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 - 節氣篇(下) 珍藏!

唐 登樂遊原

樂遊原上遊人多,重九登高樂如何。

留戀夕陽無限好;寸陰難買莫蹉跎。

據《續齊諧記》載,東漢桓景跟費長房學道術。一日,費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災,可速回家,讓全家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即能免災。從此形成一種風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茴香科植物,據說戴其莖、花有避疫的功效。李白《宣州九日寄崔侍御》詩:『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杜牧有《九日齊山登高》詩。

**************

清 喝豆粥

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

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聲聲結善緣。

約在南北朝時,我國民間受佛教寺院臘月初八吃『七寶五味粥』的影響,形成了吃『臘八粥』風俗。《東京夢華錄》中說:十二月初八日,請寺僧送七寶五味於門徒飲,謂之臘八粥。《揚州風土小記》載:臘月八日前,寺院和尚聚數十黃衣,沿門托缽而乞米,名曰『乞臘八米』。清代的臘八粥製作更為精美,如《燕京歲時記》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天津民俗,臘月初八日,作佛會,亦舍豆。善男信女先於夜間捻豆做粥。每捻一豆,念佛一聲,曰結緣豆,粥熟,則施臘八粥於行人。

**************

宋 祭灶

時屆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塗灶醉司命,男兒酌獻女兒避。

我國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禮記·禮器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認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報告的事,在晉代早已有之。晉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東京夢華錄》:『都人至除夜,備酒果送神,以酒糟塗灶門上,謂之醉司命。』後來祭灶移至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又稱『小年』。范成大《祭灶詞》:『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後將舊像焚之,謂之送灶;除夕又買新灶王畫像供上,謂之迎灶。民間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風習,故祭灶僅限男子。

**************

宋 燒火盆

春前五日夜初更,排門燃火如晝晴。

兒孫圍坐雞犬忙,迎得來歲好收成。

江南水鄉在臘月二十五日夜初更,家家燒火盆。南宋范成大《燒火盆》詩云:『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大家薪乾勝豆秸,小家帶葉燒生柴。青煙滿城天半白,棲鳥驚啼飛磔格。兒孫圍坐犬雞忙,鄰曲歡笑遙相望。黃宮氣應才兩月,歲陰猶驕風栗烈。將迎陽艷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熱。』

**************

明 貼門神

當年惡夢驚唐王,秦瓊敬德守門旁。

傳到草民小茅舍,也請將軍佑吉祥。

東漢應劭《風俗通》中引《黃帝書》云:上古有神荼鬱壘二兄弟,居度朔山。山有一桃樹,樹蔭如蓋。每天他們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有惡鬼為害人間,便縛之餵虎。故家家戶戶於春節戶懸『桃符』。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西遊記》中便有唐王作惡夢,要秦瓊、尉遲恭守宮門的故事。明代《萬曆嘉興府志》:『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飲,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113/154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