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走路快慢,影響壽命長短?醫生:每天堅持這樣走,你也可以長壽

走路不僅是一種運動方式,它還可以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態。68歲的王大爺自從退休後,每天上午都會堅持練習競走,時間一長,王大爺養成了保持競走的狀態,無論是什麼場合,都會用競走的姿勢走路。

但在路人看來,王大爺走路的姿勢十分奇怪,總是歪七扭八的。

這天王大爺在鍛鍊時突然感覺自己走路似乎總是走不直,明明眼睛盯著前面的路,卻總是保持不了直線行走。

王大爺起初以為是自己眼花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王大爺這個毛病沒有絲毫好轉。這天王大爺在馬路上競走,沒想到走著走著就撞到了一邊的車上。

終於感覺自己這個毛病十分嚴重,於是他急忙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到了醫院,醫生聽了王大爺的描述後,讓王大爺走兩步看看,結果剛走了兩步便被醫生叫住說,他這是內耳前庭出了毛病,王大爺將信將疑,覺得只憑藉自己走路的姿勢就能診斷自己得出什麼病嗎?

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和王大爺一樣,也不相信只憑藉走路姿勢就能診斷病情。那麼走路姿勢真的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態嗎?

一、走路快,走路慢,能反應壽命?

實際上,走路姿勢不僅可以反應出人的健康狀態,而且走路速度的快慢還能反應出人壽命的長短。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醫學雜誌《Natur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研究了人走路的步速和壽命的關聯,通過細緻的研究最後得出結論:步速越快,人的壽命越長。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了白細胞端粒長度為參與者年齡的標誌對40萬餘人的DNA線粒體遺傳數據和每個人的步行速度分別進行對比記錄。

(端粒,是一種存在於DNA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蛋白質複合體,可以保護DNA染色體末端不被其他細胞分解,減少DNA染色體受損的程度。伴隨著人體年齡的不斷增加,各個細胞分裂的次數不斷增加,端粒的長度也在不斷縮小。長期以來,端粒的長度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衰老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按步行速度分為三組,起初在相同步速的小組中,以慢速組的速度、端粒長度為標準,對比之後發現,中速組和快速組的端粒明顯更長,意味著走步速度越快,端粒越長,人的身體越年輕。

在不同步速組間進行比較,研究人員最終發現,當人在快步走的狀態下,所進行的運動量越大,體內蛋白質複合體的長度更長。

也就是說:活動量大但是步速慢的人,壽命並不能得到明顯延長,如果你每天的運動量都是通過快走的狀態完成,壽命會更長。

為了得出更嚴謹的結論,研究人員進一步採用「雙向孟德爾隨機化分析」,通過對比步速和最終的壽命的長短,結果表明,步速越快,端粒越長,壽命更長。

也就是說,並不是端粒較長的人步速更快,而是步速更快的人身體更加年輕,端粒更長。

雖然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從整體上能夠證明:走路更快的人,能讓身體更年輕,壽命也更長。

很多中老年朋友看到這裡會認為,只要每天走路快就能長壽嗎?實際上還需要注意運動總量!那麼到底快速走多少步才最健康呢?

二、每天一萬步,真的可行嗎?老人最佳步數是多少?

針對這一問題,世界醫療雜誌《JAMA》早就給出了答案,每天走一萬步人體受益最大!

早在2022年,世界醫療雜誌《JAMA》上就登錄了一篇關於步數與壽命研究的報導,該篇文章研究了每天步數和走路強度與心血管等疾病發病概率的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每天步數逐漸增加,因心血管疾病、癌症致死的概率顯著降低,每天當步行10000步時可以獲得最高的健康效益。

研究人員選取了78500例不同年齡段的研究人群,並進行了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記錄,研究人員詳細記錄了每個參與者每天的運動時間、運動量以及死亡的因素,最終發現:

一天運動的步數每增加2000步,參與者死亡的風險下降8%,參與者患癌症疾病致死的概率下降11%,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概率降低10%。當每天的步數達到10000步時,各項疾病致死的概率風險降低50%。

另外,隨著30分鐘步行速度的增加,人們獲得健康的收益也直線上升。當一天內的步數累積大於10000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並沒有呈直線下降的趨勢,反而出現了增加的態勢。

這就證明了,每日步數10000時,人獲得的健康效益為最大時刻。

研究人員表示,該項研究納入的參照者主要為45歲--79歲的老年人,如果年齡超過80歲的老年人,每天最佳步數為7000步,而中老年人每天最佳的步數為10000步。

雖然每天運動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年輕、更健康,但是我們在運動走路時一定要注意防護、注意姿勢的正確性,如果出現以下幾種姿勢,一定要注意了!

