、醫生和醫院,他們吃得更健康,能得到更好的營養補給以及優質的社會福利,不會輕易受到生活的打擊。

南加州大學老年病學家迦勒•芬奇(Caleb Finch)將特權階級成為「健康的精英」(the healthy elites)「他們會有一些促進健康的行為。他們不抽菸,並且更有可能會花時間進行鍛鍊,」他說道,「窮人更容易生病。他們生活在更高密度的家庭,一人生病,全家中招。這種差距還將擴大。」

誠然,作為在嬰兒潮時期[1]出生的一代人(baby boomers),我們對於不斷壯大的「貪婪的老傢伙」(greedy geezers)的隊伍束手無策,白色(譯註:原文為grey,指的是老年人頭髮的灰白色)海嘯即將到來,在這場海嘯中,病弱老者給家人和朋友帶來情感和財政的負擔,他們的疾病也可能會讓醫保制度破產。一位耄耋老人給我們留下的那種刻板印象是,他頭腦混亂,拄著拐杖步履蹣跚——但也有例外,84歲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幹勁十足地執導了電影《澤西男孩》(Jersey Boys)(2014);而當81歲的美國參議員黛安娜•范因斯坦(Dianne Feinstein)感到不公時,她將她的那些譁眾取寵的同事,甚至總統本人都罵了個狗血淋頭。對於前所未有的人類老化來說,這些隱藏在其中的警世預言卻截然不同——諸如伊斯特伍德和范因斯坦這種人會越來越多。

近期的研究表明,約有30%的85歲以上老人——這通常被視作老老人(old-old)[2]基準的一個標誌——身體仍然十分健康,56%的老老人說他們的健康問題並沒有妨礙他們工作或者幹家務活。在未來,對於那些能利用昂貴的新的長壽藥物的人來說,活到100歲、120歲甚至更久的健康的超老人(super-old)會愈加常見。「老化的歷程將會改變,相較於前人,老年人將擁有迥異的年齡-健康軌跡,」奧爾先斯基說道——尤其是如果他們能夠利用一些(長壽)藥物,不過這些藥不在醫保範圍之內,因為老化並非一種疾病。

如果富人能夠擁有兩倍的壽命,而窮人去世的年齡比他們的父母一輩還要早的話,這可能會成為革命的導火線

如果長壽福利很快來臨的話,74歲的芬奇可能會成為這份福利的一名申請者。作為這個國家老年病學方面長久以來的領軍人物之一,這位瘦瘦高高的科學家仍是老當益壯。當然,他也有一些同事和朋友已經退休——或者說是「不充電」很久了,他在南加州大學辦公室附近吃鮭魚沙拉午餐的時候如是說。我有一些終生摯友,他們一到65歲就選擇了功成身退,漸漸地從日常的壓力和讓我們保持思維敏捷跟上時代的工作生活中抽身,對於他們來說,「不充電」是一種恰當的暗喻。他們似乎消失了,如同舊照片一般,褪卻了昔日的生機活力以及忙碌的自我。

但是對芬奇來說,相較於朝九晚五的工作,他從事的是一份頗有意義的職業。他那忙碌的辦公室是整個項目的中樞神經,這些項目包括近期的一次秘魯科考,在秘魯芬奇還給1800年前的木乃伊進行了驗屍;此外,芬奇自本科起就是耶魯大學游泳隊的一員,直至現在還保持著定期游泳的習慣。

想一想那些長壽藥物,它們能讓70歲左右——甚至90歲左右的老人——變得和芬奇一樣。如果我們被下了「耄耋之年,重知天命」這種咒語的話,會怎麼樣呢?但是即將到來的壽命差距也許會帶給我們一些不同的結果:它可能會點燃大家的熊熊怒火,讓「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這種對抗美國1%的頂層收入群體的運動都顯得黯然失色。如果富人能夠擁有兩倍的壽命,而窮人去世的年齡比他們的父母一輩還要早的話,這可能會成為革命的導火線。

窮人和富人的壽命差距,徹底拉開了| jiaren.org

「占領華爾街」運動海報

也許我們會發現一種方法,利用所有人的才能,讓所有收入階層的人都能共享長壽紅利,而非放任貧富差距轉變為一種壽命鴻溝。這種共享可能會利用老者的智慧來預先阻止(老齡化)白色海嘯加速時許多人所預言的經濟崩潰,並避免產生對金字塔尖的高收入群體的那種毫無保留的反感。在我們前方,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一種情況是,迅速老齡化的孱弱人口讓我們的經濟大傷元氣,另一種情況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種更長、更有幹勁的生活。

譯註:

[1]嬰兒潮:指的是在某一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現象。歷史上有記載的幾次嬰兒潮,通常是起因於有振奮人心的因素,像是農作物豐收、打贏戰爭及贏得體育競賽等,但也有因為迷信的因素。嬰兒潮的首次出現,主要是指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4664」現象–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嬰兒潮人口高達7,800萬人。

[2]老老人:一些老年病學家將65歲以上年齡的老人分為三類,分別是65-74歲的小老人(young-old)、75-84歲的老人(old)、以及85歲以上的老老人(old-old)。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佳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918/44600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