三、走路出現這6個姿勢需要注意了!

當人走路出現以下六個姿勢時需要注意:

1.足外翻:足外翻指的是腳向外側傾斜,腳跟離地較遠。這可能是由於髖關節或膝關節的不穩定引起的。原理是在行走時,髖關節和膝關節承受了額外的壓力,容易導致損傷。建議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來加強相關肌肉群。

2.足內翻:足內翻指的是腳向內側傾斜,腳跟離地較近。這可能是由於足弓過度塌陷或肌肉不平衡引起的。原理是足部支撐不均勻,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扁平足等問題。建議選擇合適的鞋墊或進行特定鍛鍊來改善足部力量和穩定性。

3.轉動骨盆:轉動骨盆指的是行走時骨盆前後或左右搖擺幅度過大。這可能是由於核心肌群無力或骨盆錯位引起的。原理是不正常的骨盆運動會導致脊柱不穩定,增加了腰椎和髖關節的壓力。建議進行核心肌群訓練和骨盆矯正來改善姿勢。

4.前傾身體:前傾身體指的是行走時上半身呈前傾狀態。這可能是由於肌肉無力或姿勢不正確引起的。原理是前傾身體會增加頸椎、背部和髖關節的負擔,容易導致頸椎病、背部疼痛等問題。建議保持正確的站立姿勢,並進行相關肌肉鍛鍊來改善姿勢。

5.彎曲手臂:彎曲手臂指的是行走時手臂彎曲角度過大。這可能是由於肩膀僵硬或手臂肌肉無力引起的。原理是不正常的手臂姿勢會導致頸椎和肩膀的緊張,增加了上半身的壓力。建議保持自然放鬆的手臂姿勢,並進行相關鍛鍊來改善手臂力量和靈活性。

6.抬高膝蓋:抬高膝蓋指的是行走時膝蓋抬得過高。這可能是由於股四頭肌無力或步態異常引起的。原理是過高的膝蓋抬升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容易導致膝關節炎等問題。建議進行相關鍛鍊來改善步態和增強相關肌肉群。

總體來說,上述姿勢異常可能會增加關節、骨骼和肌肉的負擔,導致不適甚至損傷。通過適當的康復訓練、姿勢糾正和相關鍛鍊可以改善這些問題,並提高行走的效率和舒適度。

四、想健康走路,上了年紀要注意這些

1.不要不熱身

走路之前熱身,可以讓全身的肌肉溫度提升,同時這也是一個「信號」,告訴你身體的各個部位你要運動了,通過簡單的拉伸動作讓身體肌肉預熱,促進血液循環,將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肌肉中,為肌肉提供能量,防止出現「抽筋」或突然無力的現象。

熱身還能夠保護我們的關節,和預熱肌肉的原理相同,通過拉伸動作促進血液流動,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溫度,減少關節受損,提高關節活動範圍。

事先熱身還能夠激活神經系統,老年人的神經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功能逐漸衰退,神經元反應速度不斷下降,提前熱身,可以提前刺激神經,讓神經系統協調運轉,提高平衡能力,更好的運動,防止跌倒。

2.步幅不要太大

老年人運動時步幅不宜太大,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防止摔倒風險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相對較弱,步幅過大容易導致姿勢不穩,增加摔倒的風險。較小的步幅可以使身體更加穩定,並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減輕關節負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骨骼和關節功能逐漸下降。過大的步幅會給關節帶來過大的衝擊力,增加關節磨損和受傷的可能性。適當控制步幅大小可以減輕關節負擔,保護關節健康。

提高運動效果:雖然步幅小,但是老年人可以通過增加步數來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相比於追求速度和距離,老年人更應該注重鍛鍊心肺功能、提高代謝水平和促進血液循環等方面。適當控制步幅有助於提高運動效果。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脊柱醫師張風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6/1923782.html

相關新聞